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癥狀: 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也指對工作不負責任、敷衍了事,從不會主動去尋求突破和創新。現在這個社會競爭激烈,但總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按既定方針辦”,領導再怎么急于出成績、見效益,那也跟我沒關系,我就這么著了。 病理分析: 這種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真傻,也真懶。雖說也對生活有較高的要求,知道好日子過著舒服,但就是不愿意費那個勁。動腦子、花心思太累,有時間還是趁年輕多玩玩。 典型癥狀: 好像網絡從業人員比較愛這樣。一大批熱血青年投奔網站,似乎認定只要到了網站就離富翁不遠了。拿著少說七八千,動輒上萬的月薪,有一部分人還清醒,知道何時進、何時退。而另一部分是徹頭徹尾地暈菜了,什么裁員哪、納指降到一美元以下呀、某大網站被迫關張呀這么負面消息似乎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他們依然每天昂首挺胸地去上班,跟什么事沒有似的。 其實不僅網絡公司,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里都會遇到危機,有競爭的危機,也有失業的危機。所以,咱們腦子里要時刻崩緊這根弦,早做準備、多做準備,才不會在危機來臨之時抓瞎。 每天看看競爭對手的工作情況,給自己設立工作目標,干起活來也有動力。 典型癥狀: 看似與本質工作無關的東西,學它干嗎,又用不著! 從畢業的那一刻起,就放棄了學習新知識。只知道在工作中熬年頭,拼手段,卻不知道從源頭上補充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其他職業技能??偢杏X工作了可以一本萬利,在一個職位上坐吃山空。 典型癥狀: “狗攬八泡屎”(話糙理不糙),有機會就要兼職掙錢,腦袋都大了。 兼職既能把一個人的特長發揮到極至,又能最大限度地創收,所以很多人愿意做兼職的工作。如果有這個能力,機會又合適,無可厚非(國家明令不允許兼職的人員除外)。但如果一人身兼4職、5職,兼到頭暈腦脹的程度,肯定會有得不償失的一天。 典型癥狀: 凡事三緘其口,不問就不說,寧可讓好想法爛在肚子里。 當年我在一家公司做策劃部主任的時候,部門里就有一個這樣的同志,明明極為聰明,好創意一個一個往外面冒,就是不說,“你也沒問我呀!”開會的時候,她從來不主動發言,你問到她頭上,她也不會一次把所有的想法都說出來。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這樣的員工,請替你的領導考慮考慮,如果你處在他的位置上,你會怎么想?你是不是希望大家的勁兒往一塊使?你是不是希望人人都有好創意?你是不是要講團隊意識?
典型癥狀: 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新的、更高一層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機遇和承擔面前退卻,甘心自己做基礎的執行工作,害怕承擔更多的責任和職責,連一次新的嘗試都不敢。簡單來說,就是膽怯,怕自己失敗。 實用處方: 典型癥狀: 話里話外、明著暗著告訴同事:“我是XXX的人?!?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font-size: 18px;"> 沒有一個打工的人不愿意跟老板搞好關系,除非你自己當老板。跟老板搞好關系的基礎是什么?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得能練活兒,還要練得漂亮。但即便你跟老板關系再好,也別讓別人認為你把老板當成靠山,好讓別人不敢怎么怎么。 職場是個利益共同體,你跟老板再磁,他愿意為了你一個人而犯眾怒嗎?再說,你干活到底是給誰干的?不是給老板干的,是給自己攢本錢呢!萬一哪天老板走人了,你是不是又要挖空心思找一個新的靠山?靠山是會變的,而變化的靠山還靠得住嗎?
跟各層領導都處好是非常重要的,但千萬別讓人以為你是XXX的人。 典型癥狀: 讓干什么就干什么,讓做“一”決不做“二”,不會做也不想怎么怎樣才能做。 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也不能人人都是木頭吧?只有木頭才沒有自己的思想。一般而言,領導如果讓你做到1,他會點撥到0.5,但他希望你能想到2甚至3,做到1.5或2。假如你連想都不想,就那么照方抓藥似的做了,肯定不會出彩。領導喜歡的是創造性地理解,然后發揮,而不是“不動腦筋地傻傻執行”。 凡事多動腦筋,多學習別人的長處。 (文章來源:豆瓣,作者:傳奇?,由智哥整理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