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作者:段汝欽 整理:劉維麗 校對:陳媛 導語 眾所周知,我們黨選拔干部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同理,要做好一名中醫腫瘤科醫生,也必須要德才兼備、德醫雙馨。有道是:有德無才是禍害,有才無德是庸才。德與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其一。下面我與大家先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然后聊聊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和體質辨治腫瘤的問題。 腫瘤科醫生的“德與才” (一)德 我國歷代名醫,雖然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個人經歷,但都有最大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醫德高尚、志存高遠。有“藥王”之稱的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在其畢生心血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序中云:“凡大醫治病,必當安定神志,無欲無求。”;“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明代外科學家陳實功行醫從不求謝,深得病家信任,在《外科正宗》里,提出“五戒十要”,美國1978年出版的《生命倫理百科全書》將其列為古典醫德文獻;醫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嚴厲抨擊醫德敗壞者“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根據古代作為一名合格醫家的要求,結合我的體會,我認為我們腫瘤科醫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樹立終身為腫瘤病人服務的人生目標。 腫瘤疾病是個疑難性的疾病,涉及到多系統、多學科,治療起來棘手,我經歷的好多同事知難而退,找領導調到其它科室了。一個人只有對事業堅持,全身投入,才能有所作為。對事業半途而廢,只會一生庸庸碌碌,同時也是對腫瘤病人極端的不負責任。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務必以病人為中心,心中時刻裝著病人。病人找你看病,說明病人對你信任,如果我們對病人馬馬虎虎,敷衍了事,于情于理都是過不去的。與古今醫德都是有悖的! 2.具備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治學精神。 人生是學習的一生,只有不斷學習,剔除糟粕,為我所用,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更好的為病人服務。如果投機取巧,胡弄、敷衍病人,是極不道德的。除此以外,求學一定要耐得住孤獨與寂寞。我在原單位內退以后,2009年加盟到北京國醫堂中醫研究院,名譽院長是衛生部老部長錢信忠,院長是衛生部辦公廳原主任楊保華。2009年4月份,在錢老、楊院長的安排下,與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郭正權(中國中醫科學院1977屆碩士研究生)一起來到了內蒙古,當時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部副主任張樹生教授也參加了。研究的主要課題,從中藥、蒙藥中找出各種治療腫瘤的、毒性較小的靶向藥。面對茫茫陰山、身臨氣候多變的塞外草原,白天接待病人、晚上還要整理醫案,每月還要回北京幾次匯報工作和坐診,其枯燥、繁忙可想而知。因此,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須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反之一事無成。 3.以良好的道德規范為準繩,做到“三不”。 第一,尊敬師長,虛心求教,不背后詆毀同行。尤其對你的科主任,要服從領導,有意見當面提出,決不能背后說三道四!如果反其道而行之,犯有嚴重的自由主義,最后你在科室就無立錐之地,只有離開這個科室!第二,不亂用藥。當今醫院,醫風益下,藥品經銷商肆無忌憚,回扣風愈演愈烈。你如果經不住誘惑,就肯定要跟著藥品經銷商的鼻子走,而不是根據病情下藥。想想,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我們一定要出污泥而不染,頂住回扣風,因人而異、因病下藥。第三,不接受病人錢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決不能動心。要明白,我們跟病人不是朋友關系,是醫患關系。晚期腫瘤病人險象環生,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如果你收受了患者家屬的錢財,或者吃請,你會處于尷尬的境地。我從醫30多年以來,從沒有出現過醫療事故、也沒有出現過醫療糾紛,從而避免了一些醫患之間的麻煩。對于醫德問題,大家抽時間可以看看明代外科學家 陳實功“五戒十要”。在這兒就不多講了。下面我們重點探討“才”的問題。 (二)才 前面講過,有德無才是庸才,打鐵需要自身硬。腫瘤是個疑難病,涉及到多系統、多學科,尤其晚期病人,往往出現惡病質,病機復雜,險象環生。如果沒有急診經驗,病人很快就會陰陽離決、臟器衰竭而離開人世。因此,要做一名腫瘤科合格醫生,就必須要有真才實學。那么如何掌握真實本領、應用臨床呢? 第一,讀萬卷書。 醫圣張仲景曾言:“不為良相,寧為良醫”。他在《傷寒論》序中又言:“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于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張仲景不是生而知之者,他是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尤其是《湯液經》)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并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前啟后的作用,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后世醫家奉為經典。他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仲景之所以稱為醫圣,一方面在于他不斷地學習繼承,另一方面還在于他注重實踐總結。作為一名腫瘤科醫生,我們僅僅在大學里讀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繼承學習,要學習當代腫瘤大家的著作。 三十年來,我只要每走一地,必到當地新華書店去瀏覽,只要合適的腫瘤書籍,必買無疑。至今僅腫瘤書籍,已收藏近千冊。在九十年代,我讀了一些不錯的腫瘤書籍,現列舉如下,供大家參考: 《歷代中醫腫瘤案論選粹》余桂清主編。 《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有效病例選》張代釗、余桂清主編。 《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孫燕、余桂清編寫(本書由我國二十余位知名的專家共同撰寫,書中代表了我國三十余年來在腫瘤防治方面中西醫結合領域內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學術水平較高。) 《臨床腫瘤綜合治療大全》張宗歧主編(廣安門中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實用中醫腫瘤手冊》等劉嘉湘主編。(劉嘉湘老師,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科的創始人,是中西醫腫瘤臨床大家。這本書值得一看。) 《治癌秘方》(孫秉嚴前輩編寫的,其中有我治癌34年醫案)。 《實用腫瘤內科學》周際昌、孫燕主編。 《臨床腫瘤內科手冊》孫燕、周際昌主編。 《中藥抗癌一千方》郎偉君主編。(郎偉君先生是中藥系畢業的,是哈爾濱樂泰藥業總裁、雙黃連粉針的發明者。) 《實用抗癌最新指南》。旅美華人醫學科學家劉長年主編(這本書最大的特點,不繞圈子,把腫瘤細胞的分化特點描述的簡潔明了。“化療容易引起復發和轉移”這句話,他寫在了書中。) 通過閱讀以上腫瘤大家的書,我獲益匪淺。首先,通過讀孫燕、周際昌以及劉長年先生的西醫腫瘤書,使我認識到了腫瘤不是病毒、細菌外來的入侵者,而是自身細胞在分化中的變異,這樣對腫瘤的治療就決不能像治內科雜病那樣抗病毒、殺細菌,殺是永遠殺不完的。只有滅殺與改造腫瘤細胞同步進行,才是正道。也就是扶正與祛邪的治療原則。其次,我也知道了哪種腫瘤病應該化療、那種不能化療,對我以后的臨床中,在采取西醫治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再者,余桂清老師給以我很深的啟發,他研制的“健脾益腎沖劑”為我今后的臨床事業提供了良好的師范作用。“健脾益腎沖劑”的主要成分由黨參、白術、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補骨脂(鹽炙),組成,功能主治是健脾益腎。由此我認識到要想改造腫瘤細胞,必須補腎,同時要健脾。顆粒用于減輕腫瘤病人術后放、化療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以及脾腎虛弱所引起的疾病。這個方劑既然能對放化療病人因骨髓抑制而有效,我想對于沒有放化療病人的腫瘤細胞也有改造為正常細胞的作用。因此,我在以后的臨床中,大部分方劑中,都要加入菟絲子、女貞子、枸杞子、、補骨脂等補腎藥物。 縱觀90年代,我對腫瘤處于一個認識期,腫瘤大家們對中藥防治放化療的作用上下了不少功夫。像孫燕的固本顆粒、貞芪扶正顆粒等等。余桂清老師的“抑扶平衡療法”,健脾益腎顆粒。還有福建的潘明繼教授,寫的《癌的扶正培本治療》,并且發明了志苓膠囊,等等。都是在扶正上發揮了作用。進入新的世紀,我先后購買了郁仁存老師、廣州的周岱翰老師等國內20余名腫瘤專家的著作。我們群內的黃金昶、王三虎、吳雄志等教授都是我學習的對象。這幾年的讀書,我采取橫向對比的方法,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把各位專家的書擺在地板上,一擺就是半個月。如果研究肺癌,就打開各本書的肺癌部分,從病因、病機,到各型的治療,找出他們用藥的共同點。一般我找出每個病種的2到4味常用藥,做為特異性用藥,在這兒姑且稱為“靶向藥”。 就拿我們群內這三位腫瘤專家來說,黃金昶教授的肺癌基本方是:黃芪50、知母20、升麻3、煅海浮石50、白英20、百合30、熟地30、當歸20、陳皮10、清半夏15、茯苓15、膽南星15、地龍15、守宮30、焦山楂30、干姜10、細辛3、款冬花12;傷寒大家王三虎教授治療肺癌從肺萎論治,其著名方子是海白冬合湯:海浮石、麥冬、百合、白英、人參、蛤蚧;吳雄志教授的方子是以驗案的形式出現的。他在肺癌縱膈淋巴轉移的基本方是:蜈蚣2、魚腥草30、石上柏30、仙鶴草30、茜草30、白茅根30、炙紫苑10、前胡10、浙貝20、桑寄生30、白鮮皮10、杜仲20、防己30、醋商陸10。 從他們三位大家對肺癌的用藥,我們看出:黃、王都使用白英、海浮石,吳使用石上柏、蜈蚣,風格各異,但殊途同歸。這樣我就對白英、石上柏、海浮石、蜈蚣這4味藥搞了一個組合,同過我自己的認識又加上干蟾皮,王不留行。組成了治療肺癌的一個靶向方劑。方中白英歸肝、胃經,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抗癌。石上柏歸肺、肝經,清熱解毒,抗癌,止血。海浮石入肺、腎經,清肺火,化老痰,軟堅,通淋;蜈蚣歸肝經,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干蟾皮歸肝、胃經,清熱解毒,利水消脹。治癰疽,腫毒,瘰疬,腫瘤,疳積腹脹,慢性氣管炎。王不留行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方中白英、石上柏、蜈蚣、干蟾皮殺滅肺癌腫瘤細胞,海浮石清肺化痰,給邪以出路,將邪排出。王不留屬強動藥,活血通經,走而不守,況且與海浮石一樣,有通淋的作用,二者配伍加強了排毒外出的作用。同時,白英歸肝、胃經,石上柏歸肺、肝經,對于防止肝轉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辨證的基礎上,將上述五味藥加進去,對于縮小瘤塊、降低腫瘤標志物有明顯的作用。在這兒我就不舉例了。 第二,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做學問的兩個基本點。那么做為一名基層醫生,怎么去走萬里路呢,下面我就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1.至少每年參加兩次以上有關腫瘤的學術會議。 參加會議之前,你要寫論文,寫論文的過程就是一個總結學習的過程,你參加了學術會,有關腫瘤大家給做學術報告,會讓你大開眼界,加上前來參加會議的同道,你會學到在自己醫院、科室學不到的知識。同時還結交了遠方的同道朋友,在平日的臨床中可以互相討教。 2.到祖國腫瘤高發區,實地考查發病原因,審因論治。 90年代,我曾經到過廣東鼻咽癌較多的沿海地區走了走,經過了解他們喜歡吃咸魚、臘味,這些食品在腌制過程中均有亞硝胺前體物亞硝酸鹽。鼻咽癌一般采取放療,這就勢必引起陰虛火旺,在治療上以養陰清肺湯加軟堅散結藥物。像山慈菇、北豆根、石上柏、半枝蓮等等,同時可加魚腥草、土茯苓引毒外出。為了消除亞硝酸鹽的毒害作用,我一般讓病人口服維生素C40毫克,日3次。維生素E100毫克,日2次。天天吃大蒜以減輕亞硝酸鹽的危害。我也曾到過食道癌高發地區河南的林州考察,林州隸屬安陽。安陽有一所以西醫為主的三甲腫瘤醫院、林州也有腫瘤醫院、下面的鄉鎮也有腫瘤醫院。可見當地食道癌患者之多。為什么有這種地域性?我經過參觀了解,知道這個地區與土壤中缺少硒、鉬、鋅有關。審因論治,這在我治療食道癌時,囑咐病人同時口服鋅硒等西藥,以及含硒的靈芝孢子粉,以提高療效。 3.不放過任何一個“道聽途說”的機會,并謹慎求證。 記得90年代參加全國中西醫結合腫瘤學術會,有一位山西省的同道介紹他的抗癌方劑已經通過劉渡舟、岳美中等中醫大家的認可,在鑒定書上簽了字。由于會議議程時間短,于是我保存了他的地址,決定抽時間親自去他那兒考察。幾經周折,他才告知我,他的方子主要是桃紅四物湯加干蟾皮、露蜂房而已。從此我們經常聯系、互相交流治癌經驗和教訓。通過這次經歷,我看到不少介紹,說活血化瘀藥能引起癌細胞的轉移。這個說法有點形而上。腫瘤病人病機復雜,我們辨治不可能一方一法,我一般采取復方大法。譬如肺鱗癌,我用血府逐瘀湯加凌霄花、丹皮化瘤塊,再加上面所說的靶向方消瘤塊。化瘤、消瘤、排瘤結合在一起,談何引起轉移?當然還要根據病人的其它癥狀加藥。血府逐瘀湯是王清任的幾首逐瘀湯中的重點方劑。有的病人用后,腹瀉不止,主要是當歸、桃仁的油性滑腸,可以減少用量,適當加石見穿。治療腫瘤必須給癌塊以出路,(也就是我們說的給邪以出路),肺癌痰多不是壞事,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加葦莖、薏米、魚腥草、冬瓜仁,并加大桔梗用量,引邪外出。 再講一個例子。2014年我在鄭州坐診時,有個病人的女兒去咨詢。他說他爸爸得了食道癌半年了,原來打飽嗝、吐粘液,大便干結,后來喝四磨湯口服液,不吐黏液了,現在主要是飽嗝不止。從此,我對四磨湯治療食道癌吐粘液牢記在心。食道癌病人我一般采用《傷寒論》中的旋覆代赭湯,吐粘液比較重的就加上人參、烏藥、檳榔、沉香。飽嗝不止者,可用華蟾素注射液1毫升在足三里穴封閉。左右交替,一般三天即可見效。飲食難下者,加威靈仙、急性子、冬凌草。甚者,可配以山莨菪堿注射液、地米為主的開關液啜服,還有自己配制的以青礞石、硼砂、冰片為主的開關丸含化,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食道癌的靶向藥,我用:黃藥子、石見穿、蜣螂、守宮為主。前幾天我們圈內一位朋友問,治療食道癌為什么配合六味地黃丸?在這兒一并回答:張景岳說,噎嗝反胃,益當脾腎,舍此二法,別無其他。至于為什么?他也沒有回答。我認為,這應該通過經絡辨證。你看足少陰腎經的走向,它是起于足小趾端,沿內踝、貫穿脊柱,直行者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中,沿喉嚨上達舌根兩旁。從經絡走向看,腎經走向是穿過食道兩側的。另外,補腎能改造腫瘤細胞。因此,食道癌病人,配合六味是有效的。還有一件事情要提一下,有些食道癌病人犯有神經質,治療一個階段,一切照常了,一生氣就睡不好,又吃不了飯了,此時除了加柴胡、白芍疏肝、柔肝外,要加鎮靜安神的藥物。重慶有個馬平度老中醫,他是北京中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生,他發明了一個鎮靜的安神膠囊,由四味藥組成:炒棗仁、元胡、夜交藤、雞血藤。癌癥病人煩躁不安、病情反復者,加入此4味,莫不見效。 4.不遠萬里,到大洋彼岸尋找知音。 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會,我認識了北京中醫藥大學董建華教授的博士生麻仲學先生,他在九十年代放棄了國內處級干部待遇,到美國去創業,開辦了中醫腫瘤診所。他在治療肝癌上,使用內服、外敷藥物,取得了肝癌病人3年生存期以上多人,為了探索他的治法,我于2000年親自到舊金山無償打工,在他的耳濡目染中,終于了解了大概。這為我治療一位內蒙古化德縣的一位患肝癌病人,已經存活5年不無關系。 5.向民間中醫學習,用吐法治療胃、食道癌。 本世紀初在山東有一位食道癌病人,經鄉醫治療了三年,后來鎖骨上淋巴轉移。病人告訴我,三年前鄉醫給他喝的苦藥,吐了三天,吐出了一些爛肉,后來吃飯痛快了。我抽出一個上午的時間,買上禮品,去拜訪這位鄉醫。這個人50歲多歲,瘦高個,一看精明干練。病人把我介紹以后,非常客氣。我把來意說明后,他很謙虛,直言用的是張仲景的瓜蒂散。他說,現在中藥店、中藥公司沒有瓜蒂,他是夏天自己采集的。返回以后,我就想,以后遇到食道癌、胃癌病人,用吐法試試。吐法今人之所以不用,我分析:一是瓜蒂不易采購;二嘔吐痛苦,病人不愿接受;三是醫者怕擔風險。于是我改弦易轍,將硫酸銅代替瓜蒂,找身體較為強壯、家屬、本人同意者進行。幾年來,治療了6位胃癌病人、8位食道癌病人,都迅速緩解了癥狀,并且有7位病人活過去5年。 我運用吐法的經驗介紹如下:A、選擇身體基礎條件好的,元氣尚未衰退者;B、病人本人同意并且簽字者;C、具體操作:先口服半個月的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飲半個月,(方劑組成:銀花、防風、白芷、當歸、、陳皮、甘草、白芍、貝母、天花粉、山甲、皂刺刺)使瘤體有所松動。然后用硫酸銅0.5克,融入300至500毫升溫開水中。D、讓病人空腹喝下,如果不吐,可再服0.5克硫酸銅水。直至吐出穢濁物為止。硫酸銅一天不可超過1克。嘔吐不止,可肌肉注射胃復安2支,再不止。可靜滴格拉司瓊3毫克,加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靜滴。嘔吐止住后,可用仙鶴草、連翹、三七熬水不時啜服。順便提一句,仙鶴草和連翹相配能提高血小板,這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著名臨床家謝海洲教授的中藥藥對。同時啜服小米紅棗湯、靜滴生脈注射液、能量合劑。一般3天以后,宛如常人。在此基礎上,口服《外科發揮》中的內補黃芪湯半個月。(方劑組成:黃芪、人參、茯苓、炙甘草、麥冬、熟地、白芍、肉桂、遠志、當歸、川興),半個月以后,就可在扶正與驅邪的治療原則下進行抗腫瘤治療。 6.科學在于創新,創新才能發展。 我們應該在明確病機的前提下,自己組方。前面講過,張仲景并不是生而知之,他是在《伊尹湯液》的基礎上,總結了疾病病機發展變化規律,創立三陰三陽辨證體系,而作的《傷寒雜病論》。多年來的腫瘤臨床實踐,我根據不同病種也創建了幾個方子,現介紹一個以拋磚引玉。自己組方,要按照組方規律去做。大家應該知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學家、臨床家。叫謝海洲。(順便說兩句,謝老80高齡,患賁門癌,通過化療去世了)他認為用藥組方要除了注意君、臣、佐、使等組方原則之外,還應根據治法的要求,處理好五個方面的辨證關系: A、散與收,如黃芪、防風;B、攻與補如在應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攻伐方藥時,都要適當佐以甘草、陳皮、當歸、白芍、熟地等固護正氣之品;C、溫與清:如左金之連萸,交泰之連桂,即取其相互制約、相反相成之功; D、升與降:“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應當升清降濁并用。虛者,以升清陽為主,升麻、荷葉之類均可加入;實者,以降濁逆為要,凡重鎮潛降的藥物皆可選用; E、靜與動:補氣方中,常佐以陳皮之類以行氣;四物湯補血方中常佐以川芎之屬以活血。養陰注意助陽化氣,溫陽注意滋陰助陽,這樣才能補而不滯,滋而不膩,陽生陰長,生化無窮,即陰陽互根之義也。 根據謝老的組方原則,我組建了幾個方子,現把治療腦瘤的“三苓湯”介紹如下。土茯苓、茯苓、豬苓、桔梗、葛根、全蟲、蜈蚣、生半夏、天南星、蛇六谷、白芷、川芎。這個方有升有降,動靜結合,臨床使用效果很好。近幾年治療6位腦膠質瘤患者,腫瘤醫院都說活3個月左右,使用三苓湯之后,都活過一年以上。有的活了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