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初期,日軍在南京實施了持續6周的大屠殺,給南京民眾制造了巨大的災難。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被日軍大肆縱火和搶劫,致使南京城被毀三分之一,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不過,少有人知的是,在200多年前的1864年,曾國藩指揮的湘軍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即現在的南京)后,展開了一場瘋狂的燒殺、掠、淫的大競賽,長達10余天。這次屠殺,是歷來南京災難中最慘烈的一次。屠城、焚燒城后,南京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了。 我們現在唯有通過當事人的記載,來揣想那場大屠殺的慘烈狀況。 曾國藩對這次屠殺倒沒有避諱,事實上,他是當做戰功來給清廷進行匯報和邀功求賞的。曾國藩如此記載這次屠殺:入城后,湘軍“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尸首如麻”,“城內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蕩盡,而貢院幸存”, “自五代以來,生靈涂炭,殆無愈于今日。” 曾國藩承認,這是五代以來是“生靈涂炭”最厲害的一次。只不過,在曾國藩的眼里,湘軍所屠殺的是太平天國將士(即他所稱的“賊”)。但是,在湘軍攻破南京時,城內的太平天國將士只有4000人左右。這部分將士,在巷戰中戰死一部分,趁混亂沖出城外一部分,還有千余人在李秀成帶領下為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了。所以,湘軍屠殺的絕大部分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的記載,也證明了湘軍屠殺的主要是平民。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中說:“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情殺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余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于四遠。其亂如此,可為發指。”這就是說,慘死于湘軍屠刀之下的,除了老人,就是婦女和兒童。這些人不可能是太平天國將士吧? 那么,這次屠殺殺害了多少人呢?曾國藩記載,“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三天就殺害了10余萬。實際上,這是相當保守的數據。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尸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這里的“伏尸百萬”,包含了攻打南京時雙方的戰死者,也包括湘軍在城內外屠殺的平民。截取一半來計算,湘軍在南京屠殺50萬無辜民眾,是比較有把握的,也較符合客觀歷史。 這次大屠殺給南京及周邊地區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皖南及江寧各屬,市人肉以相食,或數十里野無耕種,村無炊煙。”以至于后來李鴻章署理兩江,認為南京城需要百年方可恢復。 由于曾國藩在南京屠城十分殘暴,被人們稱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現在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我沒去過南京,不知道是否是真事。 1937年發動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1948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裁定作為甲級戰犯判處絞刑,12月23日零時在東京巢鴨監獄伏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讓南京城“伏尸百萬”的曾國藩在各種媒介上的口碑卻變好起來,甚至有成為“圣徒”的趨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