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營養衛。 【性味歸經】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 【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 【主治病癥】◎體虛欲脫,脈微肢冷。◎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羸。◎心悸失眠。◎陽痿宮冷。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肺、脾經。 【功效】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主治病癥】◎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頑痹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白術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病癥】◎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暈。◎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主治病癥】◎水腫尿少。◎痰飲眩暈。◎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效】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主治病癥】◎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主治病癥】◎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性味歸經】苦、酸,微寒。歸肝、脾經。 【功效】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主治病癥】◎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經。 【功效】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主治病癥】◎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赤芍酸寒,能瀉能散,破血通經,產后勿犯。 生地微寒,能消溫熱,骨蒸煩勞,養陰涼血。 【性味歸經】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主治病癥】◎熱入營血。◎舌絳煩渴。◎斑疹吐衄。◎陰虛內熱。◎骨蒸勞熱。◎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主治病癥】◎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須發早白。 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須黑發。 新媒體編輯: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