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檔案館存檔翻拍的1948年廣州國軍逃亡臺灣前休憩角落
美國檔案館存檔翻拍--1948年國軍英國駐廣州大使館前
——英國駐廣州大使館在今天廣州的沙面,也是本人小時候的樂土,現在沙面幾乎的所有民居都已經被列為文物保護建筑,不得隨意加建、裝修了。 美國檔案館存檔翻拍1948年廣州的警察*隊
——這地方好像是現在起義路尾,也就是老的公安局對開的馬路處,圖中貌似在列隊歡迎某位要員。小時候曾經聽老師的話,把馬路撿到的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印象中警察叔叔的服裝是白色的,后來上初中、高中、大學,警察叔叔的服裝由白色變為深綠色,再演變為現在和圖中民國時期警察服裝非常接近的款式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某種的歷史輪回呢。 美國檔案館存檔翻拍1948年廣州消防車
——個人認為即使是把這款車放到現在來看,都是非常有型的,不過就是感覺裝水量似乎有點不夠而已。車上的裝備有水炮、云梯、警鐘等,其中車身的“惠福區”就是現在越秀區的惠福路和北京路附近的一帶。民國38年廣州曾經劃分為為28個區,今越秀區境內,當時就有德宣、惠福、靖海、西山、小北(大部分)、漢民(部分建國后改為永漢區)、太平(部分)等7個區。 美國檔案館存檔翻拍1948年廣州車禍后的冷漠國軍
圖上背景是一幅香煙廣告(佛宮香煙,現在這個品牌好像見不到了)的墻壁,一個座在黃包車上的女人有手帕掩著鼻子從遠處瞄過來,幾個路人甲在近處圍觀。死難者的血跡從馬路邊一直延伸到路中,應該是被撞后又曾經移到過,而兩個國軍(一小兵和一軍官)都手插褲袋,態度的確有點冷漠,如果那時候有微博的話,這照片肯定馬上被光大網名口誅筆伐了。 美國檔案館存檔翻拍--1948年廣州“公共衛生標語六條”
僅從美術角度來看,這幅標語字寫得非常之不錯,標題豎粗橫細,內文豎細橫粗。字形結構很考究,數字寫得很有特點,點的運用使得整個字具有很強烈的裝飾味,象“長、人”等字。比較49年后的,尤其是文革期間的那些街頭巷尾的標語,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這個衛生六條也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訴求,而并非一些空洞無物之語。
圖中應該是沙面對開的白鵝潭處,當然現在的小艇已經不復存在了。但現在聞名中外的廣州小吃——艇仔粥就是源自這些在江邊小艇上漁民們熬制的小粥,岸上的人用繩子穿住竹籃,把錢放在籃子中,然后漁民把粥放到籃子來完成交易。
1949年,隨著國軍的節節敗退,國民黨政府也跟著遷移到廣州。遷來后的高級人員越來越多,使得的市場上,大街上穿呢大衣的人也多了很多。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編印老廣州歷史照片-民國廣州市區街道水災情景正背面圖
這落雨大、水浸街的場景可謂其來久已,直到現在這場景一到下雨季節或漲潮時候還時不時出現。圖中正是長提大馬路的大鐘樓對開的江邊這段,黃包車正在艱難地行進,小圖中的行人更是水末過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