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石臼搗碎,以生絹袋盛藥,同好清酒十斤入凈罈內,春冬浸一月,秋二十日,夏十日,緊封罈口,浸滿日數任意飲之,以醉為度,須連日服,令盡酒。盡而須發白者自黑矣,若不黑再制服之。專養血,烏須黑發。 [按語] 本方藥主要功能是烏須黑發。道家認為“發者血之余”,是說毛發的榮枯盛衰與血有密切關系;而精又能生血,所以毛發的榮枯盛衰,與精和血亦有密切關系。道家還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腎藏精”,因此毛發的榮枯盛衰,則又與心、肝、腎諸臟的功能有直接關系。基于這種認識,道家在治療須發早白時多從調心、肝、腎功能和滋精養血入手。 本方中之蓮花須,入心、腎二經,其功能為清心益腎,固澀精氣;槐角子入肝經,其功能為清肝滋燥,疏風涼血。《本草求原》上說“槐角潤肝養血”。從現代藥理來看,蓮花須和槐角都有軟化血管、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所以道家稱其能烏須黑發是有科學道理的。 生地黃,“乃補腎家之要藥,益陰血之上品”,故臨床上常作為烏須黑發藥使用。現代研究結果表明,地黃可防止細胞老化,增強神經反射機能,也就是說地黃確如古書記載的那樣,有滋補強壯、抗衰防老的作用。 五加皮,入肝腎二經,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等作用。我國現存最早的道家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叫“豺漆”,梁代著名的藥物學著作《名醫別錄》又叫它“豺節” (據黑龍江省中醫藥研究所考證)。目前臨床上一般將五加科植物五加、無梗五加、刺五加、糙葉五加、輪傘五加的根皮均作為五加皮使用。五加皮,古人除了用作祛風勝濕藥外,還常將其作為滋補強壯、延年益壽藥使用。如《名醫別錄》即記載它能“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老。”《日華子本草》也說它能“補五勞七傷”。梁元帝所著《金樓子·志怪篇》還說:“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東華真人《煮石經》又有“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母”的記載。金鹽母即五加皮。現代醫學已證實,五加皮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并能調節疾病的病理過程,使機體的機能狀態趨向于正常化。此外,它還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等。 沒石子,入腎、脾、肺諸經,其功能為固腎澀精、斂肺止瀉,此方中主要取其固腎澀精的作用。 本方以生地黃、五加皮補益肝腎,滋精養血;蓮花須、沒石子固澀精氣;槐角子清肝滋燥,疏風涼血。此五種藥物組合在一起,既能“開源”又能“節流”,既扶正,又能祛邪。 本方藥功能為滋精養血,祛風涼血,適宜精血虧虛、須發早白、腰膝痠痛者服用;陽虛內寒者應當慎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