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點專練6 巖石圈的物質(zhì)循環(huán)與地質(zhì)作用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2013·天津文綜,6~7)讀下圖,完成1~2題。 1.據(jù)圖中珊瑚礁(島)分布狀況判斷,珊瑚適宜生長在 A.島嶼周圍的淺海 C.溫暖清澈的淺海 2.上圖中一些珊瑚島海岸,分布著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這些沙灘形成于( )。 A.風化作用 C.搬運作用 解析 第1題,依據(jù)圖中珊瑚礁(島)分布的緯度位置可看出,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溫暖清澈的淺海環(huán)境,故選擇C項。第2題,珊瑚礁碎屑組成的沙灘應是沉積作用形成的。 答案 1.C 2.D (2012·北京文綜,10)下圖為“溫帶某景區(qū)導游圖”。讀圖,完成第3題。 A.峽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補給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徑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 解析 圖中峽谷有河流流經(jīng),應是流水的侵蝕下切而形成。該地區(qū)河流主要是大氣降水補給。瀑布的落差與河流徑流量關系較小。湖泊位于河流中間位置,不是火山口積水而成。 答案 A (2012·四川文綜,1)右圖是我國亞熱帶某旅游名山景觀照片。該山山頂海拔3 099米,屬山地針葉林帶。讀圖完成第4題。 A.斷裂上升 C.冰川堆積 解析 圖中有一大陡崖,應是巖層發(fā)生斷裂,并沿斷裂面上升而形成的。 答案 A (2012·上海地理,7~8)板塊運動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態(tài)。據(jù)此完成第5~6題。 5.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震使海底抬升 B.地震導致海底中間凹陷 C.海底擴張?zhí)帋r漿涌出 D.海底擴張?zhí)幊练e物大量堆積 6.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可能形成 A.島弧和海溝 C.海嶺和裂谷 解析 第5題,洋脊位于海底板塊張裂處,是巖漿噴涌形成的。第6題,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可能形成海岸山脈、島弧、海溝等地貌。 答案 5.C 6.A 7.(2012·浙江文綜,4)專家認為,欣賞旅游景觀,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這是宋朝詩人王禹偁謫居陜西時,描述山村風景的《村行》。 下列對地貌旅游資源所構(gòu)成的巖石類型的表述,正確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觀的巖石構(gòu)成是花崗巖 B.丹霞地貌景觀的巖石構(gòu)成是流紋巖 C.巖溶地貌景觀的巖石構(gòu)成是可溶性的沉積巖 D.球狀風化形成的山石景觀的巖石構(gòu)成是砂巖 解析 火山地貌景觀的巖石構(gòu)成是噴出型巖漿巖,而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由紅色砂礫巖構(gòu)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tài)是丹霞地貌景觀;巖溶地貌景觀的巖石構(gòu)成是可溶性沉積巖;球狀風化形成的山石景觀的巖石是花崗巖。 答案 C 8.(2011·廣東文綜,2)研究發(fā)現(xiàn),長江干流江蘇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沖淤狀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由淤積轉(zhuǎn)變?yōu)闆_刷。其主要原因是 A.該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C.流域年降水量減少 解析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建設使中上游水土保持作用增強而導致下游地區(qū)河流含沙量減小,淤積減弱,甚至對河道有沖刷作用,故D正確。流速下降、徑流量減少、降水量減少都會使淤積加重,故A、B、C三項不正確。 答案 D (2010·山東文綜,5~6)下圖為某地地質(zhì)地貌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