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周易·乾》說:“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李鼎祚《周易集解》說:“馬融曰:物莫大于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周易·坤》說:“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周易集解》解釋說:“干寶曰: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龍繇,坤以馬象也。”可知龍馬原來是指乾坤,指天地的。(周振甫《周易譯注》) 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尚書》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龍馬負圖出于孟津黃河古渡。伏羲在這里降服龍馬,依其背負的圖紋畫出河圖八卦,創立了最早的文字符號,結束了混沌蒙昧,開啟了華夏文明,被奉為人文之祖,成為中華文明的最早源頭。龍馬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在祖先的世界觀里,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易經》有:“乾為馬。”它是天的象征,代表著健康、善良、遠大、生生不息……《周易.乾卦》對此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們認為,龍馬就是仁馬,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長長的頸項,顯得偉岸無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邊緣有一圈彩色的鬢毛,引頸長嘯,發出動聽的和諧的聲音。這是多么神采駿逸的形象,多么瀟灑昂揚的身姿。祖先們在世界觀里已經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它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的代名詞《易經》中干脆說:“乾為馬”,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嚴、健康、善良、遠大、原始、生生不息……這就是孔夫子在《周易·乾卦》中總結的那句中國人代代流傳的最響亮的名言的由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的,這匹由我們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龍馬,雄壯無比,力大無窮,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風御雨,不舍晝夜。這不正是中華民族戰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動寫照嗎?不正是炎黃子孫克服困難,永遠前進的生動比喻嗎?不正是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生命意義的反映嗎? 馬又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千里馬是日行千里的優秀駿馬。相傳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常常騎著他巡游天下。八駿的名稱:一個叫絕地,足不踐土,腳不落地,可以騰空而飛;一個叫翻羽,可以跑得比飛鳥還快;一個叫奔菁,夜行萬里;一個叫超影,可以追著太陽飛奔;一個叫逾輝,馬毛的色彩燦爛無比,光芒四射;一個叫超光,一個馬身十個影子;一個叫騰霧,駕著云霧而飛奔;一個叫挾翼,身上長有翅膀,象大鵬一樣展翅翱翔九萬里。有的古書把“八駿”想象為八種毛色各異,分別有很好聽的名字: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其實,駿馬的神奇傳說都是在形容賢良的人才,切莫真的信為神話。周穆王的八駿其實比喻著他的人才集團,才華卓越,本領非凡,各自用特殊的能力在共同輔助周天子的天下大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