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首先,你需要明白什么是陰陽,先記住一句話:陰陽互為表里。表里就是內外,中醫里講,內是陰,外是陽。就人體來說,就是正面是陰,背面是陽。 B:這個我明白,我讀過這方面的書。 A:然后,要知道什么是六臟六腑,每臟每腑對應著一條經絡,共十二條,臟屬陰,腑屬陽。 B:不是五臟六腑嗎?六臟是指多了一條心包經?心包經算是臟嗎? A:就當是吧,有一個記憶臟腑的好方法,就是屬臟的器官是實心的,不能裝東西,有肝、肺、脾、腎、心、心包;而屬腑的器官是空心的,可以裝東西,有膽、胃,膀胱、大腸、小腸,三焦。 B:這個方法很形象,容易理解,似乎記住了,只是心包和三焦比較抽象一些。 A:有了對臟腑的辨別,就可以記住他們的對應關系了,肝對膽,肝膽相照就是這個意思;肺對大腸;胃對脾;心對小腸;腎對膀胱;心包對三焦。然后十二經絡的對應關系就明白了。 B:哦,似乎明白了,但是這十二條經絡在人體中的位置怎么記? A:記住手內有三條陰經對應于手外有三條陽經,腳內有三條陰經對應于腳外有三條陽經。 B:哦,怪不得看穴位圖中經絡的名字都是手什么什么經,足什么什么經的。但是有個問題,經絡名字中那些“太陽”“太陰”“少陰”“少陽”“陽明”“厥陰”都是什么意思? A:那是表示強弱的。 以后,針對關于每條經絡的走向問題,B又問了A一個問題:“根據經絡的全名,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以手打頭的經絡起穴都在手上,以足打頭的經絡,起穴都在腳上?”A回答說:“不對,只分陰陽,不分手腳。陰經的起穴在上,止穴在下;陽經的起穴在下,止穴在上。它們的走向是循環的。”聽完A的解釋B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腦海里浮現出太極圖,想起古人的一句名言:一陰一陽謂之道。一陰魚一陽魚,頭尾相接,循環往復。多么象人體中的一陰經一陽經,也是頭尾想接,循環往復,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人人身體里都有一個小太極。如此說來,中醫之學真是大道之學。科學家說,人體小宇宙,天地大宇宙。人與宇宙本應是相通的,只是我們善于自我封閉,所以錯過了許多神奇,可嘆。
總結一下,十二經絡按一陰一陽可分為以下六組:
第一組: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五行屬金) 第二組: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 (五行屬土) 第三組: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五行屬火) 第四組: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陰腎經(五行屬水) 第五組: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五行屬火) 第六組: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五行屬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