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衛東:上海市進才中學北校校長兼書記,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和上海教育學會初中教育管理委員會理事。先后工作于建平中學、建平實驗學校和進才中學北校。 【小布開通評論功能啦!拉到微信最下方右下角即可“寫評論”,還能看到別人的話!】 文/金衛東 我今天選的題目是“收獲快樂,放飛夢想”,因為一定意義上,今天的孩子不屬于很快樂的族群,他們的夢想也不屬于很善于放飛的。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找到適合自己教育的選擇,或許我們今天是圍繞這么一個主題跟大家交流。 允許我應用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span> 很多專家學者喜歡用這段話作為開頭,我們今天也能感覺到今天的社會轉型確實讓我們很多人確定的東西變成了不確定性,甚至讓我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扭曲。 這樣一種社會轉型,我們必須面對,無法回避,但是我們如何在這中間淡定我自己的選擇,追求我內心的價值呢? 這個時代讓我們陷入了一種既無限期待,又感覺到陷入無限絕望的時代,這個時代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原則和利己主義原則,對我們教育本身帶來了很大挑戰。 甚至連學校也不例外,沒有了對知識的敬畏,只有對功利的渴望。所以很多學者、仁人志士都在說,今天中國的教育到底選擇何種路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今天我們有很多現象幾乎讓我們迷失了教育的本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跟大家講,這絕對是商業忽悠。 這個如果想不明白的話,很多家長都在好心未必在辦好事情,我不敢說是壞事情,因為你未必尊重了孩子成長的本性和規律,還有教育發展的規律。 現在有一個“擇校熱”很厲害,天天在一個地方吃飯,偶爾去鄰居家吃飯覺得真好吃。 我要跟普通的公辦學校講幾句話,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的徐匯和楊浦這些教育大區,它們有一個大的動作,很多好的初中都轉化成了民辦。 但是浦東新區基于龐大的教育體量,創造性的開發出了東西南北校。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各個重點中學下面都根據這個高中的方位產生了東西南北校,不管怎么說法,即便是你的對口的南北校,我們的家長依然在糾結,糾結什么呢? 就是對口的不珍惜,我考的好像才是珍惜的,到底多么了解這個公辦學校,不清楚,人家說好才是好。其實好與不好只有我們的孩子自己體驗,人家的未必是自己孩子的。 再比如說,我們又出現了“前十名現象”,或者“我的女兒23號”這些在微信群里耳熟能詳的故事,不少家長都聽說過。 它向我們講的是什么,今天孩子的成長過程有它的內在規律,就像我們常常說的,像一個馬拉松比賽一樣,我們要注意節奏和狀態。 大家可以看到,馬拉松比賽誰如果每一圈都領跑,我敢說這個人肯定不是冠軍,甚至被早早淘汰出局。 “前十名現象”也好,第17名也罷,女兒23號也好,種種現象都給我們一種思考,我們如何讓孩子未來更加優秀。 “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要用它尋找光明”,這個眼睛要協調,既要看現在,也要看未來。 只看今天,你今天贏了,明天還是要輸,只看明天不看今天,我感覺今天就輸掉了。所以兩個眼睛要協調。 葛劍雄老師曾經在文匯報有一篇文章,中國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的中國問題,我覺得寫得非常好,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中國的教育問題是發生在中國單純的教育問題,但是教育的中國問題,不但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中國有關于教育的問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對教育的問題都是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國家說自己是最棒的,談來談去都在說我們中國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是非常棒的。 英國大臣到我們這邊學習,肯定會涉及到這個話題,但是我們也有飄洋過海到英國去讀,任何一種模式都有它的長處,也必然有它的短處,問題是我們怎么揚長避短,長處揚到極致,那么短處就沒法發展了。 人的教育這個問題,到底怎么看呢?我選另外一個人或許更有針對性,蔣佩蓉女士,她寫了一本書《下一代的競爭力》,麻省理工的總面試官,她的視野還是很全面的。 全球化時代要求孩子有什么素質,我們應該如何訓練面向未來的下一代,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高考狀元,被世界各大名校拒絕,為什么? 他們不是要你分數的優秀,他們要的是你能力的優秀,不是要你今天的優秀,更要你明天的優秀。 未來的優秀,為你的優秀定基礎的到底是什么?用她的話來說,國內的中學生未來的素質是什么,往往是知識、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造力;而年輕人往往認為溝通、合作、團隊精神和堅持力才是優秀的基石。 有一條可以肯定,如何讓我們教育的目標投入到離開學校之后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培養孩子的時候,往往是以曾經優秀的自己和自己工作崗位上看到優秀的同伴,作為你孩子未來培養的方向去努力,但這是否尊重了孩子? 最糾結的是,我們的父母最喜歡說,我跟你父親或者母親在讀書的時候是多么多么的優秀,你現在怎么怎么樣,他用這個來完成你超越你這個目標,等等等等。 我們回過頭來理性的看待,到底什么是教育,教育這個詞的發明者,國際上認為它是蘇格拉底發明出來的。 由三個詞根拼出來的,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引導出來,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它成長成自己的樣子。 借用一位大家,美國教育法案的修改者布朗的話來說,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當中更成功的尋求自己的幸福。 在座各位幸福嗎?不幸福,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思想負擔,即便現在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改變,我們內心依然不幸福。 很多學者研究了一下,總結出了七大不幸福的理由,第一,愛比較,你已經很幸福了,小孩已經小學畢業升初中了,他說我的同學已經是大學畢業了,永遠在這樣一種無法定位的空間里面來折騰自己。 在家庭教育里也是,一般來說,爸爸比較淡定,媽媽比較糾結,為什么?同事在一起,男同胞聊的范圍更加寬廣一點,女同胞的重心就在家庭里面,往往就在孩子身上,越聊越糾結,越聊越沒方向,沒方向就糾結老公,然后兩個大人一起糾結小孩,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是什么感受。 我花點時間介紹一下進才北校的教學實踐。百姓的口碑就是要有升學率,我們理解沒有升學率肯定不行,有升學率肯定不夠,所以學校就更累了。
有內涵有特色才能讓學生喜歡,有質量有夢想才會讓政府放心,我們北校是項目引領,建設有內涵特色的學校,服務學生內心健康的需求,為每個孩子健康的發展,從現有需求出發,提升他的內涵品質,不僅僅是學業。 周邊幾個重點高中說我們的孩子進入他們的高中以后,在一年以后和三年以后的表現,基本上給我三個特雷:第一,進才學校的學生懂禮貌講規矩,第二,會學習,第三,北校豐富的學生活動,給了我們活動參與性廣,能力強,符合了未來競爭力的某些元素。 我們的理念是讓學生享受這種生活,奠定成長基礎,不少孩子在忍受教育,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作為學校的追求,作為一個教育人士,我們的理想是讓孩子們享受教育。 從接受到忍受到享受的變化,或許是我們為了孩子達到理想成功彼岸的追求,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把辦學愿景定位是教師彰顯智慧,學生生活快樂,放飛夢想,絕不做分數的奴隸。 我們的作業量比其他學校輕,我們想給學生兩塊內容,第一,留點時間享受自己的童年,第二,留點時間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養成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生活習慣,這個對他的一生都將受益無窮。
我們的師資也肯定是最棒的,年輕結構合理,師資力量很強大,我這幾年在進才北校感覺最得意的一塊內容,就是打造一個優質的師資隊伍。 第一,關注孩子習慣,養成好的習慣開始關注孩子成長,真正能夠影響孩子未來的是這塊內容,而且就像銀行儲蓄一樣,永遠是一個正能量。 但現在很多孩子,我們家長不滿意的時候,往往是習慣不好,所以很糾結,該吃飯的時候想著玩,該做作業的時候想著看電視,倒過來多好,看電視的時候,不電視了,我要做作業了,大家肯定喜歡,但是孩子們未必喜歡。 第二,我們關注能力,學習能力,尤其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我們看到確實有一些孩子從小學到大學到工作,一路是順風順水。 但更多孩子是慢熱型,你如果跟那些學霸們PK,可能把孩子耽誤掉了,有時候我們需要守望和等待。 教育是一種農業,而不是工業,必然需要時間的等待,必然需要外部時間的成型。 很多孩子在小學、初中不顯山露水,但是越讀越棒,越讀越優秀,越讀越讓人敬仰。是習慣造就了這種能力素養的提升,讀書就游刃有余了。 第三關注親情,學會尊重孩子,尊重規律。父母真的要給孩子做榜樣,才能引領孩子,共同守望孩子。
一句話概括起來,為了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這是我們的追求,為此才能為每個孩子的未來健康成長服務。 我們是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投訴請發送至郵箱pdxinwenchu@163.com 投稿爆料調笑歡迎加入QQ群:211063999 覺得信息有用,下方點贊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