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宋邵雍墓

(2009-09-11 11:29:56)
地址:洛陽市伊川縣平等鄉西村西部的紫荊山中
年代:北宋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邵雍(1011_1077),為北宋哲學家、易學家,有內圣外王之譽。創《梅花易數》,作《格物篇》,成《皇極經世》,有詩文《伊川擊壤集》,乃一代奇才。邵雍因云世后賜溢“康節”,世稱康節先生。少年時,潛心讀書,手抄《周易》。后又精研密八卦六十四卦圖象,領會真諦,建立了自己的“先天學”體系。宋仁宗時于洛陽津橋附近安居,將居所取名為“安樂窩”,自稱“安樂先生”。邵雍一生未任官職,常于天津橋頭占卜。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3月,邵雍去世,享年66歲。

墓前石牌坊系清乾十七年(1742)嵩縣知縣徐璣督工于舊坊遺址新修而成。石梁橫連四柱,石梁兩頭各有一石龍頭,有吞云吐霧、氣壯山河之勢,石梁之下嵌精石,中書
“安樂佳城”,既描繪墓地物華天寶之地利,也表述墓主修身處世之哲理。

墓地南北長89米,東西寬48米。墓冢高2米,周圍磚砌八角墻另有券棚式享堂3間、石牌坊1座。


享堂內“內圣外王”石刻(06年所拍)

冢前墓碑,上書"宋儒先生康節邵夫子墓".


所封“新安伯”.

墓道旁宋或者明代的石虎.

下圖為06年所拍...


墓前散落石刻與邵氏后人所立紀念碑刻....

邵夫子.....

墓地境域偏僻,群峰拱圍,草木茂盛,靜謐幽遠,確實為風水寶地,安樂佳城。
后記一: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謚號康節,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易學、哲學家和詩人。《宋史·邵雍傳》記載:“其先范陽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親伊水上,遂為河南人。”
邵雍祖籍河北范陽就是今天的北京地區,生于衡漳(今河南林縣),幼時隨父親邵古遷到共城(今河南輝縣),三十歲時隨父邵古隱居于洛陽伊川神蔭原西南(今伊川平等村),自稱伊川翁。邵雍的父親,名古,字天叟(公元985--――1064年),邵古的墓志銘記載:“堯夫侍親,往來洛陽,見山川水竹之勝,人情舒遐,遂于閑曠之地,架屋竹間,水流其門,浩然其趣,因自號伊川丈人。銘曰:世范陽,家伊川,神蔭原,原西南。”(參見《宋隱君邵子啟賢公諱古墓志銘》)。邵古以隱士浩然其趣,好古文奇字,喜研聲律韻類,著有《正聲》、《正字》、《正音》論等三十篇。
邵雍從小讀書非常刻苦,數年如一日博覽群書,冬天室內不烤爐火,夏天不用扇子,夜不就寢席,跋涉河、汾、淮、漢,遍游齊、魯、鄭、宋等地,了解了山川風土人情。他精研《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象》深奧的內涵,徹悟天地運化、陰陽消長之理。邵雍的詩集《伊川擊壤集》中的“擊壤”一詞,相傳是帝堯時老者伊奮《擊壤》歌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