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把高考志愿填報的四大要素,完美的匹配起來,還需要兩條線,這兩條線就是“職業規劃線”和“填報技巧線”。 所謂職業規劃線,就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性格、能力和未來職業的發展預期,來填報高考志愿。 志愿填報是孩子人生職業生涯的起點,你對孩子未來有什么期望? 你雖然現在不能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規劃,但是我知道,大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這樣的一個預期: 上大學,甚至上名牌大學,并不是我們家長的最終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學一門孩子喜歡的專業,在畢業的時候掌握一技之長。 找到一個他(她)喜歡干,又學有所用的工作。 頭三年,不指望我們的孩子賺多少錢,關鍵是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術。 然后,女孩在合適的年齡結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份安穩的工作。 男孩子再奮斗幾年,在二十七八歲接近三十歲而立之年時,真正的成為行業中的精英,并結婚生子。 三十歲之后,真正進入人生的輝煌時期,男孩子在這個階段取得事業的成功,女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你不會規劃,不知道孩子將來適合干什么,責任不在于你。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欠缺職業規劃教育。 所以,我們說高考志愿雖然填報的是學校和專業,但規劃的卻是孩子的未來職業和事業。我們對孩子所有的期望,最終還是要落到能否被心儀的大學和適合孩子長遠發展的專業所錄取,而這一切都取決于填報技巧。 填報知識和技巧有很多,在這里,我把它歸納為5個大的部分,主要包括院校知識、專業知識、錄取規則、估分技巧、填報細節等。 一、關于院校的知識 院校知識主要包括院校的分類、層次及排名。 對考生來說,每一個分數段對應的院校不止一所,如果你不了解院校分類,你就很難決斷該去哪所學校。通常情況下,按照填報志愿的順序,把高校分為提前批次院校、一本、二本、三本、高職(專科)。有些地方把二本和三本合在一起統稱為二本。近幾年,有些地方把省(市)屬二本院校或專業安排在一本招生,這并不代表這些學校或專業一定比二本強。根據高考改革趨勢,這種分類方法,不久將要被取消。 真正對未來就業起決定性影響的是院校的種類、院校的層次、院校的隸屬關系和歷史背景。 (一)、院校種類 (2).理工類大學 了解大學的層次對將來孩子就業有好處。這些年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區分度很高,講究門當戶對。什么層次的院校對應什么層級的公司,應做什么層次的工作。 (三)、院校的隸屬關系和歷史背景 總的來說,大學分為中央部屬院校和地方省(市)屬高校。 國家沒有對院校進行綜合排名,現在每年大家看到的都是民間機構的大學排名,因各自用的參數和指標體系不同,排名差異很大。這些林林總總的“大學排行榜”難以對填報志愿“盡參考之力”。我們家長主要看的應是自己所報考院校的學科及專業排名,現在國內最有權威的是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學科評估排名。一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數量和排名能直接反映這個學校在全國高校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學生的質量。家長在給孩子確定了專業方向后,可查看自己所選報學科(專業)在哪些學校屬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哪些學校屬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同學校的同一國家重點學科再根據排名來確定,往往能得到較高的性價比。比如,你要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個專業,東北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名要在復旦大學之上,而東北大學的錄取分數要比復旦大學低很多。西安理工大學的水利工程專業,要比同濟大學強,南京林業大學的風景園林學比哈爾濱工業大學強很多。這個如果你不了解,等于用高價買了一個包裝良好,但不實用的商品。 這還不包括院校改名、院校合并等給我們造成的影響。 二、關于專業知識 1、了解學科分類: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 2、了解專業內涵: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什么,是否屬于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于什么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考生在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有一個誤區是,喜歡憑著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涵不了解。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許多高校都開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但由于學校的行業背景不同,其發展方向各有差異。如西北工業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力很強,因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關,既有金屬材料,還有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則更強在金屬材料上,因為其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強在紡織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紡織工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絲綢材料。 再比如現在理科生比較喜歡土木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就包含道路橋梁方向、結構方向、施工方向等。畢業之后有人去修橋,有人去挖隧道,有人去修路,有人去蓋樓。土木工程專業不同的就業方向,決定著收入的高低差別。在行業內歷來流傳有金隧道、銀橋梁、銅修路、鐵蓋房之說。 3、弄清高校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分配規則。高校分配專業的主要依據是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和高考成績,同時還要參考基礎科目成績、相關科目成績、身體狀況、政治思想表現等一系列因素。各高校對進檔考生進行專業分配一般有三種選擇:專業優先(專業清)、分數優先、專業級差。下面分別就這三種方式做一簡單介紹,并針對每種方式給出相應的報考建議。 一是專業志愿優先(專業清)方式:具體做法是,首先將考生按所報第一專業分類,在各專業中按成績排隊,超過專業計劃數的考生過濾出來。第一志愿專業處理完后,將所有未定專業的考生按其第二志愿專業分類,并將第二志愿專業考生在各專業中按基準成績排隊,將超過計劃數的考生過濾出來。(注意,只有第一專業未錄滿的專業,才參加第二專業的錄取。)以此類推,直至處理完所有專業。最后,將服從專業調劑且還未確定專業的考生按成績由高到低調劑到有缺額的專業中。如果考生所報專業志愿都不能錄取,且不服從專業調劑,則會被退檔。 在這種方式下,如果某一專業報考人數較多,在第一專業志愿錄取時就錄滿計劃,那么就不考慮將該專業填在其他專業志愿的考生。因此,如果考生報考的院校實行這種方式,那么第一專業就特別重要,一定要選擇比較有把握且自己喜歡的專業。第二專業的重要性次之,其他專業類推。各專業之間要拉開合理的梯度。 二是分數優先錄取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類比于高校錄取時的平行志愿方式。所有考生按成績排隊,所有專業同時錄取。這種方式,總是照顧考生隊列中排在第一名的考生,第一名考生未安排專業前不考慮第二名考生。因此,對第一名考生,看其第一志愿專業,如其第一志愿專業未滿額,則將其安排在該專業,如已滿額,則看其下一個志愿,直至處理完該考生的所有志愿,再視其是否服從調劑。 在分數優先方式下,保護的是高分考生利益,被退檔的總是低分考生。在這種方式下,考生可以采取“第一專業沖一沖,第二專業保一保,第三專業穩一穩,還有機會墊一墊”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同一名考生來說,在專業錄取時,會按照第一專業、第二專業、第三專業……的順序來進行,也就是說,如果考生把錄取分數低的專業報在前面,分數高的專業報在后面,即使成績達到了高分專業的錄取分數,但也非常可能被報在前面的低分專業錄取。 三是專業級差方式:這種方式下所有考生按成績排隊,所有專業同時錄取。首先,對隊列中第一名考生考察其第一專業志愿。如其第一志愿專業未滿額則將該考生錄取到該專業,完成對該考生的處理并取隊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志愿專業已經滿額,則將該考生考分減去預先設置的相應級差并將其插入考生隊列的相應位置,完成對該考生的處理并取隊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類推,直至考生專業志愿均已處理完。如果這時仍有考生沒有安排專業,則視其是否服從調劑,將其調劑到還有計劃余額的專業中去;如果考生不服從調劑,則該考生被退檔。 可以看出,專業級差的方式既考慮了考生的成績,又考慮了考生的專業志愿。在這種方式下,所有專業同時錄取,將一專業志愿的和二專業志愿(一專業落選者)達到分數級差者同時排序錄取。例如,某校對第一、二專業的專業級差規定為3分,某考生600分第一專業落選,第二專業為投資學專業,計算機程序設定將其成績減去3分相當于597分排序在一志愿報投資學某考生(例如,某位分數為598分的考生)之后等待錄取。在這種方式下,相對高分考生選報第一專業時可稍稍冒險,設置專業之間的梯度時要注意專業級差分;相對低分的考生則要根據規則,在第一專業(及前幾個專業)填報較為穩妥的專業,同時設置專業之間的梯度時也要注意專業級差分。 一般情況下,一所高校在某一批次錄取時,只能采取上述三種方式之一。具體采用哪一種方式由高校決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對社會公布。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介紹的都是一般情況,實際上身體狀況、相關科目成績等也是專業錄取的重要因素。考生可參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規定,避開限報專業,關注專業有無單科成績要求,有無外語語種、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要求等。 三、關于填報規則 一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報的多個院校志愿屬于并列關系,即在同一批次的投檔時間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檢索; 二是分數優先,在檢索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將所有考生分文史、理工類按投檔分(高考總分加政策照顧分)從高分到低分進行位次排列,投檔檢索時,先從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檢索,再依次檢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三是遵循志愿,考生所填報的多個院校志愿雖然屬于并列平行關系,但是院校志愿欄目之間仍有自然排列順序,檢索時,是按考生填報排列的院校順序依次進行的,當考生的分數達到首先被檢索到的院校投檔線時,該生即投到該院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將不再檢索該生的其它志愿; 四是一輪投檔,因考生所填報的志愿是平行的,故投檔檢索只能進行一輪,如果考生因幾個平行志愿均未滿足院校條件而未被投檔,或投檔后由于某種客觀原因被退檔時,可以參加同批次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檔檢索。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錄取”。考生填報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順序,并不是只要成績達到所填報的4個平行志愿院校錄取條件,就可能會被4所平行志愿院校同時錄取。而是只要考生檔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其他志愿就不再檢索,對每個考生而言投檔錄取機會仍然只有一次。 另外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風險,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長的重視。平行志愿主要有兩個風險: 其一是投檔被退檔的風險。由于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是采取一次性投出,一輪投檔后不可能補投。考生被投檔后,如果成績相對較低、專業不服從調劑、不符合特殊專業的體檢要求、不符合某些專業的單科成績要求等,高校就可能將檔案退回。而一旦出現退檔,考生只有參加征集志愿填報或下一批次錄取。 其二是考生定位不當、志愿梯度不合理造成的風險。如考生填報的4個平行志愿都過高,分數未能達到院校的投檔線,考生檔案就不能被投出。如果考生填報的平行志愿之間沒有適當的“梯度”,則該考生被投檔的機會將大為減少,相當于自己把原有的4次機會變成了一次機會,那樣就造成了如果A志愿不能投出,,則后面的平行志愿顯然也都無法投出。 從理論上講,實行平行志愿后,幾所好大學可以同時填報了,但考生和家長必須注意順序。因為平行志愿投檔,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順序依次檢索的,一旦符合條件,檔案即投向先檢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順序不合理或所填報院校近年錄取分數線相對于自己的分數均較高,也可能導致考生與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無法出檔。 如何把握好“平行志愿”之間的順序?請家長和考生記住參考“口訣”——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即把握好沖、穩、保、墊之間的梯度關系。 在填報平行志愿時,不妨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學校作為志愿A,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學校作為志愿B,志愿C填一所“保守”學校,志愿D則填“墊底”學校。這樣的話,幾所學校就形成了梯度配置的順序,既可避免高分低錄帶來的懊悔,也可防止萬一沒達到理想院校的投檔分,也有相應的院校可讀,不至于落到低批次院校或落榜。根據多年經驗,每個志愿之間的梯度應為5--10分,以此遞減。絕不能在同一層次上填報學校,否則4次機會就變成了一次,即相當于填報了1所學校。 不過,要注意的是,“沖一沖”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亂沖。 假如你的孩子今年考了580分,你敢填報去年最低錄取分數是580分的學校么?或者你降低20分,去報考560的學校,你會不會覺得吃虧?高分低報了。 你可能會說,我用幾年的分數一平均就差不多了,但是有沒有考慮試題的難易程度(今年的題比往年容易或者難)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或者學校招生人數的變化,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影響一所高校錄取分數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宏觀上看,主要有:(1)省(市)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2)省(市)各批次分科類錄取人數。從微觀上看有:(1)院校錄取人數;(2)院校招生宣傳推介力度;(3)院校是否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如轉專業的比例及靈活度、輔修第二學士學位的范圍、保研比例、有無按專業大類招生等)(4)投放給本省熱門專業的種類及數量。以上6種因素正是形成院校錄取大小年波動的原因。但這并不能影響我們對院校2015年錄取分數的估測和判斷。 我們可以通過對一所院校歷史錄取數據的研究分析,從中尋找出它的變化趨勢(規律)。這里面就涉及到如何選定參數和考量基準的問題。有的人用錄取最低分(最低位次)作參數,有的人依據院校錄取平均分作參數,再用各科類批次省控線為基準,把二者之差叫線差,連續計算出3--5年的線差,再求其平均值。然后把考生當年的高考分數與當年的批次省控線相減,即考生線差與院校3--5年的平均線差進行比照,就可預估出院校當年的錄取最低分或錄取平均分。這種方法優點是簡單直觀,缺點是準確度較低。理由是這個考量基準--省控線是個多元變量的函數,它既受高考試題難易程度的影響,又受錄取人數的制約。特別是近幾年,大部分省將原來在本省屬于二批(三批)招生的院校陸續放到一批(二批),導致一(二)本錄取人數增幅較大,相應地批次控制線變化幅度也較大。這就直接造成了不同年份的錄取線差差異較大。 第二種方法是把考生當年的高考分數通過位次換算成上一年的分數,我把它叫做同位分。比如陜西某理科考生2015年高考成績是610分,位次4500,我們查一下2014年陜西理科一分段統計表,可知2014年4500位次對應的成績是616分。然后再查錄取平均分是616分這個分數段有哪些院校。為了防止大小年影響,我們可把2010到2014年這5年位次是4500的分數查出來列成表或畫出直角坐標系(橫軸為年份,在上,豎軸為位次,在下),再把5年的平均錄取位次用折線連結起來,這個4500就是考量基準線,大于4500為小年,小于4500為大年。根據這5年的變化趨勢,再結合2015年招生計劃的增減比例加以修正,就能做到精確定位(院校)。一般來說,錄取排行靠前的綜合類大學的排名比較穩定,錄取排行靠前的理工類大學的排名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專業類大學的錄取排行變化比較大。院校錄取平均分排行與錄取平均位次有著對應關系,所以知道了某高校近幾年的錄取平均分排名,也能簡單直觀地看出它的變化趨勢,這對家長估測2015年心儀大學的錄取分數很有幫助。http://blog.sina.com.cn/gaotaoshun 四、專業選擇技巧 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考慮個人的興趣和性格。比如有的人喜歡與人打交道,這樣的人就非常適合從事銷售、公關、管理、教師、記者等需要大量人際交往的工作;有的人喜歡與物打交道,習慣獨處,不太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這樣的人更適合從事圖書管理、園藝、電腦程序員等工作;有的人做事細心,喜歡與數字打交道,適合做會計、金融分析、預算員等工作。 接下來,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及未來的職業方向,有選擇性的研究幾所學校,研究幾個專業就可以了,不用花多少時間。 建議家長用好各院校錄取分數分布資料,最低錄取分僅僅是參考,需要關注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布不穩定,分數分布較集中的分數段,報考較穩妥,專業滿足率較高)。看3—5年的錄取分數分布,并從中力求找出變化規律(穩定,還是有大小年,或是逐年上升,或是逐年下降)。要分析院校招生計劃數、錄取數。填報院校梯度順序可在5—10分考慮,千萬不要報平了,否則就相當于報成了一個志愿院校。 總之,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根據分數選個學校這么簡單,家長最好是提前做準備,與孩子一起制定出最佳的填報方案。 ----http://blog.sina.com.cn/gaotaoshu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