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2013)》中收錄了3套無編號郵票(不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行或參與發行的郵票),筆者就有關發行情況做一探討。
一、普無號《工農兵和革命圣地圖案普通郵票》
普無號郵票共12枚,分四次發行。第一次于 1969年10月1日發行5枚,分別為“工”、“農”、“兵”、“延安”、“天安門”。第二次于1970年1月1日發行2枚,分別為“延安棗園”、“遵義會議會址”。第三次于1970年4月1日發行3枚,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女拖拉機手”、“人民英雄紀念碑”。第四次于1970年4月20日發行1枚,為“煉鋼工人”。這套郵票有諸多差異:①郵票圖幅有4種,分別為30mm×24mm、27.5mm×22.5mm、29.5mm×23.5mm、23.5mm×29.5mm.;②印刷版別有膠版和影寫版2種;③齒孔度數2種,分別為10度和11.5度,其中齒孔為P10的8枚郵票中發現6枚另有齒孔為11.5度的變異票。這套發行于“文革”期間的普通郵票,從選材、圖幅、版別、齒孔、設計風格等諸多方面都有差異,不像是同套郵票,這也反映出了那個特殊年代郵票發行的狀況。
二、《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國際體育集郵展覽(小型張)》
據《中國郵票史》(第九卷)記述:“郵電部還為第11屆亞運會國際體育集郵展覽發行小型張1枚,面值10元,發行量182.8萬枚。通過出售這枚小型張,為亞運會籌備部分資金。當時這枚小型張將供給集郵協會會員,無編號。后為管理方便,以‘普無號’稱之”(第169頁)。這枚小型張發行于1990年9月21日,其主圖是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盼盼,故集郵者俗稱其為“‘盼盼’小型張”。
199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首次收錄了這枚小型張,該版《目錄》在“關于郵票的分類”中有如下說明:“在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我國發行了一枚無編號的郵票(小型張)。由于到目前為止這種無編號郵票只此一枚,本目錄沒有單獨作為一類,權且將它歸入第七部分‘J’字頭紀念郵票,特此說明。”這枚無編號小型張被編排在“J字頭紀念郵票”的最后一項。1992年至1995年版《目錄》改為“按發行時間分年度順序編排,同一年發行的郵票分類別按編號順序編排”,“盼盼”小型張以“無編號郵票”類別單獨編排。1996年版《目錄》又恢復“按種類編排”,“盼盼”小型張又回到“J”字頭紀念郵票中,被編排在J.172M和J.173之間。從1997年版《目錄》開始,才給這枚無編號小型張加了一個編號——“普無號”,按發行時間順序將其編排在“普26”之后。新世紀版及2003年版《目錄》改用“普無號M”。 2007年版《目錄》的執筆人說明:“《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國際體育集郵展覽》小型張,許多讀者反映不應屬于普通郵票,不應劃入普通郵票中,而應屬于紀念郵票,我們接受了這個建議,把它歸入‘J’字頭紀念郵票中,作為無編號郵票處理。”2007年版《目錄》開始將這枚小型張以“無編號郵票”,編排在“J”字頭紀念郵票的最后。
時至今日,仍有郵文稱“盼盼”小型張為普無號小型張,將其歸類到普通郵票之中。顯然不能再稱其為“普無號M”了,按郵票類別這枚無編號小型張屬于紀念郵票。
三、《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小全張)》
這枚小全張發行于2008年8月8日,其上有2006年8月8日發行的2006-19《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一)》和2007年8月8日發行的2007-22《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二)》兩套系列郵票。在新郵預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目錄》中,這枚小全張均無編號。與該小全張類似的是J.172M《1990北京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小全張)》,J.172M中包括J.151、J.165和J.172這三套亞運會系列郵票,小全張的套號采用同日發行的第三組系列郵票的套號。盡管《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項目(小全張)》與第二組運動項目系列郵票不是同時發行的,似可比照亞運會的小全張采用最后一組系列郵票的套號標為“2007-22M”,但是這樣一來小全張的套號年份就與發行年份不相符合了。那么,可否仿照“普24甲M”《中華全國集郵展覽 ’89·北京》的方式,與同日發行的2008-18《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紀念》共有一個套號,標為“2008-18甲M”。如果不加編號,那么這枚小全張應該與“盼盼”小型張那樣,在郵票目錄中以無編號郵票編排。
《廣西集郵》2014年第2期(6月)第24頁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