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東岳廟位于朝陽門外大街北側,是道教正一道在華北地區的第一大叢林。 現占地約71畝,有房屋近400間,絕大多數為清代所建。目前,該廟已建立起了北京民俗博物館。
據網絡介紹,東岳廟最早是由玄教大宗師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正式開工建設,第二年(1323年)落成,被朝廷賜名為“東岳仁圣宮”。 后在元末戰亂中,廟宇受到了較嚴重的毀壞。 明代開始,玄教并入了正一道,東岳仁圣宮也改名為東岳廟。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在原址基礎上全面重建了廟宇,此后的嘉靖和隆慶年間,又進行過一些整修。但是到了清康熙 三十七年(1698年),廟中遭遇火災,絕大部分建筑都被燒毀。災后的第二年(1700年),康熙帝頒布敕命重建廟宇,于是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按原樣修復了東岳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整座廟進行過重修。道光年間,本廟主持四處募化,增筑了東西兩座跨院,修建百余間房屋,并創辦了義學,收容家境貧寒的子弟入學。1900年以后,隨著時局的動蕩,東岳廟也漸趨衰落,僅靠出租房屋來維持日常用度。直到1995年,北京市政府才決定恢復東岳廟,并隨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館,于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1996年,北京東岳廟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廟內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歷代碑刻,對研究中國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歷史淵源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東岳廟在布局上,分為正院、東院和西院三個部分。主要建筑都集中在正院的南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琉璃牌坊、山門(已拆除)、欞星門、瞻岱門、岱宗寶殿、育德殿和后罩樓等,形成了六進院落。
![]() ![]() ![]() ![]() 山門拆除后,原本是二道門的 欞星門就作了正門,原來懸掛在山門的康熙帝御書“東岳廟”橫匾也移到了這里。
![]() ![]() ![]() ![]() 御碑亭
![]() ![]() 碑刻
![]() ![]() ![]() ![]() ![]() |
|
來自: 昵稱18892371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