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張好好詩》,杜牧大和九年作并書。書體為行書。杜牧傳世墨跡只此一件。其書字體姿媚,用筆勁健,轉折處如孫過庭《書譜》。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杜荀鶴之父。 《張好好詩》,是晚唐時期的一首詩詞,由杜牧所寫的五言古詩。此詩以濃筆重彩,追憶了張好好六年前初吐清韻、名聲震座的美好一幕。當年那綽約風姿的張好好,才不過幾年,竟已淪為賣酒東城的“當壚”之女。杜牧用精湛的詩歌語言,再現了張好好升浮沉淪的悲劇生涯,抒發了詩人對這類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苦難女子的深切同情。是愛情詩篇。 杜牧和湖州名妓張好好是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認識的。當時的的杜牧尚未成家,風流倜儻,而張好好美貌聰慧,琴棋書畫皆通。參加宴會時兩人經常見面,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他們湖中泛舟,執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本應該留下一段佳話,讓人沒想到的是,沈傳師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很快納她為妾。張好好作為沈傳師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認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別過。 孤燈殘月伴閑愁,幾度凄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后謝風流。 這是杜牧的愛人張好好寫給他的詩,詩里有愛,愛重含愁,愁中又透著決然。 張好好出嫁時留下此詩,從此一入侯門。后杜牧在長安抑郁而死,張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了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相愛與別離的萬般凄楚,竟自盡于杜牧墳前。 |
|
來自: chunhan588 > 《紀映欣寫意仕女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