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進集團化辦學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邱晗 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持續提高教學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香坊區教育局一直堅持“推動教育均衡、豐富教育內涵、提升教育品質、打造教育強區”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穩步推進教育快速發展。在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也日益顯現。概括起來說,香坊區基礎教育發展面臨著兩大問題: 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務必大力發展優質教育,打造數量充足的優質學校; 二是學校之間及城鄉之間存在著教育發展不均衡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優質教育的同時,必須努力擴大優質教育的覆蓋面,從整體上提高香坊教育的發展水平,進而實現優質均衡的目標。 為了實現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我們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和積極地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年伊始,我們提出了“名校領辦集團化”辦學的工作思路。實施“名校領辦集團化”辦學策略,其目的在于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優質化發展;充分調動更多學校和社會各界辦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中小學的整體辦學效益和水平;發揮優秀骨干教師更大作用,加快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滿足更多的人民群眾“上好學”的強烈需求,實現優質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實現教育的公平。 一、資源整合 形成初步均衡的辦學格局 為了保證名校領辦集團化辦學策略的順利實施,區教育局先后組織召開了 “集團化”辦學研討會,對區域實施“集團化辦學”的運作模式、存在的困難及解決策略進行深入地研討;派考察組實地考察了北京、杭州地區的集團化辦學經驗。考察結束后,結合香坊區實際情況,制定了《香坊區開展“集團化”辦學工作實施方案》,本著量質并舉、深化改革、均衡普及、因地制宜的原則,分資源整合、構建“集團化”辦學的管理模式兩個階段,在我區初步組建教育集團進行試點。 為了改變過去學校布局過于集中或者過于分散,造成了資源浪費的局面,香坊區教育局先將一些薄弱學校進行了撤并。合并、停招小學5所、中學6所,在區域內形成了各類資源配置相對平衡的辦學格局。 二、多樣并舉 豐富集團化辦學模式 “集團化辦學”作為區教育局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特色工作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2009年初起至2011年底為起步階段,即名校領辦農小試點階段,先后創辦了公濱小學與光明小學教育集團和王兆新村小學與原朝陽鄉第三小學教育集團;第二階段從2012年初至2012年底為集團化辦學模式發展階段,先后摸索和推廣了“名校領辦農校小”、“幼小銜接”等六種集團化辦學模式并召開了全區集團化辦學表彰獎勵大會;第三階段從2013年初至今,為集團化辦學深化發展階段。根據大力實施集團化辦學,助推城鄉一體化,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整體工作思路,我區小學又新近組建了香坊二小與電碳小學教育集團。幾年中,區教育局采取多樣并舉,分類推進的工作措施使我區集團化辦學工作從點到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區小學共成立五種合作模式的七個教育集團或合作體,參與學校和幼兒園40余所,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共同發展的局面。 三、分類推進 促進集團學??茖W發展 為使集團化辦學取得實效,香坊區教育局對已經確定下來的“五種模式”的七個集團采取了分層管理、分類推進的工作措施,通過常規視導和專項視導,針對不同合作模式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導、管理和推進。 1.總結經驗,促進“名校領辦村小”深化發展 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A教育發展的難點在農村。為加快提高農村教育發展水平,我區采取以城帶鄉的發展思路,運用“名校+村小”的辦學模式組建城鄉集團學校,力圖通過城鄉集團化辦學,形成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保障農村教育穩步、快速發展。具體組建方式為:城區名校為集團學校總校,鄉鎮學校成為集團分校??傂:头中Vg人、財、物及教育管理、科研、文化等方面都采用一體化管理。城區總校負責向農村分校輸出資金、管理、師資、課程、科研和信息等方面資源,幫助分校建立常規管理和考核、評價制度,帶動和促進農村分??觳桨l展。 我們將城市的名優學校王兆新村小學、公濱小學分別與朝陽鄉的朝陽三校、幸福鄉的光明小學組建了城鄉一體化教育集團。通過集團化辦學,使農村分校有效縮短了發展周期,學校建設、教師面貌、教育管理、教學質量、教學與科研都有了較大改進。自2009年開始,王兆新村小學經過五年多的不懈努力,依托王兆新村小學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和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機制,較雄厚的師資及辦學條件優勢,帶動原朝陽三小的辦學水平邁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在學校管理、辦學條件、師資配備、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為該地區學生提供等同于城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初步形成以該分校為核心的“區域性名校。分校創辦以來,王兆新村小學總校在區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連續五年籌措資金對分校進行校舍翻修、擴建,設備更新和教育教學基礎設設施添置、主校區先后選派近30名優秀教師支援分校教學。分校的硬件設施和基礎條件已經達到城市小學的基本標準,良好的教育教學基礎設施與條件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提了堅實的供物質基礎與保障。香坊區幸福鄉光明小學校原有辦學條件十分艱苦。香坊區教育局開展了名校領辦集團化辦學后,將幸福鄉光明小學校作為公濱小學的分校區,組建了公濱小學城鄉一體化教育集團。教育集團組成后,共投入約50萬元對校舍進行維修和改造,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在教學管理上,主校區和分校區采取一體化管理,公濱小學派一名副校長負責光明校區全面工作,主校區先后選派近50名優秀教師、擔任光明校區的班主任及各學科的教學工作,實現了支教經歷的同時,開齊開滿所有課程,同時與主校區同步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真正讓農村小學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 公濱小學、王兆新村小學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通過輸出教育品牌、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優秀教師等,采取“名校+農校”的辦學模式進行集團化辦學。在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區教育局更是加強了對這兩所學校集團化辦學經驗的積累總結,促使其從辦學理念到理論認識直至辦學實踐的相對統一,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集團化辦學經驗成果。公濱小學光明校區在管理上努力探求統分式條塊交叉管理模式,遵循“黨政統一集中領導,校區條塊交叉管理,教育教學同步規劃,師資隊伍合理流動,資源成果共創共享,強本協作特色發展”的總體管理原則,從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責任意識、找準學生發展的立足點、改變家長觀念、形成家校合力等幾方面入手,并將其做為探索“名校領辦村小”辦學模式的突破口。王兆新村小學與分校實現了 “一體化”的管理體系,具體體現為“三個統一”和“三個共享”和“兩個優先”。即統一的管理制度,統一培訓體制,統一的教師待遇。三個共享為:教育資源共享,師資力量共享,師生發展機遇共享。兩個優先為:評優、評職優先考慮。這些做法,極大地推動了集團內部學校的共同發展。 兩所學校名校引領集團化辦學成效顯著,一是生源全部回歸,公濱小學光明校區原有在校學生19人,現有學生人數增加至130多名。王兆新村小學分校原有在校學生98人,現有學生數增加至230多人。二是師資隊伍結構得到優化。城鄉教師流動,進一步優化了教師結構,促進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村小教師安心工作,城市教師樂于奉獻,集團總校先后選派近80名優秀教師、擔任農村校區的班主任及各學科的教學工作,真正讓農村小學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三是教學質量提升成效顯著。通過集團化辦學,原來的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學生的學業成績有了顯著提高,達到了集團學校內的平均水平。四是名校引領輻射作用顯著。通過開展名校領辦集團化辦學工作,充分發揮了強校在品牌、辦學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優秀教師、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輻射作用,帶動了農村學校共同發展,迅速提高了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2.促進均衡,開啟“名校領辦薄弱學?!蹦J?/p> 為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著力解決擇校問題;加快薄弱學校改造,著力提高師資水平,切實有效地消除薄弱學校。我們通過“名校+弱?!钡霓k學模式組建集團學校,香坊第二小學領辦電碳學校建立“香電教育集團”,力圖通過名校的資源優勢和管理優勢,促進弱校盡快轉化,迅速縮小校際間的發展差距。城區名校與薄弱學校結成戰略同盟。采取“優質學校+潛力學?!钡姆绞?,實行管理互通、研訓聯動、質量同進、文化共建、項目合作、捆綁考核等方式,帶動薄弱學校的快速發展。 3.課題引領,促進“幼小銜接”模式穩步發展 針對 “幼小銜接”校、園間的差異,區教育局引導學校采取課題牽動的方式,潛心研究兒童后續學習成長的規律和方法,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工農兵小學與王兆幼兒園建立的“幼小銜接”教育集團確立了三年課題研究規劃,工農兵小學以《習慣養成中的“幼小”銜接實踐研究》為題申報了“十二五”省級重點課題,重點研究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盡快適應小學一年級的學習生活,真正實現雙向對接,從而順利實現由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目前,校、園間已經成立了集團化辦學的組織機構,擬定了研究方案和規劃,并開展了多次教師、學生層面的互動交流活動。朝鮮小學與其附屬幼兒園充分利用民族教育的優勢,在民族禮儀、民族傳統教育等方面采取統一籌劃,整體實施的工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4.關注“小初銜接”,探索中小學共同發展新模式 香和小學和46中學作為“小初銜接”集團化辦學模式的代表,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逐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兩校間領導通過召開交流會,在辦學思路上形成了共識,即充分利用各自的藝體教育團隊的優勢,形成兩所學校共有的辦學特色——藝體特色,并開展了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 為豐富學生課內外活動,借助46中教育資源,香和小學組織學生定期到46中學鄉村少年宮參觀學習,學生們不僅參觀了46中學的校園文化,而且還親自體驗了一些科技小發明等。香和小學由于條件限制冬季沒有澆冰場,自從實現兩校的集團化辦學以來,香和小學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時間,組織學生到46中學上冰上課,使小學生得到了初中教育資源的惠及。 5、優勢互補,發揮“區域教學管理協作體”的聯動作用 關于“區域教學管理協作體”主要針對教學管理層面,將區域內所有小學劃分為多個聯合體,每個聯合體中既有大校、名校,又有中等規模的學校和薄弱學校,協作體通過集團管理的方式協調校際之間相互觀摩,交流管理經驗等措施,促進了不同類別間學校的共同提高。 |
|
來自: wu_teacher2002 > 《集團化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