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5-22 這本《自在力》是斷舍離系列的第三本書,也是這個系列的完結篇,之前的兩本是斷舍離和斷舍離心靈篇?!皵嗌犭x”這個詞從去年開始很火,大家都在談論這樣一種新的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但知易行難。什么是斷舍離呢?即人們不斷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從而改變居住環境,改變人的生活和心靈世界。在一般人的思維里,改變是由內而外,但是斷舍離獨特的地方在于讓改變由外而內,通過改變肉眼看得見的世界,從而改變以思想和情感為代表的看不見的世界,讓人從外在到內在獲得新生。 那什么是自在力呢?自在力=自立、自由、自在的力量。作者山下英子在本書開篇就講了三種人:在地上匍匐的人、在樹上爬的人,以及乘飛機上的人。在地上的人毫無決斷力,意識不到什么樣的東西或是情感是自己“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糾結過去,恐懼未來;在樹上的人雖然有了一定選擇和決斷能力,但是經常猶豫不決,很容易又回到從前;乘飛機的人則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充滿果敢的勇氣,可以從天空自由俯瞰各種不同的人生風景,為自己的人生自由做決定,釋放生命的熱情。
我很喜歡山下英子在書中講的一些案例。比如一位30多歲未婚的女性因為丟不掉父母在自己少女時期送的女兒節人偶而苦惱。仔細探究下去,會發現她因為自己大齡未婚而責備自己,她有個“大齡未婚是不對的”的觀念,這個觀念似乎來自父母。她怪父母不讓她丟掉這些女兒節禮物,但其實這些禮物的所有者是她自己,她并不需要父母的允許才能處理這些物品。 另一位女兒以前經常被母親命令“去收拾干凈”,現在變成她對母親命令“去收拾干凈”,她為此感到傷心,但是母親卻沒什么感覺,這讓她感覺更加沒勁了。這有點報復的意味。作者建議她降低與母親的接觸頻率。她說為了讓母親見外孫,經?;啬锛?。那她回娘家的目的是什么呢?希望得到母親的認同和贊賞。 說得簡單點,這些女性都沒法為自己而活,也沒法肯定自己,在關系中期待他人來肯定自己,來為自己的生活做決定和負責。按照作者的說法就是不以自己為軸心生活。 我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也遇到不少這樣的來訪者,他們的煩惱大多是在生活中不以自己為軸心,而是無意識地以他人為軸心。比如一位丈夫有外遇的女性,她與我做咨詢,總是問我:丈夫是怎么想的,丈夫為什么要出軌,第三者是怎樣的人,別人知道這個事情會怎么想,丈夫會不會回心轉意……我則要不斷地把問題重新拉回她自己身上:面對丈夫的外遇,你的感受是什么?你還愛這個男人嗎?你還想和他重歸于好嗎?別人的看法為什么對你這么重要?修復關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你愿意嗎?你想不想離婚?為什么?當她開始回答這些問題時,她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才增多,從而才能為自己做出選擇。 一個以他人為軸心的人,在生活中總是處處以他人的標準和價值觀要求自己,拼命迎合他人,會把自己搞得很累,甚至把自己變成受害者,覺得都是因為別人害自己這么痛苦。這樣的人在關系中沒有自己,只有別人。他們無法肯定自己,愛上自己,對自己的感受、立場和想法模糊不清,在人際關系中非常被動糾結。 自在力則要求我們自己肯定自己,自己愛上自己,以及重新去審視那些理所當然的價值觀,看看那些價值觀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要求我們在生活中深入了解自己,先以自己為軸心,認清自己的想法,再去以他人為軸心,然后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決定和承擔責任。 一個人的一生是不斷地認識自己的過程。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越多越容易為自己的人生做主,也就越不容易被外界所影響和改變。認識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斷舍離是其中一種,讓你通過物品,通過你與物品的關系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你與其他人的關系,認識這個世界,確立自我為軸心的生活方式,從而掌握自己的命運,過上自在自由的生活。(《自在力》書評/meiy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