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鼎(1908——?)少將。字革固。湖北省沔陽人。1933年中央軍校第八期炮兵科、1934年陸軍大學第十四期畢業。1949年去臺灣。1963年以后,1962年退役。 張鳴欽(1898——1951)少將。字慎如。河南省汝南縣官莊人,保定軍校第九期步兵科,1949年5月隨張軫將軍在武漢金口起義。1951年春被判處死刑,終年53歲。后恢復政治名譽。 孔荷寵(1896--1956)中將。原名慶本,號介如、慶如,字固重,湖南平江人,生于1896年10月26日。1926年加入中共,并擔任要職。 1934年7月離開蘇區赴南昌投靠國民黨, 1941年參加第2、3次長沙會戰, 1955年2月1日在云南安廣被抓獲,1956年8月13日在北京公安醫院病故。 劉翼飛(1893-1967)字鑄宇,原名輔廷,又名一飛,別號覺僧。陸軍中將,保定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東北軍將領。 任泮蘭(1901——1958)少將。字畹九。山東省廣饒縣東雷埠村人。畢業于西北陸軍干部學校。參加第二,第三次“圍剿”。參加娘子關戰役,參加徐州會戰,臺兒莊會戰。后為共產黨做情報工作,北平和平解放后,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學習。。1958年7月17日在北京病勢。年57歲。 劉奎,曾用名:劉月庵,劉驛武;國民黨中將, 1949參加新疆和平起義,起義后任新疆哈密行署財務處處長(今哈密財政局第一任局長),1966年病逝于蘭州。 王鎮淮 陸軍中將(1890-?)字桐生,河北定縣人,陸軍中將行伍出身、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騎兵科畢業。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生于河北定縣(今定州市)。參加灤州起義。 理明亞(1903——1994)中將。原名石俊,字明亞,以字行。河南省密縣城西牛店鎮人。河南陸軍小學、保定軍校第八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畢業。1947年7月在山東鄆城被俘。1949年廈門戰役后去臺灣。1989年退休。1994年8月8日在桃源家中無疾而終。 盧望嶼(1896--1951)少將。又名治東,湖南江永人。黃埔軍校第2期步科畢業。1949年11月25日在湖南道縣投誠。后任解放軍零陵軍分區第2縱隊高參兼干部大隊大隊長,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學員。1951年5月在湖南江永被處決,1983年予以平反,恢復投誠人員名譽。 仵德厚 少將。字宏仁,陜西三原人,生于1910年。中央軍校高教班第9期畢業。1949年4月24日在太原戰役中被俘。1975年12月15日獲特赦。2007年逝世。 彭鞏英(1905—?)少將。湖南湘鄉人。黃埔軍校第2期工兵科畢業。參加淞滬會戰, 1949年8月在湖南迎接解放。后按起義投誠人員對待。 趙璣 少將(1906—?)生于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江西宜春人,字玉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三期畢業。1927年寧漢分裂后,在補充第六團任職,之后考入黃埔。1949年12月在四川郫縣參加起義, 朱為軫(1891——1950)中將。號映光,廣西省博白縣松旺鎮人。1909年入廣西陸軍小學就讀,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4年考入北平陸軍大學炮兵科深造。1946年后在廣州、上海等地賦閑。1950年在廣西玉林病逝。 廖行端(1898——1971)中將。字可莊。云南省大姚縣人。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畢業。1942年12月參加云南昆明和平起義。1971年11月7日病逝。 錢東亮(1901—1978)中將。字子皎,江蘇常熟人。黃埔軍校第3期步科、中央軍校高教班第2期、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2期畢業。1947年11月18日晉任陸軍中將,并退為備役。建國后在上海被捕,1975年獲釋,1978年7月在上海病逝。 沈克(1894--1961)中將。字公俠,河北清苑人,生于1894年11月8日。第16混成旅模范連第3期畢業。隨石友三討伐張學良,參加平漢路阻擊戰,參加武漢會戰, 1946年7月退為備役。1949年1月在北平迎接解放。 李振唐(1895--1977)中將。字紹晟,遼寧遼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步科畢業。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1977年2月19日在天津去世。 湯敏時(1888--1958)中將。原名永清,號遜甫,浙江東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步科畢業。1946年7月退為備役, 1948年11月辭職后返鄉,1949年拒赴臺灣,1958年病逝浙江東陽。 吳冠周(1885--1951)中將。1925年1月出任黃埔軍校第3期炮兵科中校教官,1947年1月29日晉任陸軍中將,退為備役。1948年12月辭職返鄉,1949年4月在浙江黃巖迎接解放。1951年3月在浙江黃巖被鎮壓。 馬法五(1894--1992)中將。字賡虞,河北高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8期炮科畢業。參加反蔣中原大戰,津浦線參加抗戰,參加徐州會戰, 1945年11月2日在邯鄲戰役中被俘,1946年1月獲釋, 1949年7月逃赴臺灣,任行政院顧問,1992年1月24日在臺北病逝。 劉世榮(1896--1969)中將。號芳圃,河北深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8期步科畢業。參加徐州會戰,11945年11月2日在邯鄲戰役中被俘。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 蔣燮卿(1901--?)少將。又名燮琴,字修誠,湖南武岡人。黃埔軍校第3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4期畢業。拒絕參加湖南和平起義, 杜淑(1894--1948)中將。號默庵,山東陽谷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1期畢業。1946年5月23日在河北東平率部起義,8月叛逃南陽,1948年3月病故。 李春初(1910--1995)少將。湖北漢川人。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7期步科畢業。1949年8月在長沙參加和平起義。后任武漢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1995年10月14日在武漢病逝。 楊子恒(1898--1961)中將。原名永時,曾用名渠統,甘肅靈臺人,生于1898年11月12日。甘肅警察學校畢業。1947年1月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10月赴香港從事反蔣宣傳,1949年3月返回北平參加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61年11月4日在蘭州病逝。 閻廣(1906--?)少將。山西天鎮人,生于1906年2月9日。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第2期炮科畢業。,1949年12月21日在川北參加起義。后任解放軍第2炮兵學校教員,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教員。 程汝懷(1888--1951)中將。號師轍,字仲蘇,湖北黃安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4期步科、陸軍大學第6期畢業。1946年7月退役,在武漢閑居,1949年加入民革,并拒赴臺灣,在武漢迎接解放。1951年在武漢被收審,同年在關押中病故。 魏自愚(1901--1970)少將。又名子玉,號敷濂,甘肅蘭州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9期炮科畢業。1947年2月退役,1948年在民盟甘肅省支部的領導下從事對國民黨軍的策反工作。 童元亮(1894--?)中將。號蓬溪,字志軍,浙江蘭溪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科、陸軍大學第10期畢業。1947年5月退役,1949年拒赴臺灣,在杭州迎接解放。 谷若虛(1897--1961)少將。名伏美,號尊吾,湖南桑植人。武漢大學畢業1949年12月受中共委派策動羅廣文起義。后入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高級研究班學習, 1961年在重慶病逝。 陳林達 少將 1925年11月入黃埔軍校四期步科1926年10月畢業。1948年1月被俘。 劉余三(1905--1990)少將。遼寧彰武人。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1948年11月1日在沈陽投誠。1990年7月在沈陽病逝。 李世龍(1881--1953)中將。原名云峰,云南鹽津人。貴州陸軍講武堂第1期畢業。1948年9月任中將后退役,1950年向湖南省安江縣人民政府報到登記,1953年在湖南黔陽病故。 劉其賢(1887--1951)中將。號思齊,貴州沿河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炮科畢業。1949年12月在貴州沿河投誠。1951年4月在沿河被處決。1985年3月撤銷原判,予以平反。 張熙光(1898--1978)少將。字佩文,河北大城人,生于1898年1月8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步科畢業。參加《塘沽協定》簽字會議, 1946年8月退役后在重慶郊區居住,1949年11月在重慶迎接解放, 1978年4月7日在河北大城病逝。 張慶余(1895--1963)中將。字賀軒,河北青縣人。陸軍大學特別班第5期畢業。1946年7月任中將后退役,在天津閑居,1949年1月在天津迎接解放。1963年9月18日在天津病逝。 高鴻文(1878--1959)中將。字漢杰,安徽蒙城人。安徽陸軍隨營學校畢業。參加長城抗戰, 1946年2月退役,1949年1月在北平參加和平起義。1959年秋在北京病逝。 戴慕真(1904--1972)少將。河北藁城人,生于1904年2月2日。黃埔軍校第6期工兵科、陸軍大學第10期畢業。參加忻口會戰,1949年11月在重慶迎接解放,并勸送子女參加解放軍。1972年12月10日病逝。 戴嗣夏(1895--1951)中將。號吉階,湖南寶慶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9期步科、陸軍大學第9期畢業。參加北伐,參加淞滬會戰, 1946年7月任中將后退役, 1951年4月在鎮反中被處決。 李實茂(1884--1967)中將。字荃蓀,湖北孝感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5期炮科、日本陸軍野戰炮兵射擊學校畢業。同盟會會員,參加南京保衛戰, 1946年退役在重慶閑居,1949年11月拒赴臺灣。 余際唐(1888--1964)少將。原名星躍,字蘊蘭,四川榮昌人,生于1888年12月6日。日本海軍水雷學校、日本海軍炮術學校、日本海軍工機學校畢業。同盟會會員, 1949年春參與策動國民黨軍起義,11月拒赴臺灣,在四川榮昌迎接解放。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1964年5月22日在成都病逝。 余亞農(1887--1959)少將。名振樞,安徽壽縣人,生于1887年10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1期肄業。同盟會會員,參加中原大戰, 1948年冬與中共地下組織一起工作。1959年10月16日在合肥病逝。 宋相成 中將(1901—1968)生于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四川巴縣(今屬重慶)人,號允功。四川陸軍軍官學堂、陸軍大學正則班第九期、陸軍大學兵學研究院第一期畢業。1950年1月在四川雅安被俘。1968年病逝重慶監獄。 余錦源 中將。(1906—1955)生于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四川金堂人,字匯淵。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三期畢業。1949年1月10日在河南永城投誠。8月27日在四川邛崍兵敗被俘。1955年病逝重慶獄中。 張猛(1894--1985)少將。號國森,原籍廣東新會,1894年1月20日生于越南海防。云南陸軍講武堂第13期騎兵科畢業。1949年3月拒留臺灣,返回南京迎接解放。1986年7月30日在廣州病逝。 李民欣(1890--1955)中將。原名殿瞻,字澤霖,廣東蕃禺人。兩廣陸軍中學畢業。參加討伐袁世凱戰爭, 946年2月參與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 1955年12月21日在廣州病逝。 舒宗鎏(1894--1976)海軍少將。滿族,字勉齋,廣東廣州人。廣州黃埔海軍學校畢業。參加淞滬抗戰,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發表聲明起義。后任國務院參事。1976年3月在北京病逝。 趙啟騄(1894--1964)中將。又名啟陸,字次驊,江蘇丹徒人,生于1894年2月12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科畢業。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1964年6月在北京病逝。 吳峻人 少將(1903—1960)生于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貴州松桃人,原名吳俊人,號峭谷。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五期工兵科、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三期畢業。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新繁起義。1960年12月在貴州松桃病逝。1958年被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 鄭祖志 少將(1906.10-1989.7.9)云南陸良南門街人, 1906年10月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云南陸軍講武堂第19期畢業。1946年5月30日,海城前線戰場起義,6月18日任民主同盟軍第一軍副軍長兼新一師師長, 1989年7月9日因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3歲。 陳光斗 中將(1895—1982)字耀山,河北獻縣陳堯京村人。畢業后進入直隸軍官教育團,長期在晉綏軍任職,參加北伐。1949年1月隨傅作義將軍和平起義。 陳式玉 少將(1890--1970)少將。原名碩儒,福建閩侯人。保定陸軍協和學堂畢業。長期在西北軍任職,參加西安事變, 1946年2月退役, 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1970年5月31日在西安病逝。 陳壽人(1911-1949)少將。字其椿,福建閩侯人。黃埔6期交通科畢業, 1949年從臺灣返大陸,于四川邛崍陣亡。 李康庵(1898--)少將。名康,河北高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8期炮科畢業。1949年12月在云南曲靖率部起義。 齊駿鳴 少將。(1908-1971)山西朔縣人,太原北方軍官學校畢業。參加平型關戰役, 1948年7月在晉中戰役中被俘。 王中柱 中將。(1904—?)湖南祁陽人,號震聵。中央軍校第三期畢業、高教班第期畢業、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一期畢業。1949年10月在逃往福建途中被俘虜。獲釋后返鄉定居。 劉德浦(1896--1979)海軍中將。字志南,福建建甌人。煙臺海軍學校第6期畢業。1925年7月赴美國海道測量局考察,并赴法國、德國、摩洛哥訪問; 1947年4月回鄉閑居,1949年建國后參加人民海軍建設。曾任海道測量局四級工程師,并參與長江口的勘測掃雷工作。1979年3月12日在上海病逝。 胡國賓(1909--1965)少將。字錦巖,浙江建德人。黃埔軍校第6期交通科、中央航空學校第1期、陸軍大學第12期畢業。1949年浙江省蘭溪人民政府自首登記,1950年春經上海、香港赴臺灣。 孫長勝(1879--1971)中將。字凱旋,山東禹城人,生于1879年2月10日。參加百靈廟戰役。1947年3月退役,此后拒絕出任軍職,1949年2月移居北平。 魏錫齡 少將。貴州遵義人。貴州陸軍崇武學校畢業。1949年12月7日在貴州普安參加起義。 王光煒 少將,字甌民,貴州遵義人,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1949年12月7日在貴州普安參加起義。 童元亮(1893--1960)中將。號蓮溪、慕陶,字志君,浙江蘭溪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科、陸軍大學第10期畢業。參加淞滬會戰。 1947年5月退役,1949年拒赴臺灣,在杭州迎接解放。1951年因歷史反革命罪入獄,1960年在獄中病故。 李家白(1892--?)少將。號仲青,湖南長沙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期步科畢業。1938年5月在魯南抗戰中兵敗,逃出后回鄉脫離軍職,1949年8月在長沙參加和平起義。 李本一 中將。(1902—1951)原名善寬,又名李廣。廣西容縣楊村鎮橫山關垌村人。廣西軍校第一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級班第一期畢業。參加滬戰。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期就讀畢業。 1949年同年12月16日俘虜, 李 毅 上將。(1892—1979),字強生,1892年農歷12月3日出生,廣西容縣楊梅鎮楊梅村人。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曾任黃興副官。后畢業于湖北陸軍中學、清河陸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日本陸軍特別班。解放前夕去臺灣。 1977年定居南寧。1979年7月30日因病在廣州去世,終年87歲。 黃經明 (1893--1976)中將。又名宗儒、天佑,廣西來賓人。1908年10月考入桂林陸軍小學堂,1913年考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后由該校轉入北京陸軍軍需學校,專修后方勤務專科。1943年辭職, 1956年加入民革組織。1978年在廣西梧州病逝。 蔣余蓀 少將(1893~1950),原名蔣士謙,字敬齋,廣西全州秦家塘區新山鄉錫福村禁山里(今屬龍水鄉百福村公所)人。桂林中學畢業后進香港皇仁大學預科班讀書。 陳 雄(1893-1974)1908年考入桂林陸軍小學,畢業后于1911年考進湖北陸軍中學。1914年入湖北南湖陸軍第三預備軍官學校。1916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7年在保定入伍半年后,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1949年3月,參加了民革組織。8月在民革南方委員會的指導下,參加策反工作。1949年底廣西全境解放,。1974年2月9日,陳雄在南寧病逝,終年81歲。 劉湘輔(1905--1951)少將。湖南常寧人。1947年11月任陸軍少將,并退為備役,1949年10月任解放軍湘南游擊隊第1縱隊1支隊副司令員。1951年在鎮反中被錯誤處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