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體微電影拍攝紀實系列 - 3D原理研究1本專題目的是為了和大家一起了解和學習3D立體拍攝的技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下面是我用佳能550D 50mm鏡頭拍攝的照片,所調整出來的立體效果!本文旨在交流這幾天學習的成績,貼出來的圖片僅供參考,也許你會發現看到后有點不舒服或者說“合不攏”、脹眼等,我會在文中做詳細解釋,不過立體效果是可以看出來的。 【左紅右藍格式】需要紅藍3D眼鏡觀看 ![]() 【左右格式】裸眼3D,需要使用“對眼神功”觀看,這個就看自己的功力了,無需帶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 ![]() 【原素材 左】 ![]() 【原素材 右】 ![]() 然后聊聊后期,那是相當簡單!我使用的ps調色,因為只是測試的單幀。調色就不用說太多了看下ps中的截圖就明白了。 ![]() 當然,如果是視頻素材,使用PR或AE都可以調色,不過我打算學習下Adobe的SG調色軟件。之后籌劃的微電影就是用這個調色試試。達芬奇感覺好高深,并且它的流程我還不太熟悉,所以不做參考。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哪個是左圖,哪個是右圖。這個需要你在前期拍攝時就要區分開來,不然后期會為了素材很頭疼。當然也是可以看出來左右的。 紅藍格式,用調色好的圖片導入AE,使用特效“透視→3D眼鏡”非??焖俚膭摻ê昧思t藍格式的效果。 ![]() 你可以通過“場景融合”來調整出入屏的效果。后面詳細介紹! 不過我買的紅藍3D眼鏡還在路上,還沒到,所以紅藍效果我暫時沒有辦法來說,但是我發到Q群里,讓有眼鏡的朋友看了下,立體效果還是有的,只是有點不舒服。這個因為場景布局的問題,后面一起交流下??偟膩碚f,效果還是不錯的。還有發展為3D立體視頻拍攝的前途。起碼未來一段時間,我有的忙了。哈~ 對3D立體拍攝的原理我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里:http://www./thread-18-1-1.html 我用的550D單反,50mm鏡頭。因為只有一臺單反,所以只能拍攝靜止的對象,并且微移后拍攝另一邊的畫面。 我用的承載的是斯坦尼康上的魔術手 ![]() 因為他的云臺上有標尺,方便調整微移。只是,沒有三腳架穩定。 ![]() 稍微實踐了下,當時使用的是50mm的鏡頭,距離被攝對象3M左右。通過公式:兩鏡頭中軸線間距 = 被攝主體到相機的距離 / 鏡頭焦距(全畫幅),但是百度了下550D相機并非全畫幅,換算過來,就是50*1.6=80mm的全畫幅鏡頭,所以得出 兩鏡頭中軸線間距 = 3 / 80 = 0.0375M。所以距離大概為4厘米左右,這樣就很簡單了,咔嚓 咔嚓 兩張照片就拍好了,在相機中就可以查看拍攝到的兩張照片,并且使用“對眼神功”可以立即看到立體效果,就是顯示屏太小了。 ![]() 默認最后拍攝的照片會在右下角出現,所以先拍攝左眼,再拍攝右眼。 作為測試,就是這些內容了。不過還需要了解一些其他的內容。 因為相機機身的原因,兩個相機鏡頭之間的中軸線間距是不可能和人眼間距一眼的。人眼間距大概5-6cm,就拿我的550D來說,機身長度為12厘米。我們來算下,如果兩鏡頭中軸線間距為12cm使用的550D 50mm鏡頭,那么被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為 12*(50*1.6)= 960cm,也就是9.6M。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兩臺550D相機并排放置,拍攝的物體需要距離相機9m開外,才是人眼所看到的立體比例。 當然,以上只是理論的。也不一定就是說9M內就沒有立體感。 打個比喻,用眼睛看你自個的鼻子。鼻子距離眼睛的z軸距離大概是眼睛距離一半都不到。這時候就不會有什么立體感,并且時間長了會頭暈。那么這個理論上的距離,僅僅是觀眾看片時最舒適的拍攝距離。所以說并排拍攝還是有可能的,只是放大了對象的體積。例如螞蟻和大象,他們的眼睛間距相差是很大的。 ![]() 解決間距的問題,就是垂直拍攝,看看下圖,你就曉得了(13-14萬人民幣) ![]() 看到這些東西價格,蛋都碎了。 這些都是拍攝人像等的裝備,如果要拍攝風景,那么兩個相機的間距就是用米來算了。這樣才會有立體感,同樣對于眼睛,如果觀看300米處的景物,是看不出來立體感覺的。相機也是一樣。除非,你的眼睛離得很遠,世界就會變小。注意,“小”只是說的對象體積變小了,并不是放大縮小的小。 看看我在網上找的這兩張圖,你就能體會到 香港_紅青(紅藍) ![]() 香港_交叉圖(對眼圖) ![]() 機身:兩臺尼康D300 鏡頭:17-55mm之25mm(相當于135全幅38mm) 拍攝環境:香港太平山頂,機位距左下角最近樓房直線距離約250米(于GOOGLE地球測量),空氣透視很差。右下角黑色部分為一山坡,距離機位約100米。 主要前景:左下角樓房。 兩鏡頭中軸線間距:6米 特別說明: 之所以不選取右下角山坡為“主要前景”,一是因為距離太近,二是因為基本全黑沒有細節(細節對立體效果的影響,后續貼會進行講解),三是拍攝時就打算后期對此山坡進行修改處理(后續貼再講解)。 鱷魚_紅青 ![]() 鱷魚_交叉(對眼圖) ![]() 最后是相機之間的夾角問題。這個我測試不出來,不好把握。有時候夾角大了,會有“合不攏”,感覺是亂的。不過我測試的那個單幀是沒有夾角的,基本上是鏡頭方向射線保持平衡! 還有就是我發現,在拍攝的時候,有些對象左做相機邊緣出現,右相機中看不到(因為微移),這樣合成出來的立體圖像看著會很不舒服。所以在拍攝的時候,需要盡量的保持畫兩幅面邊緣的物體的完整,哪怕不要,也不要這幅畫面有,那副畫面沒有,或者這幅畫面出現一半,另幅畫面出現完整的。 這個或許只能通過不斷的實踐,憑經驗決定場景布局。 同時前景、中景、和背景,他們需要合適的距離,如果相聚太遠,那么合成時,也會有“合不攏”的感覺,看著會暈。至于這個“合適”就看個人經驗了,我也沒具體測試過。 當然3D立體影片的剪輯和2D影片的剪輯也是不同的,不單單是2條視頻軌的同時剪輯。例如,3D立體畫面,如果有好幾個鏡頭的快切,那么觀眾會看的特別暈,不是內容上的暈,而是接受3D信息時,視覺上的不適應。 還有其它,這些都需要后面來測試。 |
|
來自: 昵稱cVZ45YVi > 《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