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考試特點解讀 1、考試總分120分,40分選擇涂卡題,80分案例做答題,考試時間共3個小時; 2、國家統一命題,但各省單獨劃線,考72分以上肯定及格,考60分以上看運氣,60分以下基本沒戲。 3、第四版教材中獨立知識點有350個左右。但每年考題涉及的考點在50個左右; 4、考試時間為三個小時,答題時間很緊張。如果按照單選題每道題1分鐘,多選題每道題2分鐘的正常速度,選擇題需要占去40分鐘;所以每個案例都要在30分鐘左右完成。 5、每個案例都要經過讀背景材料和問題、形成思路,梳理總結要點、寫答案4個環節。 6、案例共4個,答題所需要的知識點均來自教材,但不直接選用第二章的案例,整道考題不會直接來自教材中的案例。 7、歷年真題鮮有重復考題,雖然有個別知識點有重復,但整道考題不會直接來自于歷年真題。 8、考試不會特別有傾向性地側重于某個方面的知識點,基本上建筑工程的各個方面都會涉及,大致的規律是,涉及施工技術問題,多為選擇題,涉及管理問題,多為案例題。 9、從2014年考試的情況看,素質測試、實踐測試、常識測試等靠理解解決問題的題目所占比重有所提高,靠死記硬背解決問題的題目比重有所減少;但考數字的題目每年都有一部分,記住一些重要的數字是必修課。 10、2014年的考試情況來看,目前公共課特別是施工管理與實務的融合度越來越高,不少題目涉及的考點都來自于施工管理教材,如“四不放過”、“成本管理流程”等,所以講課過程中提到的一些管理教材的重要考點也要掌握。 二、考生常犯的備考錯誤 1、以歷年考題、教材中的案例為指引找重點。 用在公共課考試是大致可以的,但用在實務中則是有害的。因為能考的考點實在太多,案例實在太多,最后結果就是沒有重點,一片混亂。教材第二章的案例只是讓你理解知識點用的,不是考題。 2、以數字標準為指引找重點,重視技術要點難點,輕管理程序安排。 建筑實務中知識點涉及的數字很多,包括各種長度、高度、厚度、濃度、密度、面積、時間、百分比等,有些數字涉及到重要的質量安全要點,確實需要記住,但考試并非僅僅是考能否把哪些數字記住,數字部分的考題其實比例并不大。 3、把什么都當成重點,貪多求全; 4個案例相當于考試讓你做的4盤菜,你不能為了做4盤菜,準備一卡車的食材。毫無重點的全面學習,到考試會全部忘光光。 4、以個人工作經驗為指引寫案例的答案。 案例的答案要求客觀,準確,具有唯一性。答案中切忌寫諸如“我認為…..”(個人觀點),“這種做法在理論上,。。。。,在實踐中。。。。”(模棱兩可)。必須以教材案例的答案寫法為指引。 5、以教材章節順序學習。 教材章節追求的是全面,有序,但并不是最佳的知識體系。很多考生總是學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學完幾天不看又全忘記了,主要就是沒有系統學習,還有同學每次看書總是從第一頁看起,這些都是不對的。因此必須找到一條主線,將知識點串聯起來。 6、考試時案例的作答時間規劃、執行不合理,有的干脆就沒有規劃; 按照正常的安排,單選題每道題1分鐘,多選題每道題2分鐘,四個案例每道題30分鐘做完,涂卡5分鐘,留15分鐘機動時間,在考試結束前10分鐘做完題目是最完美的。很多考生作答案例題目時,審題猶豫的時間太長,思路停滯到某一點上想來想去,遲遲不能形成思路,導致留寫答案的時間過短,造成字跡潦草,草草作答,或者進度太慢,后面會做的案例答案寫不完。 7、腦子中無預設答題的場景,臨時應對。 一些進度、合同索賠、招投標、驗收、質量、安全管理程序等標準化問題,必須考前就非常清楚要寫什么樣的答案,如果只是在考場內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難免顧此失彼,有所遺漏。所以說考試三小時,但很多功夫都在考場外。 三、你必須知道并且做到的正確策略 1、分塊分解,專項突破。 案例考試涉及的知識點可以簡單分為2大部分,9小部分: 一部分是和施工過程的技術規范、標準有關,如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現場管理;這部分大多數需要死記硬背; 一部分是和施工過程的管理程序、工具有關,如進度管理、招投標、合同索賠、成本造價、施工組織設計、驗收歸檔;這部分大多數需要理解。 2、以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和管理為主線; 第一章的施工技術部分,從土方開挖到地基基礎,再到主體結構,保溫防水,裝飾裝修,無不圍繞混凝土結構展開,因此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全過程既是學習的主線,也是學習的重點,也是考試的重點。建筑材料部分涉及的混凝土建筑施工所需的鋼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性能是重點。 第二章的質量管理章節,也是如此。 第二章的安全部分,則圍繞混凝土結構建造施工全過程涉及的重大安全隱患,包括: 1)土方開挖和基坑支護降水(基礎部分施工)、 2)模板、腳手架、垂直運輸、高空作業、洞口臨邊(主體部分施工高處作業) 3)用電安全、施工機具(施工作業安全)。 以混凝土結構建造施工全過程為主線,能最大限度的聯系考點,形成知識網絡。 3、以抗震、節能、室內空氣檢測、防火、配電、現場污染治理為熱點。 這些熱點問題是出題的側重點,必須有針對性的復習。 4、保證選擇題的得分率。 目前案例部分的改卷都比較嚴苛,如果能在選擇題上建立優勢,考試通過性將大增。正常情況下,單選題20分,爭取得15分以上;多選題20分,爭取得12分以上;如果選擇題能得到30分,基本上考試就過了,選擇題得不到20分,通過就很難了。 我們的對策是,在稍大的范圍內掌握一些選擇題的考點,另外就是多理解,形成常識,保證得分率。 5、理解進度計算、合同索賠,價款調整計算等考點,形成得分基礎。 這部分只要搞懂理解了,考試百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答題技巧,爭取得滿分。 6、記憶現場管理、驗收歸檔、施工組織設計等考點,形成得分保證; 這部分雖然要記憶,但記憶范圍較小,相對容易,保證得分。 7、質量安全處抓住核心考點,放棄邊角知識點。 難度最大的就是質量和安全,而這部分現在所占的分值變化比較大,這部分也是學員最頭疼的問題。建議大家首先結構化知識點,用混凝土結構為主線聯系知識點,抓住大多數有聯系的知識點,然后就一些細節知識點逐個擊破,通過做題和考前突擊解決。 8、必須通過做題來訓練做題速度和總體的感覺,保證考試時能在規定時間內答題完畢。 半小時內解決一個案例需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一定要逐步脫離書本,在沒有答案參考的環境下做足夠的題目練習,包括模擬題和歷年的真題,但模擬題一定要由水準,難度和真題類似。另外在備考后期,做題一定要整套題整段時間的做才有效果。 考試時,如果背景材料很長,可以先看后面的問題再回過頭找有用的背景材料,這樣也能提高審題的速度。 9、案例上書寫的答案要做到:要點明確,簡單有序,書寫工整。 不要寫廢話和重復的話,不要寫模棱兩可的答案,不要一行寫兩個問題的答案。要先寫結果再寫原因。要用詞專業、規范。一些繪圖作業題一定要先打草稿,想好了再繪制。 答題前必須先明確要點,一般來說,每個問題都要寫3個要點;找錯題一般要找2處及以上的錯誤。 10、考試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時間管理。選擇題做完,后面每個案例做完都看看表計時;確保時間安排得到執行 (來源:廣聯達軟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