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施一公院長在生科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大學的意義》,對一段話印象深刻:「我們清華人的奮斗目標從來不是、也不應該只是簡單地找一份愜意的工作!我衷心希望你們每一個人在追求小我的同時,心里也要有一個大我——即便在困境,也要有一個承擔起天下的雄心壯志。做事的時候要做到極致,不留下遺憾。生命就是體驗,既然體驗只有一次,何不做到極致?!」 我想起了浙大老校長竺可楨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做什么樣的人? 當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迷茫的時候,我會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的答案是能,但很難掙很多錢。 一個博士生畢業后的工資也許比不上一個金融本科生的工資,現實就是如此。很多人讀了本科,盲目地追隨考研大軍,他們以為這樣畢業以后就有一份好工作。高學歷的確有優勢,但同等時間投入下,也許賺錢還不如其他。 希望靠科研賺很多錢,這個夢想有點不實際。 當然要。 很多人剛開始讀研讀博的時候還是想著當科學家,畢業后人生目標就變成找一份高薪工作。也不是他們庸俗,衣食住行都需要花錢,一些家境較差的學生一畢業就要養家糊口。也不能責怪他們目光短淺沒有理想,沒有生存何談理想。 不食人間煙火,畢竟是少數。 很多人問我,你一個女孩子,沒有必要那么努力,為何還要讀研究生,被當成男生使,熬夜通宵很拼命,圖個啥呢?我覺得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對學術的敬畏。 當然這需要善意的理解和支持,否則很多人會說你都那么高學歷,就賺這么一點?怎么說都說不好,只能說關你屁事。 如今,財富已成為成功的象征,很多追求都量化成錢。個人認為如果只是為了掙大錢而工作,多崇高的工作都會變味。即使很窮,還可以有情懷地科研。如此,你不會貧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