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在學習研究、探討姓氏歷史文化的過程中,讀史、學史,特別是在河洛地區進行社會調查過程中,接觸并拜讀過不少姓氏的家(族)譜和譜牒研究方面的一些資料。本世紀之初,由上海圖書館牽頭編纂《中國家譜總目》工程啟動后,本人又積極主動與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聯系,將陸續收集到散藏于民間的家譜127種,涉及姓氏43個,按要求填好《著錄表》通過省圖書館或直接寄往上海圖書館編目組。這里我想談一談自己對譜牒及譜牒文化方面的一些認識,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譜牒按類分,又可分為玉牒,就是皇族家譜和一般平民姓氏的族譜。 從使用文字方面分,有漢字的,這是占主要的,也有不少少數民族家譜,用漢字撰寫,如八旗譜。有的用本民族文字撰寫,其主要有滿文譜、蒙文譜、藏文譜、彝文譜等。 譜牒中追溯姓氏淵源,彰顯立姓始祖,探索宗族演變,記錄傳承脈胳,也是中華文化尊重生命、尊重歷史、尊重傳統的體現。譜牒蘊藏著大量的有關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學、民俗學、經濟史、宗教史、地方志資料,具有很重要的學術價值。在學術研究方面,可補正史之不足,對弄清國情、縣情、鄉情等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云:“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都是炎黃子孫誰無祖宗?誰無尋根的情愫?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尋根問祖更甚于世界其他民族,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凝聚力的血脈之源。中國人向來有修譜、續譜、藏譜的優良傳統。1984年11月國家檔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下發了“關于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通知”,2001年2月文化部辦公廳又下發“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總目》的通知”后,各地不同程度上出現了修續家譜熱和研究家譜熱,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據本人了解,僅我們洛陽地區新續修家譜就有幾百部之多。為弘揚歷史文化,在開發譜牒資源的工程中,我們應該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以新的觀念,來續修社會主義的新型家譜,以創立適應時代發展的現代譜牒學。 八、克服“家譜秘藏不示外姓”的舊習,家譜修好后,除本族(宗)人要妥善保管好外,還應送國家公共圖書館、檔案館、文史館等保管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