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為什么要殺岳飛 趙構是好皇帝嗎【導讀】趙構(1107年5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在位35年。趙構為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
趙構(1107年5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開國皇帝,在位35年。趙構為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后,趙構于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重建了宋朝,史稱“南宋”。趙構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隨后南逃至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權。 趙構扮演者 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苗劉兵變”,逼迫高宗退位,隆佑太后(宋哲宗孟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明授),宰相張浚平復叛亂后,趙旉退位,隆佑太后還政。 公元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禪位于宋孝宗,自稱光堯壽圣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武緯文紹業興統明謨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卒,年八十一,葬思陵。謚曰圣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加謚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統治期間,雖迫于形勢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并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精于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宋高宗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母顯仁皇后韋氏,生于大觀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八月丁丑日,賜名為趙構,授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 大觀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封為廣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進封為康王。趙構天性聰明,知識淵博,記憶力很強,他每日能讀誦書籍千余言,博聞強記。 趙構的臂力也很強,史書記載他能拉動一石五斗(約二百斤)力的弓(岳飛能拉動三百斤力的弓)。[2]南宋期間重用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奸臣,迫害打擊抗金將領和忠臣良將,但是在位期間生活比較節儉。 趙構是好皇帝嗎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圍開封府時,他曾以親王身分在金營中短期為人質。當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在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 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宋史·本紀》稱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宋廷令其率河北宋兵救援京師,但他移屯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繼又轉移到東平府(今屬山東),以避敵鋒。 宋徽宗和欽宗為金兵俘虜北去,他于次年五月初一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腦。南宋政權初建,他迫于形勢起用抗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趕走李綱,同寵臣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小人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一意享樂。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舊歷二月,金兵奔襲揚州,他狼狽渡江,經鎮江府到杭州。迫于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 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政變,殺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批宦官,逼迫宋高宗退位,史稱苗劉兵變。 文臣呂頤浩、張浚和武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復辟”。 他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對于抗金戰爭卻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 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溫州(今屬浙江)。 趙構 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離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紹興府(今浙江紹興)、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 金兵暫停南侵,宋高宗便抽調精兵鎮壓荊湖 、江西、福建等路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他雖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人分區負責江、淮防務。 但只把軍事部署作為乞降的籌碼,始終沒有收復失地的打算。他把金朝派到南宋進行誘降活動的秦檜引為親信,任為宰相,伙同秦檜加緊進行投降活動,竭力壓制岳飛等將領的抗金要求。 當紹興十年(1140)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宋高宗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又怕迎回欽宗后自己必需退位,于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斷送了抗金斗爭的大好形勢。 當時詩人林升在宿新住宿徐公店,在墻上提詩《題臨安邸》諷刺當朝的統治者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是:“昔夏后氏傳五世而后羿篡,少康復立而祀夏;周傳九世而厲王死于彘,宣王復立而繼周;漢傳十有一世而新莽竊位,光武復立而興漢。 晉傳四世有懷、愍之禍,元帝正位于建鄴;唐傳六世有安、史之難,肅宗即位于靈武;宋傳九世而徽、欽陷于金,高宗纘圖于南京:六君者,史皆稱為中興,而有異同焉。 趙構為什么要殺岳飛 趙構是好皇帝嗎 夏經羿、浞,周歷共和,漢間新室、更始,晉、唐、宋則歲月相續者也。蕭王、瑯琊皆出疏屬,少康、宣王、肅宗、高宗則父子相承者也。至于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余責焉。 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余,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況時危勢逼,兵弱財匱,而事之難處又有甚于數君者乎?君子于此,蓋亦有憫高宗之心,而重傷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當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師,內相李綱,外任宗澤,天下之事宜無不可為者。顧乃播遷窮僻,重以苗、劉群盜之亂,權宜立國,確呼艱哉。其始惑于汪、黃。 其終制于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甚而趙鼎、張浚相繼竄斥,岳飛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于來世之誚,悲夫!” 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 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 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趙構為什么一定要殺岳飛呢? 首先是宋高宗對武將的疑忌和防范。宋朝制度的特點,就是重文輕武,以文制武,認為皇權的最大威脅來自功大權重的武將。宋高宗在位的前10年,他和岳飛之間的關系是融洽的。 趙構 那時宋高宗求和不成,為了自己的性命和皇冠,不得不支持抗金,岳飛的才能和功勞又在其他將帥之上,因而成為宋高宗最器重的將領。岳飛升遷最快,后來居上,32歲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封為武昌開國侯。 他感激宋高宗,急于抗金功成,以為報答。1137年,接連發生的兩件事使他們的關系發生了轉折。第一件事是宋高宗決定把大將劉光世的淮西軍交給岳飛指揮,從而引動了岳飛北伐的雄心,后來又取消成命。 岳飛憤概辭職,不經宋高宗批準,擅自去廬山,為亡母守孝。宋高宗三次下詔,岳飛不返軍營。這種不合臣規的舉動,引起了宋高宗很深的疑忌。 第二件事是幾個月后,聽說金朝把宋欽宗的兒子趙諶送到汴京作傀儡皇帝,岳飛親自到建康上奏章,建議喪失生育能力的宋高宗立趙伯琮(即后來的宋孝宗)為儲,高宗立即駁回:“卿言雖忠,然握重兵于外,這類事體并不是你所應當參預的。” 張戒在《默說》中說,岳飛身為大將,“而越職及此,取死宜哉”。不久,岳飛要求增兵,高宗向左右大臣說:“寧與減地分,不可添兵”。岳飛急于北伐要求增兵,建議立儲,都觸犯了高宗的忌諱。甚至他留意翰墨,禮賢下士,也使高宗疑神疑鬼。 趙構為什么要殺岳飛 其次是岳飛反對投降,積極抗金,以“直抵黃龍”為最終目標。高宗為了實現“屈己就和”的政治目的,竭力壓制岳飛“提兵北伐”、“收復汴京”的主張。在得知金朝愿議和消息后,1138年三月,起用金朝派來的奸細秦檜為宰相兼樞密使,加緊投降活動。岳飛堅決反對,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譴責秦檜的賣國罪行;“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后世譏”。 1139年正月,議和告成,和約規定:南宋皇帝向金稱臣;每年送給金“歲幣”銀25萬兩,絹25萬匹;金退還陜西與河南之地并歸還宋徽宗的棺木及高宗的生母韋氏。高宗、秦檜歡天喜地大肆慶賀。 一面大赦天下,一面對岳飛等將領加官進爵,借以籠絡岳飛,使其不致反對“和議”。據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飛以議和非計,累表辭所進官”。 岳飛上書態度強硬,言辭激烈:“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勿宜論功行賞,取笑敵人。”堅決表示不愿意把自身和岳家軍卷入高宗、秦檜賣國投降的罪惡勾當之中。 反對議和的意見不被采納,岳飛極其憤慨地請求辭職,一次不行,兩次。這一年七月,金統治集團內部發生政變,實力派兀術掌握軍政大權,他反對把陜西、河南等地交還南宋,從而撕毀了和約。 投降求和是高宗、秦檜所急,而岳飛是反對投降,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的首要人物,且是手握重兵的大將,所以,在戰與降的問題上,雙方矛盾表現得尤其突出。 第三,兀術把殺害岳飛作為議和的條件是宋高宗殺害岳飛的直接原因。如果高宗僅僅疑忌岳飛掌握兵權,對岳飛反對議和不滿,盡可把岳飛罷官閑廢,與韓世忠一樣的下場。 趙構 1141年,在宋金議和的過程中,兀術通過南宋使臣魏良臣告訴高宗、秦檜“爾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且殺吾婿,不可以不報。必殺岳飛,而后和可成也”。 據參與陰謀的王次翁透露,當年二三月間,高宗“有誅飛意”。四月,罷岳飛、韓世忠、張俊三大將兵權,為投降賣國鋪平道路。依秦檜預謀,先由張俊、岳飛害韓世忠,再用張俊害岳飛。 而岳飛卻表示絕不參與謀害韓世忠的陰謀,他得知有人誣告的詳情后,立即派人飛報韓世忠。秦檜的圖謀沒有得逞。新仇舊恨使秦檜決定先對岳飛下手。而高宗急于向兀術表示信用、求和投降,在殺害岳飛這一點上,與秦檜一拍即合。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抗金業績是不可磨滅的。他自二十歲從軍,三十九歲被殺害,在抗金戰場上英勇奮戰了一生,理所當然地贏得了人民的尊敬,我們的子孫后代將永遠紀念岳飛,永遠唾罵殺害岳飛的無恥的民族敗類宋高宗、秦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