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為什么一定考入大學?
每年的高考已經揭榜,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對于那些會讀書,能考試的學生,在考分面前自然為獲得高分而沾沾自喜,他們的父母們也為兒女“爭氣”而驕傲。 大學,在全世界都是少數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構,因為資源較少的原因,進入大學讀書,不僅數量有限,而且上大學的費用不菲。解決第一個資源問題,通常采用設立門檻的方式,比如入學知識考試,用分數線來控制入學人數,當然也有些國家會對有特長的人才設定特殊的入學標準;解決第二個問題,往往采取經濟限制,當然富家子弟會多點進入大學的機會,當然很多國家,為了鼓勵和支持年輕人中優秀人才,大學會設立獎學金,用于鼓勵學習成績優異人士入學;也有不少政府采取學生貸款方式,讓那些家庭經濟有些困難的學子,通過國家優惠的貸款政策,完成大學的學業。 有一個相當簡單的問題,年輕人為什么要考大學?! 進入大學讀書,畢竟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花費很大一筆資金,如果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獲得較高的學歷,就是希望通過高學歷來獲得社會的認可,以高學歷去與沒有進入大學的人士競爭工作機會。那么或許您會難以如愿的。 在社會大學生比例較低的時候,擁有大學的學歷或許會成為社會黨追崇一族??僧斏鐣艽髮W教育人口占就業人口比例達到30%以后,大學學歷在社會就業中的含金量就大幅貶值。除了一些特殊的專業,很多社會崗位,開始尋求就業者的工作經歷和工作能力。西方很多教育普及和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較高的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學歷,尤其高等教育的學歷,往往不是越高越好。很多國家獲得博士的比獲得學士的就業率要低,問題就是學歷在社會就業需求上,社會更需要的是實用的人才。 中國前三十幾年,尤其在90年代,社會強調干部四化,尤其知識化的標準,讓社會管理層的學歷水平迅速提升,而學而優則仕的現象,再次成為現代社會的表現,直到村官都要大學生了。而我們與此同時,看到隨著中國大學的數量的增加,大學城郵局成為社會的一種現象,大學畢業生在同年人中,城市應屆的高中畢業生,已經可以高達70%以上的水平。現在的現象,已經是對大學教育資源的競爭,社會所謂的一本,二本,??频?,各檔中的著名大學。 在國外幾年,考察了很多留學生的情況,發現中國培養的學生與在國外接受教育的學生,就業成功率相差很大。這絕對沒有什么就業歧視,因為您從他們求職的簡歷上就可以看出差異。國外學生的動手能力,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經歷,他們就業經歷在大學畢業前都是比較豐富的。而中國的很多學生,除了有些有簡單的暑期實習經歷,很少有那個讓就業單位感到可以滿意的經歷。比如,國外很多學生,他們會有義工的經歷,很多單位就是從他們的義工經歷中去判斷他們的社會責任性和愛心。很多學生有自己養活自己的打工經歷,這讓很多企業招聘人士會判斷他們的工作態度和對生活的態度。大學生缺少經驗,這往往成為我們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難度很高的焦點。尤其在國外留學的學生,當他們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去應聘,而處處碰壁以后,很多學生開始懊悔自己確實缺少工作經歷和生活經驗。 大學畢業,我們還是需要通過社會職業來養活自己。我們今天考入大學興奮的人們,你們的家長,是否更多地考慮過讀大學為了什么?曾經報道過北京大學畢業生賣豬肉,也看到過經過大學教育的中年人下崗了,更有人為了爭取到工作,大學畢業后提出不要工資,只要工作。這或許有社會就業難的問題,更關鍵有上大學與找工作的關系問題。大學畢業不是找到工作的必然條件,大學生就業能力也不是一定優于其它低學歷人士。讀過大學,多了一些生活的方式和工作深入的知識,可大學畢業畢竟只是獲得了高些的學歷,也只是您多了幾年的生活經歷。 一則富家子弟大學畢業后生活的實例。因為家中不缺他生活的錢,他認為自己是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目標就選定在自認為與專業對口,又有管理的崗位。可碰壁,再碰壁,人家就因為他沒有經歷而不給機會。父母通過關系,給了一個管理崗位,工作中也將他視為擺飾。當工作后的他,自尊心受到打擊后,離家出走,拿著2000元開始自己生活。發小廣告,到餐廳當服務員,住地下室,這些被看似底層的生活和工作,他還是不斷受挫,幾經被退。可那些經歷,讓他感覺到自己生存的不易,他看到了自己生存能力的不足,最后他去了一家快遞公司,那是為了獲得一個在集體宿舍睡覺的機會。他努力工作,從開汽車的他,到開三輪助動車,他的努力讓他在集體中突出,他被領導安排到快遞公司的管理崗位,協助公司管理。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什么?大學教育不是沒有用,大學畢業也不是就是資本,富家子弟也好,讀書尖子也罷,從基本工作開始,學會做很多倍認為很普通的工作,才能夠有社會認可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