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羊網訊 相信很多熱愛“大廣州”的小伙伴們都遇到過這種尬尷:每次有深圳的朋友跳槽過來廣州工作生活,沒幾天就會聽到他們抱怨說:“還是深圳好啊!”這樣的抱怨聽多了,還真讓一眾迷戀著廣州的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小伙伴們有點“黯然神傷”,只能自我安慰:“輸給了特區,還不算丟人。”
不過,“火上澆油”的事,最近卻發生了: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4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中,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了深圳,還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活發展、生態環境、科技教育這五大“單項”中,錯失了所有的單項“省內第一”!
我“大廣州”到底哪點不如人了?
一“輸”經濟發展:高新產業不及深圳
廣東省社科院的研究專家們將廣東的基本現代化指標體系分為5個一級指標,首當其沖的正是“經濟發展”,具體又劃分為6個二級指標:人均GDP、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外貿依存度和經濟自由度等。
據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現代化戰略研究所所長鄭奮明研究員介紹,整體上看,廣州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文化產業占比等方面都落后于深圳。比如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56.6%,遠超廣州的11.96%。2013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到1.63萬億元,增長19.8%,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50%,這些都不是廣州所能比的。
二“輸”社會發展:基尼系數高過珠海
在“社會發展”這一指標的比拼中,廣州依然“不是老大”。通過比對城市化水平、社會保障覆蓋、基尼系數、人均預期壽、萬人公共交通車輛擁有量等五個二級指標,排在第一是的珠海市。
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廣州的社會發展還不夠好嗎?對于這樣的疑問,省社科院的鄭奮明所長介紹說,廣州與珠海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珠海的城市化率為87.85%,高于廣州的85.27%,而珠海的基尼系數指標也好于廣州。
相較于規模龐大、人口更多、社會結構更為多樣化的廣州,作為特區之一的珠海,不但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走到了前面,其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差距,顯然也要比日趨老齡化、流動人口眾多的廣州要合理得多。
對于這一點,廣州的小伙伴們是不是有點“不服氣”?“北上廣”之一的廣州,居然社會發展得還不夠好?不是不夠好,是強中自有強中手,在接下來的“生活質量”的比拼中,還有讓人更意想不到的呢!
三“輸”生活質量:東莞房子大財氣粗
在“生活質量”的比較重,廣州仍舊不及深圳,但輸得最多的其實是——東莞!說到這,不服氣的小伙伴就太多了,“廣州美食遍地,城市文化傳統深厚,怎么會在生活質量上不如一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城市?!”
事實上,廣州與東莞在生活質量的比拼中,涉及的是城鎮住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住戶人均純收、恩格爾系、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萬人擁有醫生數這五個二級指標。據省社科院鄭奮明所長介紹,東莞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594元,廣州為42049元;東莞農村人均純收入為27213元,廣州為18887元;東莞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52平方,廣州為21.89平方。
廣州的小伙伴看到沒有,其實輸得很明白:一,人家有錢;二,人家房子大。
四“輸”生態環境:PM2.5可能是硬傷
在“生態環境”這一項中,廣州還是排在第二,而排名第一的則依舊是深圳。具體說來,在“生態環境”的比拼中,還細分為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環保投資占GDP比、單位GDP能耗、PM2.5年均濃度和城鎮污水處理率等幾個二級指標。
好吧,雖然理論上廣州也靠海,但與深圳、珠海比還是遠了點。“北上廣”都躲不過的霧霾天,以及堵得要死的馬路和龐大的汽車保有量,也讓廣州的小伙伴們在這一項的比拼上“直不起來腰來”。單就“PM2.5年均濃度”這一項,去過深圳、珠海等城市的小伙伴們,體感上就能分出高下了吧?
五“輸”科技教育:創新驅動真是短板
在科技教育這一環節中,需要比對的是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研究與開發支出占GDP的比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財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和萬人用于互聯網用戶數。
在這一環節上,廣州相比深圳的落后,則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研究與開發支出占GDP的比重,深圳為5.01%,廣州為1.11%;其次是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深圳高達58.61件,遠遠超過廣州的9.40件。2013年深圳PCT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一萬件,占全國的48%,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十連冠,金獎獲獎數占全國的20%,深圳是當之無愧的走在前列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廣東省近年在全國專利申請與授權方面保持全國前列的地位,大部分來源于深圳的貢獻;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說,深圳為5.01%,廣州為4.09%。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廣州落后于深圳的主要原因在于,“創新驅動上的差距比較大”。
廣州你要輸個明白:
定位不清,略顯保守
在接受金羊網采訪時,廣東省社科院現代化戰略研究所所長鄭奮明研究員表示,廣州作為歷史較長的大型綜合性城市,與深圳這樣年青又是計劃單列市的城市比較,有不同的特點。
相對來說,“可能廣州對全省的稅收貢獻大些,歷史負擔重些,但我認為這不是主要原因與問題。(廣州)大有大的好處,比如它的市場規模比較大,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一定的人口規模是城市服務業發展的前提,有了一定的人口規模,才有更加專業化的服務。作為巨型城市,它的功能肯定是綜合性,但也可以各方面都很專業性的,大、全、精之間并不矛盾。深圳也是人口超過千萬的巨型城市,關鍵是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鄭奮明告訴金羊網,他個人感覺,廣州對自己發展的戰略方向并不是很清晰,有些失去方向感,不像深圳那樣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導向,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
“廣州沒有在世界產業發展與變動過程中捕抓到現代產業發展的方向,失去很多機遇,如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互聯網經濟等,都缺乏敏感性,都落在深圳后面,在這些方面沒有出現像深圳平安、華為、騰訊等代表現代高端產業的龍頭企業,好像思維還停留在工業化階段。本來廣州是有這些發展條件的,但為什么深圳發展起來了,廣州沒有?這值得深思。”
而在經濟市場化與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方面,鄭奮明則認為,廣州相對來說也是比較“保守”的,廣州擁有全省最大的國有資產總額比重,2013年廣州國有資產總額為18085億元,利潤總額為359.9億元,資產利潤率僅為1.99%,趕不上銀行的存款利率,實質上是資源的低效配置。
廣州你也不簡單:
當然,說到底,小伙伴們與社科院的專家都還是十分熱愛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老廣州城的。如此挑剔它身上的“毛病”,目的無非是希望它以后能變得更好。事實上,雖然廣州在現代化水平的單項測評中,均落后于省內其他兄弟城市,但廣州的總體排名在全國范圍內,還是處于領先位置的。
先看看深圳在全國是什么水平:
省社科院的專家說了:“從我們的現代化水平測評結果中,深圳以87.37總分排名第一;我們同時也對全國31個省市進行測評,我們發現它的現代化實現程度超過(除廣東外)全國排名第一北京的84.19分和(除廣東外)排名第二上海的80.29分。這也意味著深圳是全國現代化實現程度最高的城市。因此,我認為深圳就是學習的榜樣。”
明白了吧?廣東社科院的專家根據他們建立的科學評價體系,得出的結論是,深圳是全國現代化實現程度最高的城市,而廣州的成績是“84.49”。對比一下北京上海,你知道這個成績有多高嗎?
當然了,北京上海都是直轄市,有個各自不同的情況,不能簡單地與廣州和深圳這樣的城市對比。但不得不說,廣州的現代化水平在全國范圍內,確實是是處于領先地位的。至于廣州要如何加快現代化進程,迎頭趕上深圳,鄭奮明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真正確立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戰略目標,大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產業結構中的比重;
二是加大研究與開發支出占GDP的比重,現在這方面的差距實在太大,這是廣州之所以落后深圳的深層次原因。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三是完善市場化體制,加快對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混合型經濟體制,激發原有資產的活力。對一些競爭性的領域,國有企業應當適時退出或改制;
四是繼續進行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繼續消減和下放審批權,所有一切沒有必要的審批,繁瑣的審批都應該掃除和簡化,釋放市場的活力;
五是要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心態,建立開放型的經濟和社會,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和社會環境。
附錄:廣東5大指標排名前5名情況
經濟發展水平:
1深圳市
2廣州市
3中山市
4珠海市
5東莞市
社會發展水平:
1珠海市
2東莞市
3廣州市
4深圳市
5中山市
生活質量水平:
1東莞市
2深圳市
3廣州市
4珠海市
5佛山市
生態環境建設:
1深圳市
2廣州市
3珠海市
4中山市
5江門市
科技教育水平:
1深圳市
2廣州市
3珠海市
4中山市
5汕頭市
廣東省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程度排名前10名的城市:
1深圳市
2廣州市
3珠海市
4中山市
5東莞市
6佛山市
7惠州市
8江門市
9汕頭市
10韶關市
編輯:海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