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陵灌園戰國時,齊國陳仲子的哥哥當了齊國的卿相,家中富有。但陳仲子認為哥哥當官不義,因此與妻子一起到楚國於陵縣隱居起來,稱自己是“於陵仲子”。 楚王早就聽說過陳仲子的賢名。打聽到陳仲子現在隱居在於陵縣,便派使者持黃金二千兩,到於陵來拜見陳仲子。 使者告訴陳仲子,楚王打算聘他為相。 面對金燦燦的黃金和高官的誘惑,陳仲子拿不定主意了,便找妻子商量。 陳仲子對妻子說:“楚王想聘我為楚國的宰相。如果我答應了,今天為相,明天就會富貴榮華享受不盡。但我又下不了這個決心,所以特地與你商量。你看怎么樣?” 陳仲子妻子聽了,說:“你現在讀書彈琴,樂在其中了。如果當了楚相,最多不過是吃得好穿得好罷了。但是,為了這穿好吃好,你就得時時關心著楚國的事情。現在處于亂世,災禍很多,當了楚相,說不定連性命都難保呢!” 陳仲子聽了,覺得妻子說的非常有理,便打消了做官的念頭,打發使者回去。 “請您先回,代我重謝楚王的好意。為相的事,容我再考慮一下,然后再稟大王。”陳仲子對楚王的使者說。 等楚國的使者離去后,陳仲子與妻子趕快收拾了行裝,逃離了他們原來隱居的地方。后來,他們找到了一位種菜人,幫他澆水種菜,繼續隱居下來。 后來,“於陵灌園”這一典故,用來指隱士逃名避世,堅守節操。(垚焱) 晉·皇甫謐《高士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