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腰傣 古滇國遺貴 花腰傣人自稱“傣雅洛”,意思是“遷徙中的落伍者”。這個美麗的民族來自何方,又要去何處,如今已無法確切知曉。有人言他們是古滇國的遺貴,也有人言他們源于古代的百越,還有人言他們是編織愛情的民族……
傣雅字面上的涵義就是“歷史上大遷移中被遺下來的傣人”。花腰傣據說是古代傣族南遷的落伍者,是滇王室的后裔。 花腰傣不信佛教,沒有文字,不過潑水節,保留著中國傣族在未接受印度佛教文化影響之前原有的文化狀況,如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其中又以原始農耕民族祭龍(求雨)和封建領主制時代的春耕禮最為典型。 “嫁衣一生的成就” 花腰傣是一個非常注重服飾的民族。據說,一個花腰傣女人從7歲就開始學習繡花,為自己縫制出嫁的新娘裝。而她的母親更是從她出生那天起就開始為她準備了。在新平有一個說法,如果一個母親生了兩三個女兒,那么她這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女兒們做嫁衣了。由此看來,一個花腰傣女人一生最杰出的作品,也可能是惟一的一件作品就是她們出嫁時穿的那身衣服。 除了嫁衣,花腰傣女人平時的裝扮一點兒也不含糊。尤其是她們的節日盛裝,衣服、銀飾、竹篾帽子,共同組成了一套正統的花腰傣民族服裝。這些衣服看起來好看,穿起來卻非常復雜。要想穿齊一整套衣服據說要花上一個上午的時間,而且是在一個有經驗的伙伴的協助下才能完成。單憑這一點,就讓人不得不相信花腰傣可能真的是那支掉了隊的百越貴族。 當然,花腰傣的女人們平時穿的衣服可沒有這么復雜。緊身背心和桶裙更能適應燥熱的氣候與繁忙的勞作。熱了就穿一件緊身內衣,一條桶裙。冷了就穿上無扣窄袖開襟短外套或加上幾條裙子。隨天氣的變化,脫穿起來非常方便。 相比之下,花腰傣男人穿的衣服就簡單多了,寬松的黑色對襟立領土布衣服顯得特別的精神、利落。 花腰傣的奇特婚俗 花腰傣的婚禮,大多數都在子夜舉行。新娘的母親向迎親的隊伍敬酒,媒人和迎親的婦女念著祭語將酒灑在地上,表示先敬大地祖先;喝下第二杯酒后方可進入家中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和女方親戚輪番敬酒。最后,新人來到父母面前,雙雙跪下敬酒告別,母女抱頭痛哭,難舍難分。之后,新娘的兄弟或親戚把新娘背到門外,讓迎親、送親的人簇擁而去。8個“小卜哨”扶著新娘來到公婆家門口,婆婆上前去為媳婦戴上“雞蓯斗笠”;小伴們有意把帽碰歪,讓婆婆再去扶正,反復嬉鬧,增加婆媳感情。 之后,新娘要跟著婆婆去牛廄給耕牛喂草。隨即在門口舉行隆重而充滿民族特色的婚禮儀式:一位老阿媽手持火把圍著新娘繞三圈,驅逐路上帶來的邪氣;二位老人為新郎、新娘“拴線”,祝福婚姻牢固;新郎用左腳踏在門檻上,新娘把右腳踩在新郎腳背上,老人拿著火把在他們腳上用水澆熄,表示赴湯蹈火不分離;夫妻同食蛋黃染的同心糯米飯團,共飲交杯酒,表示黃金白銀要靠夫妻同心協力用勞動去創造。然后到正堂去拜公婆,認親戚。與水傣不同,花腰傣對從妻居習俗沒有嚴格規定,即丈夫到女方家住3年,男方是否“上門”,由雙方商定。
花腰傣 花腰傣心靈手巧,手工技術較高,有織錦、刺繡、竹編等品種,這些都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花腰傣人民的審美意識,以及他們熱愛生活,善于美化生活的智慧。 花腰傣婦女善于刺繡,常言道:男人看田邊、女人看花邊,六、七歲的小女孩便能舞針弄線。她們多喜用黃、綠、紅、藍、黑、白等絲線織出花形、圖案豐富,結構精巧縝密,色彩搭配適宜的刺繡。圖案多為四葉菜、八角、荷花、魚尾、蜂翅等,這些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一草一木,都能在她們手下栩栩再現。絢麗多彩的花腰統裙,圖案豐富的花腰飄帶等都展示了花腰傣婦女的刺繡才能。它們色彩鮮艷、圖案多變,經常用作被面、床單、花腰帶、背籮帶、秧籮帶、背裳帶、挎包帶等。 花腰傣還善于編制竹制品,在眾多竹制品中工藝最精湛、最具有工藝美術價值的當推秧籮和斗笠帽。 秧籮原是花腰傣婦女出門必帶的物品,是用削得與紙一樣薄的金竹片和與頭發粗細的篾絲編織而成,這種細密的手藝令人叫絕,充分顯示了花腰傣竹編工藝的精深。秧籮口大底小、口呈圓形、底呈長方形,形似喇叭花、直徑約15厘米,高約30厘米。分里外兩層,內層由塊狀薄篾條編成,外層則由細如繡花針的細篾條編成,秧籮腰部編成各種圖案。織好后,少女們根據各自的情趣和審美觀,綴以各色垂纓和熠熠生輝的銀飾,以五彩帶系籮。整個外觀輕巧別致,令人愛不釋手。 花腰傣的斗笠帽,又叫雞縱帽,形似正開放的雞縱,帽頂中央有一小尖“塔”,帽沿略翹,戴在額頭上時,仿佛是反戴著。因此云南新十八怪把它列為十八怪之首,即“云南十八怪、斗笠反著戴”,真是名副其實。 萬物有靈 “花腰傣”信仰的是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即世間萬物都有靈魂,水有水靈、山有山靈、樹有樹靈、農作物也有其靈。人們的祭拜因此也變得多樣起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已經忽略了一些不太重要的祭祀。不過在一年的辛勤勞作之后,“花腰傣”全村人還是要進行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 在祭祀完之后,參加祭祀的人們便和請來的親戚朋友一道吃喝慶祝,夜越來越深,酒越飲越酣,全村男女老幼臉上都洋溢著喜慶,整條街的長宴像在夜色中舞動的長龍,預示著來年的豐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