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邁克爾.霍頓(Michael Hawton)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兩個孩子的父親,研究兒童心理已有25年,長期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 摘編自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新書《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兒童行為問題管理手冊》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個孩子被噩夢驚醒的真實故事,父親叫查理,女兒叫杰西卡。 父親的努力都化為徒勞。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有這位父親的遭遇?孩子情緒上來后,我們各種“好話”說盡都沒轍兒,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呢? 其實,當孩子對某些事情感到悲傷的時候,我們經常會: · 問問題:“你是不是很難過?”“那真的讓你不開心嗎?” · 給建議:“你看,我曾經在幾歲的時候也有這樣的遭遇……” 但是這些都不會讓你的孩子平靜下來,相反會讓他的情緒變得更糟糕。讓我們來看看這一過程。 1.問問題: 2.給建議: 3. 否認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飽受情緒困擾的時候,如果這位父親選擇情緒引導,而不是問問題、給建議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冷靜下來的可能性會大很多。 在情緒引導過程中,不問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提問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再正常不過的,不過,這樣做就阻礙了信息流動。如果我有許多許多感受要說,你卻問我是不是快氣瘋了,那我就得進入自己的內心審視自己的體驗。但如果你只是反映我表達出來的感受,比如“我能感受到你對于這件事情非常生氣”,那我就可以立刻回答“對,我快被他做的事氣瘋了!”我不用審視自己的內心就可以直接告訴你我的感受。 向孩子提問還面臨另外一個難題,那就是孩子可能不會有精準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詢問他們的感受,他們經常會回答“我不知道”“好”或者“壞”,這取決于具體發生了什么事情。最好是能去猜他們此刻可能的感受。事實上, 從問孩子感受到知曉孩子感受,這一步還是挺難的。我并不是這方面的天才,我確實花了一些時間學習這個,但慢慢地,它對我來說變得簡單了,我逐漸能感受到別人可能的感受是什么。 傾聽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著我們都要同意他們的觀點,只是承認他們當下的真實情緒體驗。有時,僅僅做到這一點就已經足以讓他們去自己解決問題了。 情緒引導的第一步:想象孩子當下的體驗 在情緒引導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就是想象孩子當下可能有的體驗。一個有效的方法是把可能的情緒聚集為一組,我把這稱為“情感組”(affect clusters)。一個情感組是一個人面對一件事所有可能有的感受。人們經常會在一件事情上同時體驗到多種情緒。我們可以把它類比為有許多切面的鉆石,每一面都是對于同一事件的相關感受。多數孩子都會在父母反饋出他們的感受時有良好的回應。 ![]() 找到合適的語言去描述孩子的感受 如果你想用情緒引導幫助你的孩子,你需要找到合適的詞語去描述他們各種可能的感受。記住這個過程要從陳述開始,用猜想的語氣向孩子說明他們可能有的感受。是的,只是猜想,而且作這些猜想也沒有什么問題。沒有人能真正理解或肯定別人此時此刻最真實的感受,但如果你猜錯了,他們會告訴你:“我并不是煩惱,而是非常非常生氣!” 情緒引導對處理負面情緒是有用的,比如生氣、沮喪和悲傷。它對處理孩子的正面情緒也同樣有用。在孩子非常開心、興奮或自豪的時候你讓自己融入他們的世界,不僅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而且還讓他們有了更多處理正面情緒的辦法。 為了幫助你對孩子的情緒做出反映式的回應,你可以把關于情緒和感受的詞和用來陳述的句式連接起來。下面的短語提供了多種方式,可以幫助你開始對話。盡管初聽起來有些生硬,但這是開始情緒引導的好辦法。只需要一些實踐和練習的經驗,你就可以將它們與孩子正在面臨的情境結合起來,到時候看起來就會自然多了。 值得家長們收藏和練習的句式 我能感受到你很(失落/煩躁/擔心/害怕/生氣)。 還有更多的句式: ——我知道他讓你(害怕),因為他真的很可怕。 ——如果那發生在我身上,我會覺得(被背叛)。 ——我能想象得到這件事情讓你快(發瘋了)。 ——剛才發生的事情讓你看起來(真棒)。 ——我聽說你(很愉快),真不錯! ——此時此刻,我想你看起來很(激動)。 ——我猜你對這整件事情感到很(失落)。 ——看起來你真的對他所做的事情感到(很苦惱),如果誰對我做了這樣的事情,我也會覺得很失望。這樣做肯定是不行的。 ——你看起來對這件事情的發生感到很(興奮)。 ——如果那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的話,我估計自己會(崩潰)。 故事后續:當查理調整了自己的溝通方式之后,情況出現了變化 查理:那個怪物可能還在這兒,所以你很害怕。 杰西卡:怪物很生氣,它在對我怒吼。 查理:我看出來了,你很害怕,它真的很嚇人。 杰西卡:它在房頂!它還沒有走,爸爸…… 查理:所以,它告訴你,它還沒有走。 杰西卡:它對我發瘋了。我不會給它我的貝塔(她的玩偶名),它拿不到貝塔。 查理:你在擔心它會帶走貝塔。我知道你為什么不想給它貝塔了。它太可怕了, 你怎么會給它貝塔呢?沒門兒! 杰西卡:爸爸,它帶不走貝塔的。 查理:我知道呢,親愛的。你想要保護貝塔,不讓怪物帶走。所以它沒有辦法帶走貝塔的,想都別想! 在這個故事中,女兒非常害怕、驚恐和擔憂,快被怪物嚇到崩潰,決心不能不管貝塔。查理對杰西卡的感受做了最合理的猜想,他的回應都建立在自己的猜想之上。他精心組織她能夠聽懂的語言,這讓她能夠把她自己的感受和查理的描述像我之前說的那樣連接起來。查理的回應并不是虛假的,而是真實的,而且讓杰西卡感受到爸爸理解她。查理的語調、關注點和話語都表明他在努力地置身于杰西卡此刻所處的狀態,陪伴著她所體驗的一切。 于是,他成功了。 《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兒童行為問題管理手冊》是新東方家庭教育中心獻給家長們的一份文化大禮。本書提供了一種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進行分類的實用方法,并針對不同孩子不同類別的行為,指導家長使用“刻意忽略”“釋放信號”“情緒引導”及“PASTA對話法”等策略和技巧,發展孩子的自控力,幫助孩子管理好情緒,從而改變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自控力,幫助孩子打開成長大門的一把鑰匙。少說,與孩子對話需要壓住火氣掌握技巧;多聽,用巧妙傾聽引導孩子合理釋放情緒。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當當網獨家發售,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預訂 |
|
來自: 海魂飛 > 《0101性格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