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 8.2混凝土保護層 8.2.1 構件中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d; 2 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8.2.1的規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表8.2.1中數值的1.4倍。 表8.2.1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C(mm) 環境類別 板、墻、殼 梁、柱、桿 一 15 20 二a 20 25 二b 25 35 三a 30 40 三b 40 5 注:1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C25時,表中保護層厚度數值應增加5mm; 注:2 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40mm。 8.2.2 當有充分依據并采取下列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 1 構件表面有可靠的防護層; 2 采用工廠化生產的預制構件; 3 在混凝土中摻加阻銹劑或采用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措施; 4 當對地下室墻體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護措施時,與土層接觸一側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25mm。 8.2.3 當梁、柱、墻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于50mm時,宜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構造措施。當在保護層內配置防裂、防剝落的鋼筋網片時,網片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 深度解析鋼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圖集》有詳細講解。 現行規范不僅對鋼筋驗收時鋼筋保護層厚度做出了具體要求,并且對混凝土的鋼筋保護層提出了檢測的要求。通過這些年的技術發展和檢測方法的進步,鋼筋保護層的無損檢測已在工程中廣泛應用并成為常規檢測方法之一,各地質量監督站也把對鋼筋保護層的檢測作為工程主體質量驗收前實體抽檢的一個重要內容。 對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認真做好圖紙會審,技術交底,特別是施工單位對施工班組的交底。在有的設計圖紙中,對保護層的厚度會根據情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現澆樓板和梁的保護層厚度,當混凝土強度不同時,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樣的。而基礎的迎水面保護層厚度通常為5cm,有時甚至要求達到10cm,這都要根據圖紙的要求來綁扎鋼筋。但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發現鋼筋操作工不看結構圖紙總說明而僅憑經驗操作。不使用相應的標準墊塊,有時為圖省事亂用墊塊或少用墊塊而導致保護層偏差。這些現象都與施工單位不重視技術交底、施工管理不嚴有關。這些都是人為因素,應該可以完全堵絕的。 2、注重鋼筋的翻樣工作。施工單位的翻樣人員應熟悉圖紙及規范的要求。翻樣時箍筋的翻樣尺寸要正確。對一些鋼筋密集,復雜的梁、柱交接處,主梁與次梁的交接處必須放實樣,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與副筋位置。同時確保鋼筋在制作時的尺寸正確,給施工現場鋼筋安裝、綁扎節點創造條件。避免由于交接點處鋼筋密集無法安裝而造成鋼筋擠占保護層位置,從而發生露筋的情況。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會導致保護層的超標,所以還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裝。制作要規范、尺寸要精確,特別是縮模現象很容易導致鋼筋保護層偏小甚至發生露筋現象。 4、重視鋼筋的綁扎成型工序。綁扎時要按圖紙、規范操作。保證鋼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確保主筋位置的安放準確,是避免出現鋼筋保護層偏差的前提。 對一些復雜的梁板結構,以及縱橫交錯的梁柱交接點應在認真交底的基礎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結構主鋼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順序,避免出現鋼筋擠占保護層的情況。 5、安放、綁扎固定鋼筋保護層墊塊應作為鋼筋工程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蘇州地區幾年前就已經推廣使用塑料墊塊或卡撐式定位件等作為確保鋼筋保護層的措施,現在在建筑工程上應用已比較廣泛,但在我們的工作中還發現不少施工單位不重視這個問題。一個是墊塊設置的數量不夠,導致鋼筋下沉或墊塊被壓碎、變形的情況屢有發生。我們一般要求是間距0.8~1m應設置一只墊塊,如果鋼筋直徑較小,則還應適當加密墊塊的間距。再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墊塊的混用、亂用,梁、板混凝土的鋼筋保護層,即使是相同標號的,其保護層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現場,有的工人將梁的墊塊用作板筋的墊塊,而將板筋的墊塊用作梁的墊塊。在我們一般檢測中常發現的問題就是樓板負彎矩鋼筋或雙層雙向鋼筋的上排筋保護層偏大,以及懸挑梁上部負彎矩鋼筋保護層偏大等問題,應作為鋼筋綁扎成型中關注的重點。鋼筋工程屬于隱蔽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監控的重點。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都要認真做好鋼筋工程的隱蔽驗收。 6、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護。有一些施工單位往往在澆搗混凝土時,無人統一指揮與監督。已綁扎成型并經驗收的鋼筋網上施工人員毫無禁忌地亂踩亂踏,甚至將設備器具壓在上面,造成支撐馬墩和墊塊被壓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內鋼筋彎曲變型或位移。這樣就會使鋼筋位置及保護層厚度得不到保證。還有在混凝土澆搗過程中振搗無序,局部振搗過分或振動棒觸及鋼筋骨架,也會使鋼筋骨架變形、錯位,使保護層厚度不均。因此,在混凝土澆搗施工中,應做到規范操作,除了對易于偏位的鋼筋應作有效的固定外,應有專人指揮監督,嚴禁人員在鋼筋上隨意行走,振搗要按操作規范要求認真有序操作,振動捧不得隨意觸及鋼筋骨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