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6日 17:40:58 作者: 佛興居士
關鍵詞:肛門濕疹 中西醫治療
筆者近年來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肛門濕疹120例,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其中男75例,女55例,病程2-10天,年齡18-70歲。
治療方法:1、自擬祛濕湯外洗冷敷患處,方如下:
苦參30g 芒硝15g 白礬15g 花椒15g
赤勺15g 大黃30g 蛇床子30g 地膚子30g
黃柏10g
上方煎煮后涼透,以冷藥水外洗肛周或小毛巾蘸藥冷敷肛周,一次20分鐘,日2次。
2、松礬散(松香、白礬等份) 外涂患處日2次。
3、派瑞松 外涂肛周日2次。
4、內服西替利嗪 10 mg Qd Po。
例:陳某某,男,62歲,因患者外出三天便后未清洗肛門,分泌物溢于肛周皮膚,導致變態反應而發病,肛門周圍瘙癢并疼痛,灼熱。查:肛周紅斑,潮濕,滲出,肛門前正中結締組織增生,診為肛門濕疹,以祛濕湯冷敷患處日2次,松礬散外涂患處2天,滲出明顯減少,但仍瘙癢疼痛,給西替利嗪 10 mg Qd po,并以派瑞松外涂患處日2次。用藥一周患者痊愈,愈后將外痔切除,隨訪兩年未復發。
討論:肛門濕疹是一種無傳染性局限性肛門皮膚病,多發生于肛門周圍,部分患者可蔓延至會陰及陰囊,以滲出、瘙癢、反復發作為主要特征。局部皮膚可有紅斑、皮疹、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等,中醫學稱之為”浸淫瘡” 、”血風瘡”等,多為飲食內傷,濕熱下注肛門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他,如內分泌失調,消化功能紊亂,腸道寄生蟲等疾病以及痔瘡、肛瘺、肛裂等肛門局部疾病所造成的慢性刺激,以及便后未清洗肛門,燥屎遺留刺激肛門皮膚所致,需內外兼治方能收到較好的療效。據臨床觀察,應用祛濕湯冷敷或冷水清洗肛周,比用熏洗療法要好的多。病人瘙癢明顯減輕,而用熱水清洗,患者瘙癢加重。
方中苦參、黃柏清熱利濕,大黃、赤勺清熱涼血,芒硝收濕止癢,川椒解毒殺菌,白礬瀉火解毒消腫,蛇床子、地膚子祛風止癢。諸藥合用共湊清熱祛風,涼血止癢之功。若肛門潮濕以松礬散外敷肛周日2次以收斂止癢。干燥者則以派瑞松軟膏外涂肛周日2次以抗炎止癢,同時口服西替利嗪以脫敏止癢,經中西醫綜合治療,病情輕者3-4天治愈。若皮膚紅斑較大者,一周內治愈。但肛門濕疹易反復發作,故病愈后,應堅持用藥一周以鞏固療效。此文病例病愈后將外痔切除隨訪2年未復發。同時,應忌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生,避免搔抓,同時,要防止腹瀉及其他誘發原因,對痔瘡、肛裂、肛瘺等肛腸疾病亦應積極治療,以避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