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國藩是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實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p> 對我們平常人來說,哪怕完成其中之一,比如修身,也是非常了不得的。都說曾國藩“才不過中人”,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1)勤 曾國藩學習之勤,理事之勤,鍛煉之勤,都有很多例子。 比如說他勤于自省。他在弱冠之年,給自己改號“滌生”,以求改過自新。十年后,他反躬自省,以為過失滌除未盡,且越來越多,是故舉意勇猛改過。 貪睡戀床,不能黎明即起,他罵自己“一無所為,可恥”;喜吟詩作賦,尋章摘句,未將精力用于經史等有用之學,他以為病癥在好名,“可恥”;給地方官吏寫信,親切一些,則是“意欲餌他饋問”“鄙極丑極”,應重寫一函,“作疏闊語”;喜清談,爭口頭便宜,那是妄語,若再犯,“明神殛之”;跟人說性事,“聞色而心艷羨”,是“真禽獸”。到朋友家看到有女子在座,不免激動,說了幾句笑話,回家自責:“放蕩至此,與禽獸何異!”陪著夫人在家悶了,也立馬警覺:“余今悶損至此,蓋周身皆私意私欲纏擾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爐也,痛與血戰一番。而半月以來,暴棄一至此,何以為人!” 于此“日三省吾身”,十年終于有成。 讀書之勤,理事之勤,在其日記中也多有記載,更勤的是他的家書,一封一封地寫,不是為了寫而寫,還常常剖析自己,非常難得,尤其是他在成為一方大員之后,依然如此。 勤這個字,做不得偽,從內心出發,告訴自己要怎么樣,不能怎么樣,如果長時間養成習慣,要做成點什么事也會相對容易很多。 (2)韌 曾國藩的《挺經》,核心可以說就是“韌”,就是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環境下都要挺住,他說:“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硕Z,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余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岳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p> 曾國藩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國荃連吃兩次敗仗的信中說:“另起爐灶,重開世界,安知此兩番之大敗,非天之磨煉英雄,使弟大有長進乎?諺云:‘吃一塹,長一智?!嵘介L進,全在受挫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費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餒也?!?/p> (3)忍 忍和韌是分不開的,曾國藩的韌多表現在做事上,他的忍則是多體現在為人處世上。但是,忍不是退讓,是另一種成事的策略。曾國藩起于民間,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然要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 比如說曾國藩辦團練之初,在湖南與湖南士紳鬧翻,到江西又遇到錢餉困擾……在第二次出山之后,為人處世的風向為什么變了? 學會忍了,減少做事的阻力。 (4)分 蔣介石認為曾國藩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自己成功,也讓別人成功;自己發達,也讓別人發達。 曾國藩的部下大多數都出身下層,經過他推薦提拔的升到道員、巡撫的就有數十人,李鴻章、左宗棠等非常出名的也有幾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如果我們抱著這種態度來為人處世,做什么事都會有人主動來幫,就像李嘉誠做生意,一定要讓別人多分一點,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他做生意。這不僅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領袖的氣質。 (5)退 功成身退,說起來很簡單,但歷史上做到功成身退的寥寥數人?!帮w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道理誰都懂,但是大多數人戀棧功名,辛辛苦苦奮斗好多年,最后還沒有享受革命勝利的果實就要走了,或許是不甘心居多吧。曾國藩當年上表解散湘軍,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心中有多大的不屈,又是何等的勇氣和淡泊! 現代社會我們會了爭,爭功勞、爭好處,都說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那是明面上的說法,私下里肯定是多多益善了,別人少與我何干。爭的時候多了,往往做的就少了,公司部門扯皮不就因為都想要最多的利益最少的活計和責任嗎? 退,也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可以讓我們更從容一些,做事更容易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