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發表時間:2015-05-18 星期一黨員干部貪腐落馬、公職人員瀆職被免之事時常見諸報端,其中不乏才華橫溢的能人志士和業績斐然的有功之人。在為他們感到惋惜的同時,我想起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這句曾被無數前賢奉為度世金針的古訓。 諸葛亮《誡子書》中的一句話:“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短短的一句話,內涵卻非常豐富,精彩的體現了古往今來人們對修身養德觀念的尊崇。“靜以修身”,我認為是說在安寧的情緒和平和的心境中涵養心性,增長學識,提升修為,體現的是一個“知”字。它包含兩方面問題,第一,它是一個自我反省的過程。第二,它是一個自我充實的過程。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終身學習成為共識,自覺地學習充電更應該成為每一名人民公仆的持之以恒地追求。 “儉以養德”,是說用勤儉樸素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修養,體現的是一個“行”字。修身養德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為官之道。在當前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更要重視自身道德修養,樹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勤于修身養德,自覺抵御各種誘惑,才能永葆一名人民公仆的真我本色。否則,如果整日患得患失,面對誘惑必定會陷入囹圄之境,甚至會走向自我毀滅。 西漢賈誼曾經說過:“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講究物欲的滿足,必將消磨人的意志,侵襲人的思想,瓦解人的作風。馬司光諄諄告誡后人說:“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對我們來說,提倡節儉并非僅僅是少吃一頓飯、少花一分錢,而是需要通過厲行節儉,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追求。從更深的層次講,就是在作決策、辦事情的時候,更注重科學性、更講究合理性,尊重客觀規律,減少和避免人為的浪費。融合傳統古訓,進一步加強個人精神文明建設,從而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從根本上構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