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自行高炮中,首屈一指的當屬德國的“獵豹”自行高炮,該炮是當今世界上生產數量和裝備數量最大,戰術技術性能優越,結構最復雜,造價也最高的高射炮系統之一,開創了火力、火力指揮控制、電源供給“三位一體”自行高炮的新時代。 “獵豹”自行高炮于1973年設計定型,首批產品于1976年底正式裝備聯邦德國陸軍。到20世紀80年代初,德軍共裝備420輛。此外,出口荷蘭95輛,比利時55輛。 為了適應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的作戰需要,德國軍方早在80年代便對“獵豹”進行了技術改造,。改進后的“獵豹”可以一直使用到21世紀初期。 “獵豹”自行高炮采用“豹”1坦克底盤改進而成,便于實現底盤零部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主要用來跟進掩護裝甲部隊,也可射擊地面目標。機動性強,可在各種地形上高速行駛。整車的戰斗全重由“豹”1的41.5噸增加到“獵豹”的46.3噸,這說明一輛先進的自行高炮裝的系統、部件要比主戰坦克還要復雜。 “獵豹”的乘員為3人車長、炮長、駕駛員,表明其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動力裝置為MTU公司的10缸多燃料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610千瓦(830馬力)。傳動裝置為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行動裝置采用扭桿式懸掛裝置,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后,誘導輪在前。最大速度為6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 “獵豹”自行高炮的主要武器為2門瑞士厄利孔公司制造的KDA型35毫米機炮,這種機炮射速高、威力大、可靠性高,是一種成熟的產品。身管長為3150毫米(90倍口徑),每門炮的理論射速為550發/分。彈藥基數為對空320發,對地20發。它既可攻擊中低空飛行的飛機,也可攻擊輕型裝甲車輛等地面目標。火炮的方向射界為360°,高低射界為-5°~+85°,身管壽命為2500~3000發。配用的彈種有燃燒榴彈、曳光燃燒榴彈、穿甲燃燒爆破彈、曳光脫殼穿甲彈等。發射燃燒榴彈時最大射程12800米,有效射程4000米。通常的單發命中概率為15%,若想達到80%的命中概率,兩門炮應發射106發炮彈。 “獵豹”的火控系統包括搜索雷達、跟蹤雷達、火控計算機、輔助計算機、光學瞄準具、紅外跟蹤裝置、激光測距儀等,適應在各種干擾下持續作戰,具有三防能力。兩部雷達都是西門子公司的產品。 搜索雷達為MPDR-12型全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工作頻率在S波段,天線轉速為60轉/分,最大搜索距離為15千米,配有敵我識別裝置,可在靜止和行進間不間斷對空監視,并能將捕捉到的敵機信號自動傳輸給跟蹤雷達。 跟蹤雷達為單脈沖多普勒雷達,天線位于炮塔前部、兩門高炮之間,工作頻率在Ku波段,作用距離為15千米,可同時跟蹤多個目標。在不轉動炮塔的情況下,方位掃描范圍達到200千米。 似乎是羅馬尼亞獵豹 荷蘭“凱撒” 荷蘭軍方從一開始就參與了“獵豹”的研制工作。德國“獵豹”定型后,荷蘭軍方同總承包商克勞斯·瑪菲公司簽訂了95輛的供貨合同,1977-1979年間交貨,定名為CA-l自行高炮,CA是凱撒大帝(Caesar )的縮寫。 荷蘭“凱撒”的雷達為脈沖多普勒雷達,在搜索和跟蹤時使用同一個發射機,稱為組合式搜索-跟蹤雷達,結構緊湊,便于維修,抗干擾能力更強。后來,荷蘭軍方又將搜索雷達的活動目標顯示器改為數字式,將跟蹤雷達由原來的單脈沖多普勒X波段的單一信道改為雙重跟蹤信號,增加了Ka波段的圓錐掃描輔助手段,使雷達的性能更加提高。 ![]() ![]() ![]() 附:中國07式雙35毫米自行高炮 ![]() ![]() 中國95式4聯裝25毫米自行高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