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閣重衾 來源:協和八 糖化血紅蛋白 GlycatedHemoglobinGHb 紅細胞能自由通透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可以和血紅蛋白相遇。糖化血紅蛋白正是這種相遇的產物。血糖越高,GHb也越容易合成。
糖化血紅蛋白GHb
GHb的合成有自己的特點,有人用“短時高糖可逆,長期高糖難復”形容。當血糖短暫升高(數小時)時,血紅蛋白β鏈N末端纈氨酸的氨基可與葡萄糖的羧基形成席夫堿(Schiffbase)結構,這種結構是不穩定的,此后若血糖水平恢復至正常,它可重新解離為葡萄糖和血紅蛋白。但是,若血糖長期異常(數天~數周)時,席夫堿就會經過阿馬多里(Amadori)轉位,分子重排形成穩定的酮胺,這個過程不再可逆。如下圖所示:
HbA1c
但是,我們在臨床上很難聽到GHb,更經常耳熟能詳的是HbA1c。其實,HbA1c是GHb的一種亞型,約占總GHb的60%~70%,因為它的結構穩定,臨床常用HbA1c代表GHb。
目前,HbA1c最廣泛使用的檢測方法是免疫法,該法所采用的單克隆抗體僅能識別結構穩定的包含酮胺的HbA1c,不識別糖基化的中間產物。測得的HbA1c有兩種表達方式:
1. 比值式,也是被大家所熟知,意為HbA1c占總Hb的百分比(%HbA1c);
2. 計量式,即HbA1c的mmol數與總Hb的mol數的比值(mmol/mol)。
因為紅細胞平均壽命120天,所以,理論上HbA1c能反映近120天的平均血糖水平,但實際上,HbA1c與近期血糖控制情況的相關性更高,有研究表明30天前的血糖水平對當前HbA1c的貢獻率為50%,而90~120天前的只占10%。因此,臨床通常認為HbA1c所反映的是近2-3月的血糖控制情況。
平均血糖eAG
平均血糖(eAG, 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與HbA1c之間存在線性定量關系,即:
eAG(mg/dl)=28.7×HbAlc%-46.7
Uptodate網站亦提供了一款小軟件,用戶界面友好,能夠快速實現HbA1c與eAG的換算。如下圖,筆者將7.4%代入HbA1c后,估計出近2~3月以來平均血糖濃度為9.2mmol/L。
在糖尿病診療中的應用
和測定血糖相比,檢測HbA1c的好處顯而易見:它的變異率小,穩定性高,無需空腹,短期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影響檢測結果。HbA1c一直是評價血糖控制情況的重要標準,有證據顯示,HbA1c降低至7%或以下可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率,故非妊娠成人糖尿病的HbA1c控制目標是<7%。如果某些患者無明顯的低血糖或其他治療不良反應,更嚴格的HbA1c目標,如HbA1c<6.5%也可考慮。
然而,是否應該把HbA1c列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國內外專家頗有爭議。直到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首次批準HbA1c作為糖尿病4種診斷方法的一種,其診斷切點為≥6.5%,對之前3種診斷標準的建議未變,包括:
FBG≥7.0mmol/L;
75g OGTT 2h血糖≥11.1mmol/L;
或有典型癥狀的個體隨機血糖≥11.1mmol/L。
除此之外,ADA還建議HbA1c水平5.7%~6.4%的患者歸類為“糖尿病前期”。
值得注意的是,HbA1c雖是反映平均血糖的良好指標,卻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大小, 對于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尿病患者,HbA1c無法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進展。此外,HbA1c的檢測還受許多因素影響,比如:任何縮短紅細胞平均壽命的疾病,如溶血性貧血、活動性出血等,使得紅細胞暴露于葡萄糖的時間減少,HbA1c的水平也相應降低。相反,任何增加循環中紅細胞平均壽命的因素,如脾切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將使HbAlc升高。HbAlc存在種族差異,維生素C和E也可以抑制血紅蛋白的糖基化從而使HbAlc降低。血紅蛋白病、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膽紅素血癥、慢性乙醇中毒、長期攝入水楊酸、鴉片成癮等,都會干擾HbA1c的測定。
因此,臨床工作中需注意:
貧血患者的HbAlc不用于糖尿病的篩查或診斷。
單次測定HbAlc無法明確診斷或病情時,聯合血糖檢測或觀察HbAlc的動態變化。
參考文獻: 1. http://www./contents/estimation-of-blood-glucose-control-in-diabetes-mellitu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HbA1c&selectedTitle=1%7E150#H3 2. Kojic Damjanov, S, M. Deric, and N.Eremic Kojic, Glycated hemoglobin A1c asa modern biochemical marker of glucose regulation. Med Pregl, 2014. 67(9-10): p. 339-44. 3. Goldstein,D.E, et al, Tests of glycemia in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4. 27(7):p. 1761-73. 4. Nathan,D.M, et al, Translating the A1C assayinto 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 values. Diabetes Care, 2008. 31(8): p. 1473-8. 5.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3). UK Prospective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9131): p. 837-53. 6. AmericanDiabetes, A,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in diabetes--2010. Diabetes Care, 2010. 33 Suppl 1: p. S11-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