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過春節寫對聯也作為“四舊”進行批判。1968年春節,絳縣城南中條山下某一陳姓父子倆,父親年近五旬,喪妻未娶,兒子二十大幾,因家貧沒有找下媳婦。父子倆在農業社,終日辛苦,還經常上山打柴,掙些零花錢,生活還過得去。過春節前,父子倆商量,去年門上沒貼對聯,今年寫一副。兒子根據自身打柴的實際,即編了一副。 父親聽后說,好!好!好! 兒子也說“好!好!好!可作對腦。”于是寫好,月盡貼在大門上,村人看后都說寫的符合實際也有趣味。可是,當年5月,上級布置加強無產階級專政,清理階級隊伍,實行“群眾專政”,村中一些造反派便揭發這家貼的對聯是攻擊文化大革命大好形勢,否定人民公社,給社會會主義臉上抹黑。父子倆都被揪出來,載紙帽,掛牌子,小會批,大會斗,游街示眾。定型為“現行反革命分子”予以管制,父子倆哭喊冤屈。后來,上面一位領導來村蹲點,了解事情真像,在落實政策中大膽予以糾正,使該父子恢復了自由。父子倆也由此出了名,在鄰村也有影響,都感到父子倆勤勞刻苦,兒子又有才,一姑娘主動向他求婚,結成夫妻,不久,其父也找到了一個好老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