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圖書 館員 2015-06-09

    艾灸神闕穴,百病自然滅

    鹽填平肚臍,用艾條灸之。《類經圖翼》說:“納炒干凈鹽滿臍上,以施灸”,意在避免鹽粒受熱爆炸引起燙傷。此法古代廣為應用。《附后備急方》治卒霍亂諸急方:“以鹽納臍中,上灸二七壯。”《千金要方·卷七》治少年房事多短氣:“鹽灸臍中二七壯。”《千金要方·卷二十八》治淋病:“著鹽臍中灸三壯。”另外,對于便秘、拉稀、月經不調、老人膝關節僵硬疼痛都有一定的療效。此法還多用于治療傷寒陰癥或吐瀉并作、中風脫癥等。有回陽、救逆、固脫之力,但需連續施灸,不拘壯數。平時用此法灸1~2壯(燃完一個艾柱為一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隔姜灸是將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cm,厚約0.2~0.3cm的薄片,中間以牙簽刺數孔,然后將姜片置于鹽上。將艾柱放于姜片上點燃,稍感灼痛,即應更換艾柱。一般可灸3~9壯,或者直接用點燃的艾條對準神闕穴隔姜灸。時間10—30分鐘即可。此法有回陽、救逆、固脫的作用,適用于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淋病、脫癥等。

    艾灸神闕需注意的事項:第一、臍部有損傷、炎癥及孕婦禁用;第二,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第三,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第四、注意力宜集中,謹防點燃衣物。

    各種頑癬,一味“白芨”搞定 
    原創:楊氏診所
    圖片
    .......
    頑癬者易復發也,可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常言道;閑來無事撓癢癬。雖不算大病,可一旦患上也叫人心煩。現在有各種含激素的藥膏,涂抹上去好的也快,復發的也快。現代醫學認為這是真菌感染.在此介紹一個治頑癬的藥方,寫來供參考。

        配方;白芨30克。
        用法;研成細末,用9度白醋調敷患處,數次即愈。
        頑癬不算啥,就是易復發,白醋調白芨,數次治好他

    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外敷中藥制劑方法骨傷臨床外敷制劑多種多樣,有用開水調藥的,有用酒調的,也有用醋或則雞蛋清調敷的。還有很多種方法。。。。。。。大部分敷藥方法藥物保存時間短,藥物敷上后很快就干了,還容易流出體外。我臨床以蜂蜜熬制后再調藥,其藥敷于人體可以一周不干,藥性持續時間長,不刺激皮膚(蜂蜜有保質的作用,可以延長藥物的治療時間,用蜂蜜調藥很少有過敏現象)。我對此方法做一簡單介紹。
    第一步:中藥打細粉。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第二步:煉蜜。
    將蜂蜜熬至100度,熬蜂蜜時注意火不宜太大,蜂蜜加熱后會起泡。火過大蜂蜜會溢出鍋外。【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第三步:加入凡士林,并用煉制后的蜂蜜將其融化。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第四步:調藥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五:我的敷藥片(牛角自己打磨成的)其柔軟而有彈性。【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六:我的敷藥方式(膏藥底層用油紙,紗布,棉花均可)【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轉載】我的外敷中藥制劑方法 - 放下的引用庫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春風微拂 - 春風微拂的博客

    藥:蜂蜜:凡士林=3:1:6
    藥物30--40%(視氣溫而定)天氣熱時藥粉多點,冬天藥粉少點。蜂蜜60--70%(用凡士林與蜂蜜的比值2:8),也可以純用蜂蜜。

    簡單止痛膏藥制作:

    1)所需藥材研細末。

    2)加老陳醋950克,放鍋里熬,沸騰后改小火。

    3)邊熬邊攪,直至成糊狀。倒入磁壇里蓋好。

    將藥調好后攤在油紙或紗布上貼患處。

    敷藥后四周用厚紗布墊上,然后用紅外線照射15~25分鐘。

    每天一次,7天一療程。

    或者:

    1.把各類配好的中藥打成藥粉,一般要達到60目以上,因為不夠細的藥粉,藥效不易出來。在低溫下放好。
    2.去藥店買藥用的凡士林霜,或是煮些米糊,按中藥:糊5:1的比例調和。
    3.也可以直接開些蜂密到藥粉上,以能和在一起為止,直接使用。
    4.或是混純凈水后直接用于患處,不必再加東西。

    評:蜂蜜加藥粉夏天會發孝,變餿變質.我們用甘油調,便宜,容易滲透.

      先說一下敷藥的情況:本人憑經驗認為膝關節外用藥很關鍵,能很好的彌補針刺等療法的不足,具體是將藥調成漿糊狀(液體根據病情定,或用酒或用醋或白開水),敷于患處,上蓋一層紗布外用保鮮膜纏繞兩周,然后再熱敷(具體用什么熱敷根據自己情況和經驗而定,本人是用炒熱的大鹽粒),藥在腿上敷多久根據藥方和病人的皮膚耐受程度而定。如果皮膚沒有明顯過敏現象24小時后在將藥去除,如過敏嚴重隨時去掉,外涂皮炎平之類。關于腰臀部和內收肌的處理這個不是三言兩語能講明白的,建議多看看有關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患者中藥外敷后,局部皮膚變青紫或有大小不等紫黑斑,一般不須特殊處理,停藥后5天多可自行消失。

    外用中藥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療法之一,藥物經皮膚吸收,就近作用于患病局部,避免了口服經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環節滅活作用,也沒有西藥止痛藥常出現的惡心、便秘、多汗、成癮,甚至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并非所有口服中藥都能經皮膚吸收,這決定于中藥的理化性質、加工手段及介質,臨床上一般多用芳香走竄氣味濃烈的藥物以及穿透性強的礦物類藥物;在中醫治則方面一般多用舒筋活絡、除濕祛寒藥物,補氣養血藥物則較少使用。而近年來中藥活血通絡中藥用于癌痛的治療也喜見苗頭。
      外敷止痛中藥的調配介質以水調為多,也有用醋、膽汁、甘油、白酒、凡士林者。透皮劑如二甲基亞砜也常用于中藥外敷,丙二醇、尿素、吡咯酮等也開始有所應用,其中氮酮具有無味、無毒、易溶解、吸收快等優點,受到制劑工作者的重視。偶見民間中醫應用酒和醋二者共同調合中藥外敷者,因乙酸和乙醇二者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乙酸乙酯而失效,故酒和醋不應同時做為介質而調和中藥。血竭、冰片、乳香、沒藥等不溶于水,需先溶于酒或酒精而后對入。
      中藥外敷治療癌痛藥當心如下事項:
      1.防止皮膚破潰。斑蝥、細辛等常引起皮膚過敏反應發生水泡、紅疹等,應及時停藥。烏梅、草烏等可使皮膚破潰,癌性潰瘍很難愈合,應避免在腫瘤有可能破出皮膚處外敷。
      2.避免外敷部位腫塊破裂出血。如用大量桃仁、紅花等活血藥外敷肝區,可使肝癌結節破裂引起內出血。
      3.注意全身其他部位出血。如大量活血藥外敷,可使活血藥經皮膚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咯血、食道下靜脈出血、便血等。
      4.大量外敷生南星、生草烏等有毒藥物應注意出現全身中毒,劑量不可過大。中藥破血逐瘀藥如水蛭、虻蟲、三棱、莪術、姜黃等有較強的化瘀止痛作用,但對凝血機制的影響較大,其透皮吸收的劑量及藥代動力學都較難掌握,又受體質和外敷面積、部位、厚度等多因素的影響,應警惕發生出血,月經過多及孕婦也不宜應用。
      治療癌痛的外敷中藥較多,如乳香、沒藥、山甲、元胡、血竭、冰片、蟾酥等。熱證酌加青皮、山梔;寒證加丁香、肉桂;氣滯加香附、川芎;血瘀加雞血藤、桃仁等。臨床選用中藥因疼痛部位不同而差異頗大,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胸痛原發及轉移性肺癌侵犯胸膜、胸膜間皮瘤等均可引起胸痛,癌性胸水抽液后常使胸痛加重,這些均可用中藥外敷。乳腺癌局部復發及肋骨轉移瘤則應少用外敷藥。治療胸痛常用外敷藥有白芥子、薤白、蓽撥、丹皮、牙皂、細辛、烏頭等。以氣血瘀阻為主的刺痛應化瘀通絡,重用桃紅四物湯及栝樓薤白半夏湯煎汁外敷;以痰濕阻肺為主的脹悶疼痛應燥濕化痰,用藥以二陳湯為主。筆者自擬方:元胡40g,芫花、桃仁各20g,薏苡仁60g,煎濃汁,血竭、冰片各5g,乳香、沒藥各10g,酒精少許溶化后對入。外敷治療癌性胸膜炎,有止痛活血消水的作用,觀察32例,28例有效。
      脅痛多為肝癌引起,少數由膽囊、賁門、食管下段癌所致。常用外敷中藥有桃仁、青皮、柴胡、香附、佛手等。中醫辨證以氣滯血瘀為多,可用復元活血湯及逍遙散化裁外用。近年報道外敷止肝癌疼痛藥較多,如蟾酥膏、琥珀止痛膏(琥珀、天南星、黃連、蟾酥、樟腦、冰片、斑蝥、馬錢子、小茴香等)及段鳳舞經驗方(雄黃、明礬、青黛、皮硝、乳香、沒藥各60g,冰片10g,血竭30g,共為細末,每日取60g,豬膽汁或醋調糊外敷痛處)可有較好的止痛效果。晚期接近肝表面的巨塊型肝癌,不宜在腫塊局部外敷大量活血藥,以防止肝破裂出血。必要時應查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等與出血相關指標。
      腹痛引起腹痛的腫瘤多為消化道及婦科腫瘤,也見于腹腔轉移癌及惡性淋巴瘤。常見外敷止痛中藥有烏藥、川椒、小茴香、三棱、畢澄茄、南星等。晚期腹部癌痛多屬虛實夾雜。辨證屬寒者酌加肉桂、高良姜;氣滯者加枳殼、香附;血瘀者加川楝子、五靈脂。以元胡10g(搗碎),加冰片5g,置于臍窩內,用傷濕止痛膏或膠布固定,也有止痛作用。腹部平軟,除煎濃汁濕敷外,還可將中藥搗碎,置布袋內放于患處,上面加熱水袋熨之,也可起到止痛的作用。早期癌也常引起腹痛,不可貿然久用外敷藥,應診斷清楚,防止殆誤確診時間。用活血藥外敷,要注意查大便潛血,防止引起消化道出血。腹部因瘀血引起的疼痛可用少腹逐瘀湯加減:小茴香15g,延胡索15g,全當歸15g,官桂10g,赤芍10g,五靈脂10g,生蒲黃10g,沒藥10g酒溶。因氣滯引起的腹痛,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20g,枳殼15g,香附6g,川芎10g,白芍20g,炙甘草5g濃煎外用。
      癌痛是難治性征候,需綜合調理,多種方法配合,特別是已用過較多強嗎啡類止痛劑的患者,盡量用中西藥配合,內服外用兼顧,精神與藥物綜合調理,以維護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艾葉和白酒貼肚臍的特效好方法
    在廈門日報看到一文,介紹用艾葉和白酒搗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寬的圓糊餅狀,貼在肚臍上,不過十來分鐘,本來聞不到香氣的鼻子就聞到了香味,讀完想想有道理,鼻竇炎一般都是元氣不足,寒凝鼻竅所致,而艾葉理氣逐寒,通過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氣驅散,恢復元氣,特別是肚臍這個地方,對風濕,脾虛寒等癥應該也有特效,所以記在此。
    艾葉和白酒貼肚臍的特效好方法 -  紅杏 - 紅杏關于艾葉和白酒貼肚臍的特效好方法 - 瀛子 - 瀛の小箋

    艾葉
    剛剛實驗了一下,一貼下去足三里和風池穴就開始發漲,接著腰眼發漲發熱,不過我是用高粱酒混合艾葉,然后用手心放在上面,二十分鐘后全身舒服,真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最初的效果竟然是整條膀胱經和胃經,而膀胱經的起點是鼻子上的晴明穴,胃經的起點是迎香穴,然怪對鼻竇炎特效,以后這類患者不用再服用抗生素了,廈門日報的這個提供者功德無量。


    頸椎病外敷藥粉貼法1

    頸椎病外敷中藥的方法2

    中藥貼敷療法有效配方匯集及技術應用詳解
    一、兒科
    1、口腔潰瘍
    熱癥用藥:大黃、黃連、膽南星、吳茱萸各等份;
    寒癥用藥: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份;
    寒熱交雜用藥:黃連6份、肉桂1份、吳茱萸3份;
    貼敷:雙側涌泉穴或天突穴
     
    2、手足口病
    用藥:大黃、黃連、紫花地丁各等份,冰片0.5g、加潘生丁;
    貼敷:雙涌泉穴;加口服王氏保赤丸
     
    3、風熱感冒型發熱
    用藥:柴胡15g、黃芩10g、葛根10g、羌活15g、生石膏15g、人工牛黃15、紫雪散、用安乃近針調和
    貼敷:大椎
     
    4、風寒感冒型發熱
    用藥:麻黃、桂枝、杏仁、甘草、荊芥、防風、羌活各等份;
    貼敷:大椎
     
    5、暑濕感冒
    用藥:杏仁、豆蔻仁、薏苡仁、滑石粉、淡竹葉、厚樸、通草、半夏各等份;加佩蘭、用藿香正氣液調和。
    貼敷:神闕穴
     
    6、小兒毛支
    用藥:黃芩7g、川貝7g、地龍7g、白術7g、懷山藥15g、云南茯苓15g、生南星5g、全蟲5g、僵蠶5g、甘草5g、蟬蛻5g;
     
    7、腸系膜淋巴結炎
    用藥:元胡、肉桂、敗醬草各1g,加鹽炒白胡椒0.5g;
     
    8、皰疹性咽峽炎
    用藥:大黃、黃連、吳茱萸各等份,冰片0.5g、用清開靈針調和;
    貼敷:雙涌泉穴
     
    9、流行性腮腺炎
    組方:大黃1g、芒硝1g、消炎痛4片,緩釋液調和。
    貼敷:患處(冷敷20-25分鐘效果更佳)
     
    10、小兒腹瀉
    寒瀉用藥:丁香、肉桂、附子、車前子、硫磺、吳茱萸各等份,白胡椒半份,姜汁2-3滴調和;
    熱瀉用藥:葛根、黃連、黃芩、黃柏、生白芍、生甘草、秦皮各等份,正氣水調和;
    秋季腹瀉用藥:生蒼術20g、炒白術20g、石榴皮20g、赤石脂15g、丁香5g、肉桂5g、吳茱萸5g,取3g姜汁、米醋;
    貼敷:肚臍
     
    二、疼痛
    1、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
    用藥:生川烏、生草烏、馬錢子、曼陀羅、當歸、川芎、獨活、火龍衣、麻黃、細辛、六六通(路路通)、大血藤、吲哚拉辛。
    貼敷:從大椎貼到中膂,五連貼,5分鐘止痛,一次見效。
    2、關節炎/骨質增生
    用藥:馬錢子、曼陀羅、三七參、龍血竭、當歸、川芎、川烏、草烏、細辛、燈盞花、大血藤(血竭)、伸筋草、骨質增生丸;用陳醋調和。
    貼敷:疼處一次五分鐘止痛,最多7天痊愈;若想3分鐘止痛,用利多卡因調和,另加雙氯芬酸鈉片。
     
    3、痛 風
    組方:全蟲、土元、蜈蚣、地龍、黃木、制川烏、制草烏、曼陀羅、龍血竭、當歸、秋水仙堿片,用小蘇打調和。
    貼敷:足底涌泉穴
     
    4、肩周炎
    組方:生川烏、生草烏、燈盞花、馬錢子、生麻黃、雪上一枝蒿、吲哚拉辛、富馬酸酮替芬片、酮洛芬腸溶膠囊、賽庚啶片。
    貼敷:阿是穴;一次見效,三天痊愈。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組方:當歸、川芎、生地、菊花、防風、白芷、薄荷、丹參、紅花、石決明、石膏、浮萍、三七花、天麻;緩釋液調和。
    貼敷:直接從頸椎貼到腰椎,五連貼五分鐘止痛,一次見效。
     
    6、痛風性關節炎
    組方:大黃、芒硝、冰片、氫噻嗪片、秋水仙堿片18片、或舒筋活血片8片;用小蘇打水調和。
    貼敷:足底涌泉穴;治療一例,兩貼就痛止腫消。
     
    三、婦科疾病:
    1、月經不調(口服貼敷皆可)
    組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丹參、香附、元胡、白芷、田七、血力花、生花、雞血藤、一見喜(穿心蓮)、血見愁(夏枯草)。
    用量:0.5-1g
    貼敷: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三陰交、中膂,貼敷一次見效
     
    2、婦科炎癥(痛經)
    組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柿葉、兩面針、夏枯草、大血藤、半邊蓮、三棱、莪術、速效救心丸。
    用量:中藥0.5g-1g,西藥1-2片
    貼敷:關元穴、腎俞穴、中膂穴,三劑同用,即時止痛。
     
    3、急性乳腺炎
    組方:大黃、冰片、制乳香、制沒藥、穿山甲、呋喃西林、血見愁、日行千里、烏毛蕨;一次見效,最多三天全部好轉。
     
    4、子宮積液
    組方:茯苓皮、金錢草、澤瀉、木通、石韋、呋喃西林、一見喜(穿心蓮)。
    貼敷:關元、三陰交、沖門、腎俞穴、膀胱俞;一次見效。
     
    四、其他病癥
     
    1、帶狀皰疹
    組方:益康唑、更昔洛韋、炎琥寧、呋喃西林、VC、紫草、黃柏、苦參、火龍衣、日行千里(穿心蓮)、蒲公英、忍冬藤,用五福化毒湯(紫草; 升麻; 甘草;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 木通;各等分水煎服)調和。
    貼敷:神闕穴、腎俞穴,一次見效,五天痊愈,不復發
     
    2、牙 痛
    組方 :炎康靈、牙周寧、呋喃西林、吲哚拉辛、曼陀羅(洋金花)、川椒、細辛。
    用量:中藥0.5g-1g,西藥1-2片
    貼敷:大椎,(一止疼痛,當時見效)
     
    3、前列腺增生
    組方:呋喃西林、654-2片、大王、芒硝、非那雄胺片、竹林胺(鹽酸酚芐明片),用八正散調和。(八正散組成: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
    貼敷:膀胱經5貼(大椎到中膂),水泉2貼,一天見效,3天痊愈。
     
    4、腎結石
    組方:金錢草、雞內金、柴胡、元胡、郁金、澤瀉、海金沙、丹參、川軍、芒硝、茵、陳、黃連、豬苓、白芍;內服。外敷此方再加:蜣螂、琥珀。
    貼敷:大椎到中膂六連貼,委中、涌泉,一次見效!用此方后多喝白開水效果更佳。
     
    5、濕 疹
    組方:蛇床子、黃連、黃柏、白鮮皮、苦參、虎杖、紫花地丁、地膚子、扁蓄、茵陳、蒼術、花椒、紫草、青黛、冰片。
    貼敷:貼敷局部,一次見效。
    6、痔 瘡
    組方:黃芪、白芷、白芍、當歸、川芎、冰片、升麻、長蟲草、火龍衣,各等份研磨調敷。
    貼敷:督俞穴、脾胃俞穴、中膂,三劑透皮同貼
     
    7、支氣管哮喘
    組方:桑白皮、桔梗、紫苑、茯苓、半夏、陳皮、米殼、川貝母、灸麻黃、杏仁、白前;用定喘針調和。
    貼敷:定喘穴、肺腧穴、膻中穴、中腕、神闕、大腸腧,一次見效

    中藥貼敷療法有效配方匯集
    新手貼敷治病時,要注意的幾個事項:
    1、病要診斷準確。2、配方要正確.3、劑量要達到。4、穴位要選對.5、使用方法要正確、6、貼前要消毒。7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切記!
    中藥貼敷療法有效配方匯集
    1:慢性乳腺增:大黃 ,芒硝,乳香,沒藥 各3克,消炎痛6片。濕帖痛點。
    2:治早泄:取吳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陳醋調糊,睡前貼臍部,7一l4天即有明顯療效。
    3:發燒退熱方:急治標、緩治本、先退熱、后治病:三棱針點刺大椎穴、藥方:柴胡、黃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調和備用。每次取適量的藥物加到濕貼上,濕貼。
    20分鐘退熱,持續24小時不復發。
    4: 口腔潰瘍:黃連3g 大黃3g 芒硝 3g吳芋3g 膽南星3g,醋調濕貼雙涌泉。甲硝唑針劑嗽口.
    5:腳后跟疼的病人,一貼見效:紅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許,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黃丸二十柆,濕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絲子,益智仁,炙麻黃 各3克, 貼神闕穴。
    7:化膿感染傷口:開始用干貼先把傷口內的膿拔干凈,下來用苯妥英鈉加干貼,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貼。
    8: 卵巢囊腫:大黃,芒硝,川芎,乳香,沒藥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貼神闕或關元穴。
    9:慢性咽炎:用藥六神丸,黃連,冰片,地米,清開靈貼兩貼明顯見效。天突穴。
    10: 骨折后遺癥:芒硝.牛膝.續斷,生川烏各3克+創愈散.濕帖患處。
    11:骨質增生: 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尼美舒利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 卵巢囊腫就用基礎方:消炎痛6片,當歸,川芎,大黃,芒硝,乳沒各3g,貼神闕或關元穴,緩釋液調和或加香油
    13:小兒感冒腹瀉:中藥粉茯苓,白術,肉桂,黃芩各1克+B12,復合B,鞣酸蛋白粉,緩釋液不夠加香油
    14胃脹不想吃飯:消脹片,西沙比利B12 ,B1,COB,顛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調和濕貼或用正氣口服液濕貼。
    15:癤子,癰用藥:青黛2克,大黃,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兩貼見效.
    16: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腿麻:布洛芬,舒筋活血片,消炎痛,川芎,丹參,小茴香個3克加消腫止痛液濕帖。
    17剖宮產后:肉桂、吳茱萸、當歸、干姜、艾葉、元胡、沉香、香附、小苘香.各2克貼肚臍。
    18:小兒中耳炎:消炎痛3片,大黃,芒硝,青黛,黃連2克冰片少許,聽宮穴。
    19:5歲腹瀉的孩子:易蒙停,苯乙哌定,潘生丁各3片,嬰兒健脾散一包。貼肚臍。
    20: 五十歲女性失眠的 多夢 易驚 手足心熱。養血安神片,谷維素各8片,朱砂,大黃,芒硝,石膏個3克,梔柏地黃丸20丸,用安神補腦液作溶媒。濕貼神闕。
    21:中藥外敷治療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腱鞘炎,滑膜炎:川烏、羌活各3克、威靈仙3克、紅花、姜黃、白芍、蘇木各3克。研細末,消炎痛6片濕貼痛點。一般3~10次即可治愈。注意事項:治療期間避免工作或過多的去做屈伸動作。盡量休息。治愈率特高。
    22.膝關節腔積液:白芥子(微炒)3克、生姜,姜黃3克川芎細辛各3克,外敷膝部,2--3天換藥一次。大部分3--4次就可痊愈,
    23:口腔潰瘍一次愈:NAHCO3 【碳酸氫鈉】 6片 ,思密達一代 ,痢特靈5-10片研末 ,制霉菌素5片研末, 云南白藥膠丸5粒去殼,上述藥混合一起,攪勻涂抹,配合細辛敷臍吳茱萸外敷涌泉穴,一次治愈
    24咳嗽 ,11個月小兒 :貼甘草咳特靈 異丙嗪 麻杏止咳片 6542 舒喘靈各2片。一天一次貼膻中穴。
    25:乳腺增生:乳香、沒藥、黃柏、大黃各3克、芒硝3克冰片少許,共研細末濕貼。
    26:帶狀泡疹:雄黃3克,阿昔洛韋,B1,牛黃解毒片,消炎痛各6片,利多卡因調和,根據面積增加藥量。
    27: 主要用于臨床那些不愿意服藥的便秘患者:大黃,玄明粉,生地,當歸,枳實各3克,陳皮,木香,檳榔,桃仁,紅花各3克將上藥研成細粉,用蜂蜜調成膏貼肚臍2天一換,又本方有很好的瀉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氣虛可加黨參3克。
    28: 小兒腹瀉分為:1:虛寒型腹瀉,可用丁香、肉桂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主要功用溫中止瀉;2:消化不良型腹瀉,樟腦、石榴皮、松香、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和中止痛,固腸止瀉,3:寒濕瀉肉桂、吳茱萸、車前子、白胡椒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溫中散寒,利濕止瀉。4,濕熱腹瀉:葛根、黃芩、黃連、黃柏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清熱燥濕止瀉。
    29: 小孩尿床: 吳茱萸 五倍子五味子 益智仁 654-2+ 穴位注射用 B12三陰交,交替換腿。
    30:小兒厭食: 炮姜,白芷各等份為細末,取2克加B12-支用消貼濕貼肚臍24一48小時一次。
    31: 小孩流口水: 吳茱萸3克,膽南星1克,砂仁,白芷各3克。貼涌泉穴醋調。
    32: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黃芪,黨參各6克,當歸,川芎,肉桂各3克。濕帖神闕。
    小兒腹瀉:1:云南白藥,氯丙嗪1片,6542I支,白芷2克,胡椒2克。濕帖神闕。
    33:5歲小孩臉上出現白斑:給過驅蟲藥,健脾生血顆粒,21金維他效果均不佳,也不是癬。復合B針+B12針+維丁膠性鈣+西米替丁6片+B66片,大黃芒硝2克,丁香肉桂2克。濕帖神闕。
    34:分泌性中耳炎: 消炎痛6 片,強的松6片 ,B16片,Vc 6 片,左氧氟沙星6片,冰片 芒硝3克。貼耳根部。
    35:痔瘡(外痔):大黃芒硝青黛各3克加痔速寧,貼前利多侵潤,碘伏消,毒用量根據患者年齡,消毒里面有學問(壓迫痔核,一是回位,二是壓出來)。
    36:小兒咳嗽:
    熱咳:干咳、少咳無痰、咳嗽連連、痰稠
    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干草、石膏 蜂蜜調和 貼定喘穴、膻中穴
    寒咳:麻黃湯:麻黃、杏仁、干草、桂枝各等分 濕貼膻中穴、定喘穴
    咳嗽西藥處方:咳特靈1~5片 +654-2 5~10mg (小兒至少一片 ,成人最多5片) 濕貼膻中穴
    若過敏性咳嗽,酮替芬3~5片 聯合用藥
    禁用息斯敏,因為此藥主要治療反復性過敏。
    37:小兒哮喘:
    氨茶堿注射液1~2支 于溶媒混合一起 濕貼膻中穴 配合霧化治療,當天見效。哮喘嚴重的加654-2 5~12mg
    對于病程較長的哮喘用麻黃1份:即:麻黃1g 白芥子4g 甘遂2g 細辛1g 芒硝3g 前胡3g 桑白皮6g 研末用冰片少許于蜂蜜調和成餅狀 3~5g 貼于膻中穴
    38:咳嗽風寒喘息型:半夏10g白果仁10g杏仁6g細辛6g麻黃6g冰片少許。粉末取15g貼臍部或定喘穴。 肺燥型:麥冬,玉竹,北沙參,杏仁,貝母各10g梔子9g蜂蜜調貼臍部
    39:請問腎結石怎么貼敷治療?:這有難度,郭老師處方:應該用腎石通膠囊12粒+大黃芒硝車前子細辛各3克+碳酸氫鈉8片。濕帖腎腧穴或阿是穴。
    40:腰椎間盤突出:抗骨增生片8片,骨刺片8片、VB18片、活血止痛片8片、三七片8片、大黃芒硝各3克、消炎痛6片、強的松6片。濕帖突出部位。
    41:小兒流涎:試用梔子炒焦研末2克敷臍,本方適用心脾積熱,口角流涎,小便短赤。第二個方是我們的基礎方里面的膽南星,吳茱萸,適用小兒流涎,大便溏,小便清長者。以上兩方先對癥用一下,也可以濕帖涌泉穴。
    42:健脾胃的處方:山楂、神曲、麥芽各3克,雞內金8片,丁香肉桂各3克。濕帖神闕。 43:腰突良方:藥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 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微波加熱后敷患處。
    44: 淋巴結囊腫:藥物組方:大黃,芒硝,川芎各2克,消炎痛,硝苯地平濕帖病變部位。
    45:腸系膜淋巴結炎方:黃連素,硝苯地平,654-2,潘生丁b1,谷維素貼神闕穴。
    46:宮腔積液:關元穴與神闕穴+水道穴交替濕帖,熱敷。
    用藥:當歸片8片,川芎,大黃,芒硝,甘草各3克,小茴香5克,消炎痛6片,西咪替丁6片,香附茯苓三七2克。一天一次7貼一療程。B超隨訪效果顯著。

    男科貼敷療法有效配方
    1.小茴香、炮干姜各5g,共研細末,加食鹽少許,用蜂蜜或蛋清或人乳調為稀糊狀,用透皮貼外敷于肚臍孔處,連續貼敷7天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可溫陽補腎,適用于陽萎。
    2.露蜂房、杭白芷各10g。將二藥共研細末,用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填于肚臍孔處,外用透皮貼敷,隔日換藥1次,連續3~5次。可收斂止泄,適用于早泄。
    3.五倍子、龍骨各等份,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適量,以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肚臍孔,外以透皮貼敷,2日換藥1次,連續半月。可補腎固澀止遺,適用于遺精。
    4.麻黃適量,研為細未,米醋調為稀糊狀用透皮外敷臍孔處,每日1次,連續7~10天。可散寒通絡,適用于不射精癥。
    5.黃柏、知母、茯苓、棗仁各20g,五倍子30g,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g,加蜂蜜適量調為稀糊狀用透皮外敷于肚臍孔處,每日換藥1次,10次為1療程,連續2~4個療程。可清熱利濕,適用于前列腺炎。
    6.獨頭蒜1個,山梔子3個,食鹽少許,共搗爛為泥糊狀,用透皮貼外敷于肚臍孔處,每日1換,連續5~7次。可活血通絡,適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
    7.母丁香40g,研為細末備用。每次取藥末2g,置于肚臍中,外用透皮貼敷,2日換藥1次,20天為1療程,間隔5~7天再行下一療程,連續2~3個療程。可暖肝溫腎,適用于睪丸鞘膜積液。
    8.甘遂、甘草各等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g,用米醋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于肚臍孔處,再用透皮貼敷,每晚貼敷,次晨取下,連續7~10次。可收斂固澀,適用于男子滑精

    江浙南方地區常用貼敷配方匯集
    一、兒科
    1、口腔潰瘍
    熱癥用藥:大黃、黃連、膽南星、吳茱萸各等份;
    寒癥用藥:丁香、肉桂、吳茱萸各等份;
    寒熱交雜用藥:黃連6份、肉桂1份、吳茱萸3份;
    貼敷:雙側涌泉穴或天突穴
    2、手足口病
    用藥:大黃、黃連、紫花地丁各等份,冰片0.5g、加潘生丁;
    貼敷:雙涌泉穴;加口服王氏保赤丸
    3、風熱感冒型發熱
    用藥:柴胡15g、黃芩10g、葛根10g、羌活15g、生石膏15g、人工牛黃15、紫雪散、用安乃近針調和
    貼敷:大椎
    4、風寒感冒型發熱
    用藥:麻黃、桂枝、杏仁、甘草、荊芥、防風、羌活各等份;
    貼敷:大椎
    5、暑濕感冒
    用藥:杏仁、豆蔻仁、薏苡仁、滑石粉、淡竹葉、厚樸、通草、半夏各等份;加佩蘭、用藿香正氣液調和。
    貼敷:神闕穴
    6、小兒毛支
    用藥:黃芩7g、川貝7g、地龍7g、白術7g、懷山藥15g、云南茯苓15g、生南星5g、全蟲5g、僵蠶5g、甘草5g、蟬蛻5g;
    7、腸系膜淋巴結炎
    用藥:元胡、肉桂、敗醬草各1g,加鹽炒白胡椒0.5g;
    8、皰疹性咽峽炎
    用藥:大黃、黃連、吳茱萸各等份,冰片0.5g、用清開靈針調和;
    貼敷:雙涌泉穴
    9、流行性腮腺炎
    組方:大黃1g、芒硝1g、消炎痛4片,緩釋液調和。
    貼敷:患處(冷敷20-25分鐘效果更佳)
    10、小兒腹瀉
    寒瀉用藥:丁香、肉桂、附子、車前子、硫磺、吳茱萸各等份,白胡椒半份,姜汁2-3滴調和;
    熱瀉用藥:葛根、黃連、黃芩、黃柏、生白芍、生甘草、秦皮各等份,正氣水調和;
    秋季腹瀉用藥:生蒼術20g、炒白術20g、石榴皮20g、赤石脂15g、丁香5g、肉桂5g、吳茱萸5g,取3g姜汁、米醋;

    貼敷:肚臍
    二、疼痛
    1、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
    用藥:生川烏、生草烏、馬錢子、曼陀羅、當歸、川芎、獨活、火龍衣、麻黃、細辛、六六通(路路通)、大血藤、吲哚拉辛。
    貼敷:從大椎貼到中膂,五連貼,5分鐘止痛,一次見效。
    2、關節炎/骨質增生
    用藥:馬錢子、曼陀羅、三七參、龍血竭、當歸、川芎、川烏、草烏、細辛、燈盞花、大血藤(血竭)、伸筋草、骨質增生丸;用陳醋調和。
    貼敷:疼處一次五分鐘止痛,最多7天痊愈;若想3分鐘止痛,用利多卡因調和,另加雙氯芬酸鈉片。
    3、痛風
    組方:全蟲、土元、蜈蚣、地龍、黃木、制川烏、制草烏、曼陀羅、龍血竭、當歸、秋水仙堿片,用小蘇打調和。
    貼敷:足底涌泉穴
    4、肩周炎
    組方:生川烏、生草烏、燈盞花、馬錢子、生麻黃、雪上一枝蒿、吲哚拉辛、富馬酸酮替芬片、酮洛芬腸溶膠囊、賽庚啶片。
    貼敷:阿是穴;一次見效,三天痊愈。
    5、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組方:當歸、川芎、生地、菊花、防風、白芷、薄荷、丹參、紅花、石決明、石膏、浮萍、三七花、天麻;緩釋液調和。
    貼敷:直接從頸椎貼到腰椎,五連貼五分鐘止痛,一次見效。
    6、痛風性關節炎
    組方:大黃、芒硝、冰片、氫噻嗪片、秋水仙堿片18片、或舒筋活血片8片;用小蘇打水調和。
    貼敷:足底涌泉穴;治療一例,兩貼就痛止腫消。

    三、婦科疾病:
    1、月經不調(口服貼敷皆可)
    組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丹參、香附、元胡、白芷、田七、血力花、生花、雞血藤、一見喜(穿心蓮)、血見愁(夏枯草)。
    用量:0.5-1g
    貼敷: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三陰交、中膂,貼敷一次見效
    2、婦科炎癥(痛經)
    組方: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柿葉、兩面針、夏枯草、大血藤、半邊蓮、三棱、莪術、速效救心丸。
    用量:中藥0.5g-1g,西藥1-2片
    貼敷:關元穴、腎俞穴、中膂穴,三劑同用,即時止痛。
    3、急性乳腺炎
    組方:大黃、冰片、制乳香、制沒藥、穿山甲、呋喃西林、血見愁、日行千里、烏毛蕨;一次見效,最多三天全部好轉。
    4、子宮積液
    組方:茯苓皮、金錢草、澤瀉、木通、石韋、呋喃西林、一見喜(穿心蓮)。
    貼敷:關元、三陰交、沖門、腎俞穴、膀胱俞;一次見效。

    四、其他病癥
    1、帶狀皰疹
    組方:益康唑、更昔洛韋、炎琥寧、呋喃西林、VC、紫草、黃柏、苦參、火龍衣、日行千里(穿心蓮)、蒲公英、忍冬藤,用五福化毒湯(紫草; 升麻; 甘草; 蟬蛻; 地骨皮; 黃芩(酒炒); 木通;各等分水煎服)調和。
    貼敷:神闕穴、腎俞穴,一次見效,五天痊愈,不復發
    2、牙痛
    組方 :炎康靈、牙周寧、呋喃西林、吲哚拉辛、曼陀羅(洋金花)、川椒、細辛。
    用量:中藥0.5g-1g,西藥1-2片
    貼敷:大椎,(一止疼痛,當時見效)
    3、前列腺增生
    組方:呋喃西林、654-2片、大王、芒硝、非那雄胺片、竹林胺(鹽酸酚芐明片),用八正散調和。(八正散組成: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木通、大黃)
    貼敷:膀胱經5貼(大椎到中膂),水泉2貼,一天見效,3天痊愈。
    4、腎結石
    組方:金錢草、雞內金、柴胡、元胡、郁金、澤瀉、海金沙、丹參、川軍、芒硝、茵、陳、黃連、豬苓、白芍;內服。外敷此方再加:蜣螂、琥珀。
    貼敷:大椎到中膂六連貼,委中、涌泉,一次見效!用此方后多喝白開水效果更佳。
    5、濕疹
    組方:蛇床子、黃連、黃柏、白鮮皮、苦參、虎杖、紫花地丁、地膚子、扁蓄、茵陳、蒼術、花椒、紫草、青黛、冰片。
    貼敷:貼敷局部,一次見效。
    6、痔瘡
    組方:黃芪、白芷、白芍、當歸、川芎、冰片、升麻、長蟲草、火龍衣,各等份研磨調敷。
    貼敷:督俞穴、脾胃俞穴、中膂,三劑透皮同貼
    7、支氣管哮喘
    組方:桑白皮、桔梗、紫苑、茯苓、半夏、陳皮、米殼、川貝母、灸麻黃、杏仁、白前;用定喘針調和。
    貼敷:定喘穴、肺腧穴、膻中穴、中腕、神闕、大腸腧,一次見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2020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午夜男女爽爽爽影院在线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流白浆|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久久99热国产| 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合视频| 麻花传媒剧国产MV免费播放|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在线A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夂夂婷婷色拍WW47| 国精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深夜释放自己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 精品卡一卡二卡乱码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蜜柚|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 |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国产桃色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产一二三四乱码|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下|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377P欧洲日本亚洲大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97精品亚成在人线免视频| 午夜av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区色欧美另类图片|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综合一区|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情侣激情在线对白|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