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現在的工作小組中,一共有9名菲律賓女同事,而其中就有5個是單身媽媽。 我們辦公室是菲律賓日漸龐大的單身媽媽隊伍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在首都所在的大馬尼拉區還是在外省小鎮,未婚媽媽隨處可見。她們可能自己都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過早地偷吃了禁果;可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身懷六甲去參加了最后一次考試;也可能是沒有做好結婚準備、自愿選擇獨自撫養孩子的一名都市白領。 菲律賓是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對于婚前性行為是嚴厲禁止的,并且信徒一旦結婚就不允許離婚。照理說,在這樣一個國家并不應該出現單身媽媽泛濫的情況。但吊詭的是,很大程度上,正是天主教教會對菲律賓政府及信眾強大的影響力,促成了龐大的單身媽媽隊伍。 羅馬天主教會根據《圣經?創世紀》38章中關于上帝殺死了在性交時將精液射到地上的Onan的記載,始終反對避孕和任何人工的生育控制,認為那是反生命的行為。由于天主教會的堅決反對,菲律賓一直沒有任何關于生育控制和確認公共避孕教育合法的法律。直到2012年12月,總統阿基諾三世冒著被逐出天主教會的風險簽署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部《生殖保健法》(Reproductive Health Bill)。該法案規定政府為國民提供計劃生育方面的信息,通過公立醫院等機構發放免費避孕用品,并在學校開設生殖健康和性教育課。法律雖然通過了,但執行起來卻仍舊困難重重:保守的學生家長們通過家長教師協會(PTA)向開設性教育課的學校施壓;民眾抵抗“安全套”的示威活動時不時在街頭巷尾上演…… 2012年8月,菲律賓國會通過《生殖保健法》(Reproductive Health Bill),民眾參加由馬尼拉大主教帶領的抗議活動 保守信徒在菲律賓大馬尼拉區Alabang街頭舉行反對生育控制的示威活動 教會一方面堅決反對避孕,另一反面又嚴格禁止墮胎,并且通過成文的法律確定了嚴苛的懲罰。于1930年生效的菲律賓刑法典明確規定墮胎等同于謀殺罪,根據法典第255條,“母親出于對名譽的保護而選擇墮胎,將被處以最短兩年4個月零1天、最長6年的監禁”。在宗教教義與法律的雙重限制下,菲律賓婦女一旦懷孕,就意味著要生下孩子。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宗教信仰與傳統道德的束縛,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女性很少,因此即便是在避孕與墮胎都被禁止的情況下,未婚單身媽媽的數量一直處在低位。二戰后,自由風氣開始在菲律賓滋長:美國自由文化對菲律賓的影響自不必說,70年代時任總統馬科斯的菲傭外出務工計劃加速了菲律賓與外界特別是西方社會的交流,外出務工的菲傭群體將更開放的觀念帶回了菲律賓。 情況發生急劇的變化是在2000年左右,互聯網的普及更多、更快、更全面地把西方文化帶到了菲律賓。標志性的事件是美劇《欲望都市》在菲律賓刮起一陣旋風,同樣說英語的菲律賓女性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而在此之后的十多年間,菲律賓未婚懷孕的人數迅速攀升。2012-2014年,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和菲律賓衛生部的資助下,菲律賓大學人口研究所(UPPI)對菲律賓15-24歲年齡段的人群進行了第四輪“年輕人口生育與性調查”(Young Adult Fertility and SexualityStudy)。調查結果顯示,15-24歲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中,33%有過婚前性行為,較上一個十年增長了23%;15-19歲的年輕女性中,有14%已經懷孕或生過一個小孩,同比增長了6%。而這樣的趨勢目前還在持續上升。 馬尼拉一所NGO診所里的家庭計劃課堂,醫療人員正在講解避孕套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教會對政府的強勢干預導致許多年輕女孩被迫成為了未婚媽媽,同時也有許多菲律賓女性在了解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后,自愿選擇成為單身媽媽。 除了教皇所在的梵蒂岡,菲律賓是世界上唯一還沒有離婚法的國家。兩夫妻如果實在過不下去了,只能申請合法分居,做到極致就是“撤銷婚姻關系”(Annulment)。無論是合法分居還是Annulment,對當事人來說都是一場漫長的折磨。辦理這些手續需要完成政府民政部門與教堂的兩套程序,提交以“堆”計算的文件,花費折合人民幣10萬元左右的律師費用,耗時少則一兩年,多則五六年。夫妻感情破裂后,如果在未履行上述法律程序的情況下自行分居,那代價就是“不能愉快地生活了”。首先是財產問題上可能糾葛不斷,其次是個人的情感問題也不得再“任性”。根據菲律賓刑法規定,已婚女性與除其丈夫以外的其他男人發生性關系,均屬于“通奸罪”,將被處以2年零4個月到6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已婚女性與丈夫感情破裂后,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與時間去辦理Annulment,那么她今后所有的私人感情生活都是高風險的。 可以說結婚對于菲律賓的女性來說意味著轉進了一條幾乎沒有回頭路的單行道,讓很多女性對婚姻望而卻步。越來越多的女性意識到結婚容易,可是一旦“嫁錯郎”,走出一段婚姻的路太艱難。所以在發現自己懷孕后,她們自愿選擇了單身媽媽的身份,不愿意只是因為孩子而結婚。比較美滿的結局是生下孩子后,仍舊和孩子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在長期的相處中培養起堅固的感情后雙方最終決定走入婚姻殿堂。 單身媽媽的身份所包含的辛酸與生活壓力自不必說,但即便如此,在菲律賓當前的社會與制度環境下,單身媽媽的隊伍仍舊呈不斷擴大之勢。在宗教的衛道士們還沒來得及注意到的時候,整個社會似乎集體忘記了過去對于單身媽媽身份的批判與歧視,留下一個尷尬的事實:宗教衛道士們希望通過影響立法等方式來捍衛婚姻的神圣性,卻無心插柳地讓單身媽媽的隊伍“柳成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