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虎將”林月樵
在濟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之巔,蒼松翠柏掩映下,有一座立有石碑的烈士墓,安葬著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他就是被譽為“膠東虎將”的林月樵。 林月樵,原名姜宗泰,別名林德福、初召南、張之三, 1909年9月出生在山東省萊陽縣萬第鎮西萬第村一個農民家庭。192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學生(地下)黨支部書記、萊陽軍分區司令員,以英勇善戰而聞名膠東半島,被譽為“膠東虎將”。 萊陽鄉師顯虎勁 姜宗泰8歲上學,1923年考入縣立第三小學讀書,在五四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參加了學校成立的學生救國聯合會,被選為會長。1926年考入萊陽縣立初級中學,由于對學校當局和封建教育不滿,不能實現救國救民的理想而自動退學。1929年春,學校改組后,二次考入萊陽縣立中學,同年6月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反對當局罷免進步教師,多次組織學生進行罷課斗爭,1930年2月被學校開除。 1930年11月,帶著黨組織的委托,姜宗泰考入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時稱“萊陽二鄉師”)。他認識了“二鄉師”有名的“共產主義老師”、教務主任王衷一(又名王哲,后曾任山東省副省長),還結識了中共黨員教師張光良。在這些進步教師的影響下,他刻苦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等進步作家的書籍,自覺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他興趣廣泛,球場上、舞臺上、圖書館、閱覽室,到處都有他的身影。他善于團結同學,再加上敢作敢當、心直口快、好打抱不平,在同學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選為學生自治會負責人。1931年8月,他組織發動了反對膠東軍閥劉珍年無理逮捕學生、保證學生民主權利的罷課斗爭。“九一八”事變后,在王衷一等教師支持下,他立即聯合進步師生罷課一個月,建立了“學生抗日救國會”,組織抗日宣傳大隊,被選為二大隊大隊長,率領隊員赴農村和中小學進行抗日宣傳。這期間,姜宗泰顯示了自己特有的“虎勁”。他以游學的名義去海萊邊區組織貧農團、互濟會和師生聯合會等革命群眾組織,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發展黨的組織,壯大黨的隊伍,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他與同志們的努力下,萊陽鄉師被人們稱為革命的搖籃、萊陽黨組織的重要基地和膠東抗日救亡運動的策源地。 1932年秋,中共萊陽鄉師支部成立,姜宗泰任支部書記,帶領這個強有力的集體,在縣委領導下,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在校外,他們奪槍支,殺漢奸,貼標語,撒傳單,令敵人心驚膽顫。在校內,他團結其他黨員,帶領同學們成立讀書會,辦墻報,組織演講會、討論會,廣泛宣傳我黨的先進思想,并開展了“驅董運動”。 1933年春,軍閥韓復渠、劉珍年戰爭爆發,萊陽鄉師被軍閥部隊占領,師生們被迫離開學校,學生個人和校方財產損失嚴重,無法復課。不久,學校擴建校舍,省教育廳撥給學校一大筆補助救濟金,校長董鳳宸利用職權,營私舞弊,扣而不發,企圖侵吞學生那部分救濟金。此事敗露后,黨支部書記姜宗泰立即組織黨員,發動學生罷課,成立了“驅董委員會”,散發傳單,揭露董鳳宸的貪污行為。姜宗泰帶領“驅董委員會”同董風宸展開了面對面的斗爭,他向校方提出要組織請愿團到省教育廳解決問題,罷課達一周之久。校長董鳳宸做賊心虛,害怕事態擴大,被迫宣布發給每個學生補助救濟金15元,罷課斗爭取得了徹底勝利。1933年暑假前夕,姜宗泰被反動當局開除。鄉師三年,他的思想更趨成熟,為以后利用教師身份開展工作,并在斗爭中表現出超人的膽識打下深厚的基礎。 除奸懲霸展虎威 姜宗泰離開萊陽鄉師后,來到中共膠東特委做巡檢工作。1933年8月,姜宗泰被縣委任命為海(陽)萊(陽)邊區支部書記,在梁家夼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活動。是年9月,萊陽中心縣委書記張靜源召開會議,決定撤銷萊陽中心縣委,并解決黨內分裂分子徐元義背著萊陽縣委拉幫結派、另立“萊陽縣委”的問題。張靜源對徐元義進行多次批評教育,徐仍不思悔改。中共青島市委派李仲翔(即李林)到萊陽解決兩個縣委并存問題。經過協商,決定將兩個縣委合并,由張靜源任書記,宋化鵬、徐元義任副書記,監督交接工作由張靜源執行。10月的一天,張靜源到小徐格莊與徐元義研究工作,徐元義借機糾集同伙數人,將32歲的縣委書記張靜源殘殺于村東芹口溝河灘,并毀面掩埋。事后不久,姜宗泰奉縣委的命令,查清了徐元義的罪行,處決了另立縣委的徐遠義,及時清除了黨內的隱患。萊陽黨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恐慌,12月29日,國民黨青島公安總局第四分局派兵與萊陽國民黨縣大隊一起包圍了梁家夼小學,姜宗泰機智勇敢地與敵人周旋,打死了4名敵人,安全脫險。 1934年1月,中共萊陽縣委遭到敵人破壞,姜宗泰代理萊陽縣委書記,同年5月擔任中共膠東工委委員兼特工隊隊長,堅持對敵開展武裝斗爭,打土豪,除叛徒,籌措經費,將萊海地區武裝斗爭開展得十分活躍。他帶領特工隊,多次巧妙地奪取敵人的槍支與襲擊土豪劣紳,使海陽、萊陽兩縣的敵人聞風喪膽,談“姜”色變,呼之為“姜二虎”。當時,國民黨萊陽縣長梁秉錕派人到處張貼布告,在全省懸賞通緝姜宗泰,聲稱“凡捉到姜二虎者,賞大洋三千元”。 有一次,姜宗泰率幾個特工隊員進入萊陽城開展活動,被特務發現,梁秉錕立即下令全城戒嚴,挨戶搜查。由于姜宗泰的名聲威震敵膽,有的特務在搜查中即使發現其行蹤,也都躲開了事。因此他率領隊員串街過巷,與敵人周旋多時,終因城門關閉,不能出城,只好繞到老同學張旭東家。誰知尾追而來的特務,跟著要進張家搜查。在這萬分危急時刻,姜宗泰和隊員們迅速爬進張家過道頂上的閣子間,做好了戰斗準備。而前來搜查的特務在四周簡單地看了一下便匆匆離開。全城戒嚴第五天,張旭東借口做生意,花錢買通了門崗,將姜宗泰和隊員們化裝成商人才送出城門。 1934年2月的一天,姜宗泰利用萬第鎮趕集的機會,在萬第召開縣委會議,會議還未結束,被國民黨特務發現。此時,反動縣長梁秉錕派縣保安隊600余人將集市包圍,活捉“姜二虎”的喊聲迅即鋪天蓋地。危急關頭,在街上放哨的名叫林月樵的通訊員,急切地闖進屋內喊:“姜書記,快向東南突圍!”話音未落,通訊員就竄了出去,跑到一個高坡上,“叭叭”兩槍,高喊“我就是姜宗泰!”“我就是姜二虎!”邊喊邊提著槍向東沖去,終因寡不敵眾,最后被敵人當成“姜二虎”捉住殺害,并將頭掛在樹上示眾。為紀念烈士、懷念冒名頂替自己而犧牲的戰友,姜宗泰由此改名林月樵,他說:“姜宗泰已經被敵人殺了,活著的應該是林月樵。”此后,他以林月樵的名字開展工作、英勇殺敵而聞名膠東半島。 1934年9月,中共萊陽地下黨組織又遭破壞,根據中共膠東工委指示,林月樵與一部分黨員轉移到大連。到大連后,他主動承擔起黨組織重建工作,把由膠東轉移到大連的20余名黨員組織起來,成立了中共膠東(大連)臨時支部,先后擔任組織委員、支部書記。在他的組織領導下,黨員們在大連積極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人運動。先后在小崗子、香爐礁、黑嘴子、寺兒溝等地建立黨小組,發動這一帶工人同小崗子的警察、刑事、狗腿子欺壓百姓的罪惡行為進行斗爭。為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和撫恤因勞工死亡的工人家屬,他組織甘井子一帶黨員深入“滿化”等工廠的工人群眾中,發動工人群眾舉行聯合罷工,并取得罷工勝利。 1935年7月,林月樵發動了3000多名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反滿抗日大罷工,并組織10人代表組,與警方進行談判,迫使警方釋放了被捕工人,并賠禮道歉。10月,支部委員李元勛叛變,林月樵被迫離開大連,化名初召南,先后去濟南、青島、兗州等地工作。 馳騁疆場見虎將 1937年“七七”抗戰開始,林月樵冒險返回膠東,在蓬萊縣以開藥鋪為名,從事抗日服務工作。1938年2月,轉到膠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聯軍蓬萊游擊隊;后來被派去三軍干校學習。林月樵學習結束回部隊后,先后任連長、營長、團司令部參謀處長、膠東抗大教育長等職,與日偽軍拼搏于膠東地區,在著名的長沙堡等戰斗中,立下了戰功,為爭取膠東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2年春天,八路軍山東部隊在萊陽大夼發動了討伐膠東頑匪頭子趙保原的戰役。為消滅趙保原的有生力量,林月樵奉命率八路軍五支隊特務營(當時任特務營營長)在龍虎山阻擊趙保原主力。因為情況十分緊急,他接受任務后,立即率領全營急行軍,在敵人未到達之前,搶占了龍虎山頭。趙保原發現八路軍搶先占領了龍虎山,驚恐萬狀,急忙命其部隊向山上沖鋒,結果幾次沖鋒都被林月樵特務營打退。趙保原急眼了,親率督戰隊百余人,殺氣騰騰地大喊道:“只許前進,不準后退,無論是官還是兵,誰退就打死誰!”話音未落,就被林月樵率領的阻擊部隊擊傷,一頭栽倒地上。這次阻擊戰中,林月樵帶領全營將敵人死死地阻在陣地前,掩護八路軍主力攻克了趙部的大夼、憩格莊、濯村、迎格莊四大據點,繳獲了敵人的兵工廠、被服廠、糧庫等,殲滅和俘虜敵人2500余人,給趙保原部以沉重打擊。 1942年11月,日軍大舉向我膠東根據地殘酷“拉網掃蕩”。17、18兩天,日軍600多輛軍車突然駛入煙青路,沿路各據點增兵萬余人,迅速完成兵力的調動和展開。不久,日軍越過牙山向南推進,矛頭直指膠東軍區機關。膠東軍區參謀長賈若瑜曾經說:對于反“掃蕩”我們是有經驗的,但對“拉網掃蕩”的新戰法,講老實話卻是心中無數。當敵軍以重兵撒網形成包圍時,我們的處境很被動。許世友司令員于17日剛到職,就率領大家投入了反“掃蕩。21日晚,軍區機關自海陽戰場泊出發,沿馬石山西側向南轉移。軍區特務營(解放戰爭中擴編為團,即濟南第二團的前身)營長林月樵、教導員丁釗率全營及十七團一連,警衛著軍區首長和機關隨后跟進,進抵乳山口海灣東岸的海陽所隱蔽宿營。22日,煙青路各路敵軍自西而來,在招虎山地區和十六團展開激戰,炮聲隆隆,硝煙四起,國民黨暫編十二師配合默契助敵進攻。 許世友司令員、林浩政委和賈若瑜參謀長共同商定:立即掉頭向北連夜突圍,由軍區特務營營長林月樵、教導員丁釗率隊擔任前衛,十七團一營擔任后衛。行至夏村以北時,來自水道的大隊敵軍西去合圍馬石山,兩軍擦肩而過,幾乎發生遭遇戰。當我軍進至馮家村以北時,東海軍分區教導隊與進犯水道的另一路敵軍相遭遇,區隊長梁鳳崗率三排掩護撤退,正在無法脫身之際,特務營營長林月樵指揮部隊如同“虎兵”從天而降,“沖——呀!”“殺——啊!”一陣猛打猛沖,敵軍慌忙向西潰退,為掩護的部隊解了圍,真可謂百里長驅一夜間,狹路相逢勇者勝!軍區機關于23日晨,順利進至水道據點南側,在距敵數里的棘子埠村隱蔽宿營,宣告了日軍聚殲計劃的落空,保證了軍區機關對我全區反“掃蕩”的不間斷指揮。林月樵作戰不怕犧牲,英勇頑強,被軍內外譽為“林二虎”。 1943年春,營長林月樵和教導員率領兩個連護送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王彬、原五旅政委高錦純去山東分局。從膠東海陽、萊陽邊區出發,至清河軍區羊角溝附近,往返千余里,穿過數百里敵占區,與敵人斗智斗勇,勝利完成了護送任務。同年,又率領全營參加大生產運動,開荒種地,圓滿完成生產任務,涌現出許多英模人物,受到上級嘉獎。 解放戰爭時期,林月樵再振“虎”威 。他擔任北海軍分區獨立團團長,濱北軍分區參謀長,膠州軍分區副司令員,先后率領部隊參加了膠(縣)高(密)即(墨)戰役、萊陽戰役、萬第戰役、濰縣戰役、青島戰役和膠濟鐵路沿線的一系列戰斗,無論是擔任主攻,還是負責配合和阻擊,林月樵都敢打敢拼,沖鋒在前,圓滿地完成任務,為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了上級首長和廣大指戰員的贊揚。 新中國成立后,林月樵任萊陽軍分區司令員,在他的領導下,萊陽軍分區是當時膠東軍區的先進典型。首長說他有“虎”勁,群眾夸他是好司令。 多年的艱苦環境、事事親為的辦事風格、敢打敢拼的戰斗作風,使林月樵積勞成疾,于1962年7月因病去世。為緬懷這位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鞠躬盡瘁、頑強拼搏、奮斗終生、做出重大貢獻的革命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修墓立碑,安葬于濟南英雄山。 |
|
來自: 秦嶺軍事 > 《開國大校照片及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