一、一般要求 二、室內給排水工程 三、室內采暖工程 四、通風與空調工程 一、一般要求 建筑工程內的給排水、采暖、電氣工程必須列入總承包單位的施工范圍由總承包施工單位自行組織施工,建設單位不得直接發包或肢解分包。其它設備安裝工程如:100萬元及以上的通風空調、200萬元及以上的消防和智能建筑工程可由建設單位通過招投標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承包單位。 總承包單位負責的建筑給水、采暖、電氣工程的施工范圍如下: 給水工程:建筑物外圍1.5米范圍內。 采暖工程:建筑物熱力入口井或換熱站后。 電氣工程:自低壓配電始。 施工合同中必須明確設備安裝施工的范圍,且必須符合上述要求。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須堅持技術交底、樣板領路制度,加強對關鍵工序和重點部位的質量控制。執行嚴格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未經檢查或檢查不合格的,不得進入下道工序施工。今后根據工程進展情況,我們將加強工程重要節點控制。希望各方及時與我們聯系。 建設單位負責組織施工、監理單位進行安裝工程檢測調試。檢測調試合格后,填寫相應記錄,建設單位相關人員持檢測調試記錄申報安裝工程抽檢。 單位工程竣前檢查前,必須接通正式水、電。在竣前檢查過程中,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水、采暖系統應保持工作壓力。 初裝修要求:排水、暖氣、通風空調必須按照圖紙安裝完畢,給水須進衛生間、廚房,可以不安裝衛生潔具。 建設、監理、施工總承包單位應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安裝專業技術力量滿足管理要求。總承包單位必須配備安裝專職質量負責人,同時,必須按照中標通知書配備施工現場安裝專業人員。 屬重大變更的設計文件應由建設單位向原審查機構重新報審,批準后方可實施。 需抽檢的產品,抽檢申報要及時,抽檢合格后方可安裝。 資料的整理歸檔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和規范、工程合同與設計文件等的規定,且內容要真實,不得擅自涂改或變更其內容。 各專業承包單位負責其施工范圍內施工技術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時移交總承包單位。總承包單位負責技術資料的分類匯總。監理單位負責對資料進行全面核查,并簽署意見。 1、圖紙會審、設計變更、技術交底、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等應內容齊全、真實有效,簽字齊全。 2、各種檢驗批、分項工程、分部工程的劃分符合標準要求,記錄符合工程實際情況。 3、施工試驗記錄必須根據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進行試驗,記錄原始數據和計算結果。 4、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應簡要說明隱蔽前安裝的基本情況,必要時應予圖示說明。 5、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設備必須具有中文質量合格證明文件,規格、型號及性能檢測報告應符合國家技術標準或設計要求。 安裝、土建、裝飾專業應相互配合,作好套管、設備基礎的預留工作,預留管道甩口位置應符合要求,進行交接質量檢驗并形成記錄。 沿地面敷設管道進入衛生間,必須上抬避免破壞衛生間墻面防水層,也不得從門口進入衛生間。 各類管道支架的埋設,應使用不低于C15強度的砼埋固,而不得在墻體上填塞木楔或其它材料。 沿地面敷設成排管道中心距宜為80毫米。明敷管道抱卡間距不得超過1米。 各類管道保溫應平整密實,防腐應色澤均勻一致,涂刷遍數符合要求。 二、室內給排水工程 明設生活給水鋼管、鋁塑復合管、不銹鋼管、銅管,管道內徑小于或等于32毫米,管道外表面與墻面凈距宜為25—35毫米,管道內徑大于32毫米,凈距宜為30—100毫米。 建筑給水UPVC、PB、PE、PP-R管道明敷,管道外徑不大于32毫米,管道外表面與墻面凈距宜為15—25毫米,管道外徑大于32毫米,凈距宜為20-50毫米。 初裝修的衛生間和廚房內的各類管道安裝,管道與墻面的距離應在正常情況下管道與墻面的距離的基礎上增加10一15毫米。 精裝衛生間必須提前確定各種管道甩口的位置。 排水管伸縮節、阻火圈、檢查口、清掃口設置應符合施工規范和技術規程的要求。 自動噴灑系統連接普通噴灑頭的末端支管管徑應為25毫米。若其中橫管長度超過300毫米,應加設吊架固定。 若室內無吊頂,自動噴灑系統的普通噴灑頭應向上,否則應向下。噴灑頭的噴水范圍不得受其它障礙物的影響。 三、室內采暖工程 住宅工程不得使用內腔粘砂灰鑄鐵散熱器和鋼制閉式串片散熱器。每戶供回水管應加鎖閉閥。 采用地面輻射采暖方式的分戶計量采暖系統,應在每戶供回水管裝設熱計量表。并裝設各房間單獨控制溫度的溫控閥。 采用散熱器采暖方式的分戶計量采暖系統,每組散熱器應裝設熱分配表和溫控閥。 室內采暖系統不得使用非鍍鋅鋼管。 四、通風與空調工程 民用建筑內的中央空調系統應設有新風系統。新風應直接送至有人員長時間停留的房間。 空調水系統管徑DN≤100毫米的管道不得使用非鍍鋅鋼管。 空調工程(不含通風工程)禁止采購、安裝無機玻璃鋼風管及配件。 通風空調系統不得使用玻鎂風管。 空調系統送風管不得使用非保溫軟管。 管徑小于或等于100毫米的鍍鋅鋼管應采用螺紋連接或卡套連接;管徑大于100毫米的鍍鋅鋼管宜采用法蘭連接或卡套連接。 可變制冷劑流量空調系統組成:室外機、室內機、控制器、管道。 系統分類——統一配管系統、縮減配管系統、集流管分流式系統。 可變制冷劑流量中央空調系統,室外機、室內機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1、室外機高于室內機時最大高差不得超過50m; 2、室內機高于室外機時最大高差不得超過40m; 3、室內機相互之間最大高度差不得超過15m。 要盡量避免進風、出風被阻擋,影響換熱效果。 在安裝過程中,直至灌注氟利昂前,液管和氣管截止閥不得打開。 制冷劑管道切割應使用專用切割刀具。操作時要緩慢進行,在銅管不發生變形的情況下切斷銅管。對于管徑較大的銅管,可以使用鋼鋸。對于切割時產生的毛刺、銅屑要用刮刀或銼刀清理干凈。銅管切割完成后,應用封帽或膠帶封堵。 制冷劑管道進行承插釬焊焊接時,應采用氮氣置換焊。先向管道內通氮氣,將空氣全部排出后,開始焊接。氮氣流量一般為0.03m3/h左右。(見南社百科相關簡介) 制冷劑管道彎管的彎曲半徑應大于3.5D(管道直徑),配管彎曲變形后的短徑與原直徑之比應大于2/3。 室內機與室外機之間的氣管立管每升高10m需安裝一個存油彎頭。存油彎制作采用兩個“U”形彎或者一個“回”形彎,高度一般為管徑的3-5倍。 液管、氣管、冷凝水管應分開敷設,不得綁扎在一起。制冷劑管道的支、吊、托架最小間距 制冷劑管道分支管安裝應符合以下規定: (1)水平安裝:要求三個端口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不得改變分支管的定型尺寸和裝配角度; (2)垂直安裝:可以向上或者向下,保證三個端口在一個立面上,但不允許偏斜; (3)相鄰兩個分支管之間的直管段長度不得小于500mm; (4)分支管主管端口前的直管段長度不小于500mm。 制冷劑系統安裝完畢,應進行氣密性試驗。 制冷劑系統氣密性試驗后,應進行真空干燥,根據使用的制冷劑不同,直接與制冷劑接觸的工具和儀器不能通用。 冷媒加注量的計算方法 盡管設備本身已經加注了冷媒,但是還需根據管道的尺寸、長度和室內機型號、數量補充冷媒。 使用厚度不大于1.2毫米的鍍鋅鋼板制作風管,板材拼接采用咬口連接,管段連接采用法蘭連接或無法蘭連接。 非金屬風管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非金屬風管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燃燒性能分級方法》GB862不燃A級或難燃B1級。 2、風管內表面采用丙烯酸樹脂涂層時,風管風管內表面丙烯酸樹脂的涂層應均勻,涂層重量不應小于105.7g/m2,且不得有玻璃纖維外漏。 3、風管內表面粘貼的玻璃纖維布應是中堿性、無堿性材料,并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無堿玻璃纖維無捻粗紗布》JG/T281標準的規定。 4、鋁箔壓敏(熱敏)膠帶寬度應不小于50mm。鋁箔熱敏膠帶熨燙面應有加熱到150℃時變色的感溫色點。鋁箔壓敏密封膠帶采用180剝離強度試驗時,應不低于0.52N/mm。鋁箔熱敏密封膠帶180剝離強度試驗時,應不低于0.68N/mm。 保溫板風管宜采用整板制作。在結合口處刷滿膠緊密粘合,外表面接縫處用30mm寬的預留外護層刷膠封閉后,再用一層寬度大于等于50mm鋁箔膠帶粘貼密封,單邊粘貼寬度應不小于20mm。內表面接縫處可用一層寬30mm鋁箔復合玻璃纖維布粘貼密封,或采用粘結劑勾縫。 各種復合保溫風管加固的有關要求。 無機玻璃鋼風管或配件與法蘭應成一整體,主管、支管應通過帶有法蘭的三通、四通相互連接。 水平安裝非金屬風管支、吊架的最大間距(mm) 薄鋼板法蘭的彈性插條、彈簧夾的緊固螺栓(鉚釘)應分布均勻,間距不應大于150毫米,最外端的連接件距風管邊緣不應大于100毫米,彈簧夾長度,宜為120-150毫米。 防火閥、防煙閥、排煙閥、正壓送風口、排煙風口等的閥葉轉動軸及軸套應采用耐腐蝕合金材料,不得采用碳素鋼材。 磚砌風道的內壁應嚴密不漏風,表面平整光滑。 非保溫風管在穿非防火、防爆墻體,可先纏繞石棉繩,然后用水泥砂漿將周圍填抹嚴實;保溫風管在穿非防火、防爆墻體,保溫層應完整、嚴密,外加鍍鋅鋼板套管。 柔性短管外型應保持平整、不扭曲、不起皺,不能用做變徑、天圓地方、彎頭等。 風管與風口連接,風管與風口的規格應相互匹配,而且一根風管只能接一個風口;否則,應通過變徑、三通或靜壓箱等轉接。 功能調試 1、建設單位應組織有關人員依據合同、圖紙及相關規范的規定,制定系統調試方案。調試所需的各種數據如設計風量、設計流量等應齊全。 2、各種系統安裝完畢后,應在功能試驗、單機試運行的基礎上,進行整個系統調試。 3、通風空調工程在調試合格的基礎上,需報我站進行安裝抽檢,合格后方可進入工程竣工驗收申報程序。 4、送排風、空調新風、全空氣系統需調整各風口風量直至平衡,各風口風量與設計風量相差在15%范圍內。系統總風量與設計風量相差在10%范圍內。 5、防排煙系統需測量系統總風量,系統總風量不低于設計風量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