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市再現過山車行情:滬指早盤在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后向上發起攻擊,最高沖上4376點,而創業板更是一度暴漲逾4.5%,然而午后風云突變:午后三大股指全線跳水,滬指更是直線翻綠。截止收盤,創業板上漲2.27%、深成指下跌0.68%、滬指暴跌1.57%。今天3點后,據說公安局和派出所都人滿為患,據說都是去報案D股民…… 內心幾乎是奔潰的小編哭著問:說好的反彈呢?(?¬д¬?)─?如果你也一樣,被這摸不透的牛市玩得欲仙欲死,但還摸不清它的脾氣,請看此文。 本輪牛市的邏輯到底是什么?牛市將如何演繹,作為投資者,接下來該如何操作?本文將為您從眾多紛雜的現象背后揭示這輪牛市的深層邏輯。 簡單的說,股票價格P=EPS*PE,EPS即每股凈利潤,PE即市盈率。即股票價格上漲要么來自于利潤的增長,要么來自于估值(市盈率PE)的提升。市盈率PE=DP*(1+g)/(k-g),其中,DP表示股利支付率,g表示利潤增長率,k表示加權資本成本(k等于無風險利率加上風險溢價)。由于DP一般比較穩定,所以估值的提升主要來自于利潤增速的加快(g增加),無風險利率下降和風險溢價降低(或者說風險偏好的提升)。任何對股票的分析都應該從這個基本的框架入手,才不會漏掉重要的因素或者得出片面的結論。
經過上面簡單的拆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這輪牛市或者每一輪牛市的邏輯:利潤增長+估值提升。下面我們來更深入的分析。
從利潤增長的角度看,很多人非常疑惑,現在不是經濟不景氣么?哪兒來利潤增長呢?甚至前幾天微信圈盛為流行的經濟下行股市上行的說法。其實,我們現在經濟處在轉型時期,經濟是結構性的衰退和結構性的繁榮并存。不能因為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不好就說經濟不好,也不能因為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好就說經濟好。所以,轉型時期做投資,看宏觀經濟數據一定要小心,宏觀數據參考意義不大,更重要的是結構數據。衰退的行業會拖累宏觀經濟數據,繁榮的行業會支撐宏觀經濟數據,所以宏觀經濟數據整體上看就是不溫不火的。如果明白了轉型時期宏觀經濟數據的特殊性,您深入經濟結構去分析的話,您就會發行大把的投資機會。大量的新興產業高度景氣,眾多優秀的企業利潤高速增長,可它們都被不溫不火的宏觀數據所掩蓋。比如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互聯網、汽車后市場、醫藥和醫療服務、傳媒娛樂、保健、城市服務業等等,大量利潤高增長的公司您其實就在您身邊。這些新興產業的的繁榮可以很簡單的解釋創業板的大牛市。
接下來您可能會問,新興產業的股票漲可以理解,為何現在傳統產業很多股票也漲呢?其實從2010年到2013年基本是傳統產業股票的大熊市,其實就是反應現在經濟結構性衰退的這個方面。注意,因為基金經理們都是看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宏觀和微觀經濟數據來進行投資決策的,所以 股票市場一般會提前半年到一年來反應實體經濟。如果您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把目前的市場和目前的經濟聯系起來,得出經濟下行股市上行的觀點了。您應該把目前的市場表現和未來半年到一年的經濟預期聯系起來做股票投資決策。可以說,目前的經濟結構性衰退的方面已經經過過去幾年的熊市充分反映了(price in)。而現在傳統產業面臨幾個有利的因素:一是大宗商品價格下降,使得大多數傳統產業的成本大幅下降,從而未來利潤邊際改善;二是傳統行業整合轉型加速,很多企業要么退出原來的行業轉型到新興產業,要么整合或者被整合,結果就是規模經濟更加突出或者成本下降;第三是國家反復強調要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即利率下降,融資成本的下降也有利于他們利潤的提升。
以上是對利潤增長這方面的解釋,下面重點討論估值的變化在這輪牛市里面的作用。
從影響估值變化的因素來看,這輪牛市估值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加權資本成本k的下降和利潤增速g的提高。其中,由于人民銀行開啟了降息通道,雖然我們不知道具體哪一個利率是無險利率,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說當所有利率都下降的時候無風險利率肯定是下降的。風險溢價降低或者風險偏好的提升該怎么解釋呢?這要從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理解,黃金中期內投資機會不大(記住:黃金是經濟危機的寵兒,是科技革命的敵人。黃金下一個重要的買點是出現下一輪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對黃金邏輯更深入的分析請參考我相關文章),房價要想大幅上漲的空間也不大(國內房子的租金回報率不到3%,即投資回收期是30年,30年以上才回本的生意肯定不是好的生意),在通貨緊縮壓力下藝術品漲價的概率不大,民間高利貸很多都屬于龐氏騙局,要想持續下去難度越來越大。所以,比較一圈人們就會發現,股市上還有很多高分紅低估值或者利潤高速增長的股票,所以相對來看,股市吸引力大大增加,人們相對反而更偏好股票這種高風險的資產,即風險偏好提高,風險溢價降低。由于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同時降低,所以加權資本成本k大大下降(雖然我們計算不出具體k的數據,但是我們通過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的知道k是大幅下降的。)如果上面的解釋有點專業難懂的話,您大致可以這么理解,由于利率下降,債券價格會上漲(這是債券定價公式基本原理,如果不明白為何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的話您只有去問百度了),很多藍籌股利潤幾乎沒有再持續增長的潛力,但是他們分紅收益率比較高,它們類似債券。即藍籌股上漲的邏輯不是股票業績增長,而是利率下降推動估值提升,或者說類似債券的邏輯。另一方面,由于新興產業利潤高速增長,傳統產業轉型或者成本下降后利潤也邊際改善,即g增長,也會推動估值提升,即出現所謂的戴維斯雙擊(盈利和估值同時增加所以股價漲得更高)。
以上我們從基本的邏輯框架出發,為您解釋了牛市的基本邏輯。這里有政府坐莊的影子么?沒有!這里只有降息這一點是政府決定的,但是政府的降息行為是經濟體系的內生變量而不是外生變量,即政府降息的行為是經濟環境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還有一種說法是政府坐莊股市,好讓國有資產減持,這也是不太專業的說法。說白了,如果明明大股東要出貨賣給您,您有那么傻去給他接盤么?股票市場有市場自身的邏輯和分析框架。
經過上面的分析,市場的結論就非常簡單了: 我們一般不看市場短期走勢,因為判斷短期走勢太難了,我們做投資盡量不去做復雜的事情而是做簡單的事情,所以對市場看法我們一般會這么問:“未來一段時間市場機會更大還是風險更大,更容易賺錢還是更難賺錢,市場是一個調整還是步入熊市?”當我們這么提問的時候你會發現答案其實很簡答!對投資來說,模糊的正確勝過精確的錯誤。我們任何對市場的看法都必須屈就于我們對個股的看法,我們認為無論什么市場,如果公司是低估的且價值會持續增長的我們都應該為投資者堅守,當然如果個股估值很貴,投資者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要死扛。我們目前對市場的看法是:限制杠桿改變不了牛市!注冊制也改變不了牛市!因為:限制杠桿意味著你不能借別人的錢炒股,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什么呢?以前別人把錢借給你你去炒股,現在是別人自己進來玩,根本懶得借給你,你看看營業部多少人排隊開戶,你看看基金銷售多么火爆,限制杠桿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同樣,注冊制來了,也改變不了牛市,因為注冊制僅僅意味著股票的供給增加,可是股票價格是由供求共同決定的,現在的情況是對股票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供給,甚至形成供求兩旺的格局,不信你看看,新三板是注冊制吧,難道新三板不是牛市?甚至政府也改變不了牛市,因為政府行為是經濟的內生變量。我們經常聽到很多朋友談起各種政府如何決定股市的觀點,這種政府決定論是非常片面錯誤的思考股市的方式。應該說,政府是影響經濟和股市很重要的一個變量,但他不是唯一的變量,更不一定是決定性的變量。股市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三年前政府也希望股價上漲為何沒有漲呢?如果您記得三年前匯金增持銀行股,銀行股一樣跌,就知道政府決定股市的理論是缺乏基本的常識的。但是沒人知道牛市具體哪天結束,不要去預測點位,而是要去關注驅動市場變化的因素的變化,這些因素是不是出現了逆轉,是不是有新的因素進入,當有新的影響因素加入影響市場的系統的時候要高度警惕認真重新評估。
決定這輪牛市的基本邏輯是:經濟轉型和利率下降。這輪經濟轉型時期一定會出現利潤增長幾百倍的公司,他們的股價也會上漲幾百倍,也會出現大量破產倒閉的公司,他們將帶著投資者的遺憾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這輪牛市大牛股大概率出在“經濟轉型”這四個字上:要么自身的主業符合經濟和產業發展方向,利潤增長幾百倍成為大牛股,要么傳統行業的公司有自知之明趕緊轉型成為大牛股。經濟轉型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宏觀經濟背景(注意:任何大的投資策略都是基于某個歷史階段的宏觀經濟背景的。)所以投資者無論在什么點位,都要更多關注未來有巨大成長空間的行業的優勢企業(當然要注意成長性和估值的匹配),而不要去沙漠里面找花,衰退的行業出牛股的概率很小。傳統行業由于成本下降估值提升有交易性的機會,這些行業的投資者需要適可而止及時出貨。只有抓住了未來利潤漲幾百倍的公司,只有站在這個經濟周期末看下一個周期還有巨大成長空間的公司才能穿越經濟周期最終長大(想想那些創了07年最高點的股票,穿越周期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極小概率的事件,但這正是我們專業投資者的基本要求)。 作者:趙鵬 來源:深圳廣匯緣資產管理 股票應該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大師們普遍推薦的買入方法是分批買入,但到底該越漲越買還是越跌越買,則各派的方法截然不同。 利弗莫爾為代表的一派認為決不能在下跌時追加資金攤平成本,應越漲越買,保證每一筆買入的資金都是一開始就盈利的。如果買入后即下跌,說明這次買入是錯誤的,就不應再繼續追加更多資金了。 而諸多價值投資者則是越跌越買,因為其買入的判據是價格低于價值,那當然是價格越低,就越值得買入。 到底哪種方法正確呢?如果簡單地這樣問,本身就是思維過于單向了,股市里不是非黑即白的,并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局限性,有其特定的適用范圍。下面討論一下這兩種買入方法: 技術派:順勢交易: 技術派的重要原則是順勢交易,因此大多是做右側交易,當上升趨勢明確后才買入,如果買入后上漲,說明對趨勢方向判斷正確,才應該繼續追加資金。如果買入后下跌,說明是這個買入操作是錯誤的,就不應該繼續買入來擴大這個錯誤,而應該考慮是否該止損了。 這種越漲越買的方法對于買入點的要求很高,要精確判斷上升趨勢確立的那個關鍵點(注意不是說底部的那個最低點,試圖抄到最低點是一種貪心,往往會死的很慘),如果已經漲了一大段,你還是越漲越買,就會造成買入成本過高。 一種很多高手推薦的方法是在放量突破盤整平臺時買入一部分,在突破后回撤頸線確認時再買一部分。如果不回撤直接漲上去,就不追高了,等下次回調再買。 基本面派:逢低買入 如果是價值投資者,會更喜歡做左側交易,在上升趨勢出現之前就開始越跌越買,前提是要對公司的估值做出準確的分析計算,買入點要足夠低,留出足夠的安全邊際,各檔買入價要拉開足夠的差距。最悲摧的是自以為是在抄底,結果幾檔買入完成后還出現大幅下跌。 在熊市初期和個股的頂部,最忌諱的是越跌越買。大量的散戶在看到下跌時,第一反應就是加倉攤平成本,這種飛蛾撲火般的本能沖動,可能是來自于生活中搶購便宜貨的經驗。像這樣對于個股的估值和漲跌空間都不加判斷,盲目地越跌越買,是利物莫爾強烈批判的錯誤操作方法。 越跌越買的前提,一定是要能夠準確判斷出個股的價值,確認其下跌空間已經不大,而且還要考慮大盤趨勢和牛熊市的狀態。即使如此,也常常會承受在底部長期橫盤的折磨,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這是左側交易的天然缺陷。 操作的是大資金還是小資金 大資金建倉時間長,往往需要在左側建倉,如果等到漲起來之后再買,成本就太高了。小資金進出靈活,等到上升趨勢確立后再買,就成功率更高。 不過也不是絕對的,利物莫爾操作的絕對是大資金了,他的越漲越買應該是選擇了市值足夠大的交易品種。 如果志向遠大的話,操作小資金時就應該開始尋找將來適合大資金的操作模式,比如習慣了做短線,當資金規模增大后,需要重新摸索盈利模式,就很痛苦。 折衷的方法 還可以考慮把左側和右側交易結合起來的方法,即在中線上升趨勢確立時才開始買入,但不急于追漲,而是在短線回調過程中越跌越買,逐漸加倉。例如看到一只好股,從基本面和技術面都判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但已經大幅上漲,于是先只買入1/5的資金量,然后等到下跌到20、30、60、120日線時再各買1/5,如果買到某一檔就漲上去不回頭了,就放棄后面幾檔的買入,留著資金等待其他機會。 其實如何買是枝節問題,更重要的是買什么、何時買,如果股票質地好,股價處于下跌趨勢的末期或上漲趨勢的初期,那么越漲越買和越跌越買都是正確的;反之如果股票差,或者股價處于下跌初期或上漲末期,那么無論怎么買都是錯誤的。 但是頂和底的位置很難準確判斷,為防范判斷錯誤的風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念來采用分批買入的方法,避免一次性集中買入的錯判風險。 另外在股價運行的不同階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買入策略,在底部剛開始向上突破的階段,如果非常有把握,大勢也配合,可以激進一些,一開始就買入較重的倉位;如果是較高位置調倉換股,可以采用穩健一點的策略,等回調了再逢低買入。 |
|
來自: cherrylyqin >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