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是藏族的日常飲品,是采用酥油、磚茶、牛奶、雞蛋等原料,放入酥油茶桶,上下不停地攪拌,讓各種原料充分融合,等呈現乳狀,就成了非常可口的酥油茶。酥油茶含有很高的熱量,味道咸甜,醇香可口,既可以作為平時的飲料,又可以充饑解餓。多喝酥油茶對緩解高反一定的作用,不過第一次喝,可能會不太習慣。 甜茶是和酥油茶齊名的,都是藏族的飲品,是非常有特色的。是把紅茶、牛奶或者奶粉、白糖,放在鍋里熬制,不停攪拌,讓原料在火的溫度中互相融合,然后就成了香甜可口的甜茶。坐在瑪吉阿米的頂樓,俯視著整個大昭寺廣場,遙望著遠處的布達拉宮,細細地嘬上一口甜茶。 其他地方吃酸奶不會找到吃西藏酸奶的感覺,西藏酸奶是用新鮮的牦牛奶,經過蒸煮、冷卻、發酵而成的。在拉薩,有擺小攤賣酸奶的,也有專門的店鋪賣酸奶。如果你在拉薩閑逛的時候,看過了,可以買來嘗嘗,嘗試一下這特別的味道。 牦牛肉有新鮮的,也有風干牦牛肉。新鮮的我們在餐館里都可以嘗到,風干牦牛肉可以帶回家作為禮物贈送。牦牛肉營養豐富,含有很多其他肉類沒有的微量元素,味道鮮美。很多人都說,吃了牦牛肉,就相當于吃了蟲草。 說到林芝美食,魯朗石鍋雞是非說不可的。使用當地養的土雞,石鍋也是西藏的土特產,還有手掌參、蘑菇、枸杞、紅棗、八角、花椒等,都是原汁原味的原料。正是因為石鍋雞的原料好,制作耗時多,一鍋雞至少也要二百多元,不過也是物有所值。 藏香豬是林芝地區的著名美食。藏香豬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或者高山上,喂養的是天然的飼料,有野果、各種菌類、還有一些藥材等。藏香豬脂肪含量低,不油膩,肉質鮮美,味道可口,營養豐富。在林芝,可以嘗到正宗的藏香豬。 土豆,說是藏族人的主食也不為過,家家戶戶都有不少的土豆。街上的茶館也有土豆。有炸土豆、土豆泥,土豆和其他菜一起做的,例如土豆燉牛肉或羊肉等。雖然土豆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什么稀奇的美食,但是在西藏這里嘗一下地道的西藏土豆,這種感覺也是非常不錯的。 藏式面條比較黃,是用濃堿水和面制作出來的。面條煮熟后,加入熬制的骨頭湯,還有加入其他的拌菜,味道香濃可口。在西藏街道上的茶館,都有藏面提供,而且也不貴。 原料是大米、羊血、羊油,羊(牛)肉絲、羊牛腸。把大米煮熟后,與羊血、肉絲一起混合,加入各種調味料,在把這些調制好的原料灌進羊牛腸內,兩頭扎好,煮熟。一般是切片食用,可做菜可當飯,味道可口,不過有點羊膻味,不過對于愛好美食的人來說,這點應該不是問題。 藏族特有的酥餅糕點,平時只是用來款待客人的。使用的淀粉是已經提取過奶油的,呈現乳白色,然后加入黃油、白糖,揉捏成面團,再加入人參果、葡萄干、桃仁等,用模具壓成方形的、圓形的,放在蒸籠蒸熟。藏族酥酪糕酥軟松口,奶味濃厚,還可以滋補強身。 青稞糌粑雖然是藏族的主食,但對于游客來說,這不失為一種特別的西藏美食。青稞糌粑原料就青稞,外加一些酥油、奶渣和白糖。青稞需要炒熟,像爆米花一樣。然后把炒熟的青稞磨成粉,把上面所說的其他調料加進去,用手捏成一個小團,這就是美味的青稞糌粑。 西藏的羊肉、牛肉都是非常天然新鮮的,而且本身的營養也是非常豐富。在燉肉的過程中,不斷在里面加入各種中藥材,可以讓肉類的營養和鮮味更加豐富、香味更誘人。經過燉制的肉類,雖然熟爛,依然鮮嫩可口,容易消化。 拉薩的街頭小巷中,可以看到很多那種小攤,就是賣涼粉和面條的。這里涼粉是由豌豆粉或者紅薯粉制作的,內陸的基本都是用面粉制作的,有點區別。這里的涼粉是用辣椒拌著吃,辣椒是自己用水泡的,不是市面上那種瓶裝辣椒,吃起來有有種清新的感覺。 這是西藏風味濃厚的酥油糕點,是現在北京風味糕點的前身。主要是用面粉、白糖以及其他一些配料制作而成的,口味可根據個人喜好來配。加入核桃仁的,就是核仁味,加入桂花的,就是桂花味。吧啦餅吃起來非常酥松,潤口而不油膩,香味襲人。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奇怪,像是人名,但其實它是一種面食。和好面后,弄成一個個小疙瘩的形狀,放水中煮熟。起鍋后,再放進鍋里炒,加入酥油、白糖、鮮奶渣,翻炒均勻后就可以食用了。這是一種甜面食,經過翻炒后,軟脆兼備,奶味鮮濃,鮮甜而不膩。 從名字上大概可以猜得出是怎樣做的。豬肺就是從喉頭上吹氣,豬肝就是在膽管上吹,把各種調料灌進去和涂抹在周圍,然后就放好,等過了一個半月左右,吹肺、吹肝就算腌制成功了。吹肺、吹肝味道很鮮香、涼爽開胃,常吃不膩,一般都是作為涼菜食用。 這是西藏很常見的點心。在奶渣中加入白糖、冰糖和酥油,揉捏成團,放在一旁晾干就好了。吃起來酥脆,香甜可口,奶味充足。 這種就是比較地道、樸實的藏族美食。將新鮮的青稞曬干后,用石磨磨成粉,加入酥油和提煉奶渣后的酸水,攪拌融合均勻。揉捏成餅狀,用火烤成定型。在涂抹酥油、白糖,繼續在火上烤熟為止。這味道類似烤餅一樣外酥里嫩,酸甜可口。 [本文轉載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