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 起
甲申歲末,霍師七十三大壽,門人后學共聚小成樓談易論道;夜深人稀,筆者請教《養生蠡測》中不明之處,講至憨處,霍師從書房取出一卷黃冊,筆者起初以為是丹訣抄本,展卷方知更為珍貴,此卷為張義尚先生與霍師數十年來的飛鴻手稿,筆者潛心閱讀,盡心領悟,感觸頗多。悲哉!一代宗師---張義尚先生于辛巳年冬月初十凌晨,在忠縣家中溘然鶴去,臨終自以密宗“頗瓦”西升,享年九十一歲,先生此去令人不勝追憶惋嘆,更令學人引以為憾。! 幸哉!得沐霍師之教,聆聽玄妙之音;霍師字斐然,名探玄子,自幼搜讀奇書,屢遇奇人,于醫易丹道、玄學數術皆盡探求;對老子長生久視之學和周易探跡索隱之論頗有研究,見解獨到,遂致北京中科院哲學教授、三元丹法承傳人胡孚琛先生,于辛巳年十月慕名專程赴渝拜訪,胡先生留言曰:“大易逢君開生面,學究天人稱豪杰”?;魩煬F已年逾古稀,然身體硬朗,精神矍爍,生活起居自有規律,修養的效果在霍師身上表露無遺,他矯健的步履,光采的氣色,更增添了我對研習傳統修養之學的信心?;魩熣勂湫摒B體系由“養生”和“攝生”兩部份構成:
一、養生練形,健身長壽 二、攝生保命,趨吉避兇
(一)天元丹法,清靜修煉。 (一)用執大象,往而不害。
(二)人元丹法,陰陽修煉。 (二)運用奇門,可無死地。
(三)地元丹法,鉛砂燒煉。 (三)道立于一,抱一全生。
該體系有層次,有條理,有系統地將傳統修養之學展示在學者面前,是高層次的形神統一修養體系,從霍師所著《論老子長生久視之道》可見一斑,而《論周易參同契火候》更揭千古不傳之秘。 張義尚先生在《養生蠡測》中談到,“如內家武術中的太極拳、意拳、金家功夫以及古法真傳易筋經、蜀東五禽圖(重慶王禮庭一脈之原傳練法)等,皆可作為入道之梯航?!保滑F今內家拳法自有各派門人發揚,蜀中真傳易筋經張義尚先生亦已撰文部份公開,惜王禮庭五禽圖未得廣傳;
王禮庭一脈五禽圖是前輩們體悟猿、鹿、虎、熊、鶴五種動物的姿態及心性,結合內功武技創造出來的一種傳統修養之法;在四川由巴縣王禮庭傳出,本功注重擺架納氣,旨在吐濁納清,行功著意內斂,意為轉換形骸而不外張,不同于現在流行的游步五禽圖,霍師老友項揚惠先生精于此法,筆者有幸得項師親傳,略識此法,蒙師友錯愛鼓勵,涂鴉成文,愿作引玉之磚,望同道不吝賜教,此文亦代表筆者對張義尚先生的敬重和追念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