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發現了自己的“大表哥”!NASA表示,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發現迄今最接近“另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恒星運行。 這顆行星名為開普勒452b,和地球的相似指數為0.98,,直徑比地球大60%,公轉一圈是385天,“年齡”60億歲,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 “地球的大表哥”,你好!![]() “愚蠢的人類再見,我要回母星了!”“激動人心”的新消息一經公布,網絡輿論頓時炸鍋,平時不大關心科學話題的朋友也激動起來: “我們不再孤獨!” “活久見!”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愚蠢的人類再見我要回母星了?!?/p> “黑暗森林!外星人的攻擊正在路上!” “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是不是也還單身著……” 圖為開普勒452b假想圖。 ![]() ![]() 地球人能否“拎包入住”?開普勒望遠鏡發現“另一個地球”是否意味著人類有移民其他行星的可能性? 北京市天文館館長朱進認為,移民絕對不可能,人類現在沒有能力離開太陽系。開普勒只能觀測到行星的大小,以及距離恒星有多遠,所謂和地球類似的大氣、液態水、生物,這些開普勒都無法更進一步地觀測到。 而1400光年又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宇航局前一段時間剛剛公布冥王星的照片,為了拍攝冥王星,飛行器飛行了九年,而如果我們要是跨越1400光年的距離,從現在發射一個飛行器,大概要1億年之后才能到達。所以,不管行星上目前的情況怎么樣,移居跟遷徙的可能是沒有的。 ![]() ![]() 說好的外星人呢?開普勒452b在天文學意義上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科幻的意義上可沒有?,F在科學家連它是不是固態行星都還沒確定,更不要說有沒有水、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文明、技術有沒有發達到能攻打地球了。 科學家推測,開普勒452b可能是一顆固態行星。按照常識,生命出現在固態行星上的機會當然會多一點,但科幻電影里木星上的城市看看就好了。 就這樣啦?就這樣了。 說好的外星人呢?并沒有。 ![]() ![]() 獵星專業戶: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帶來“新發現”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是NASA設計,用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恒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也是世界首個用于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飛行器。它的任務就是回答人類長久以來的疑問: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于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3月6日發射升空,通過觀測行星“凌日”現象,在天鵝座和天琴座的約10萬個恒星系中搜尋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跡象。 圖為開普勒在銀河系中的“視野”范圍。 ![]() ![]() 那些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帶來的驚喜2013年曾有一顆代號為開普勒78b的太陽系外行星出了一陣風頭,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2倍,質量是1.69至1.86倍,應該是固態行星。然而其表面溫度比地球至少高出2000攝氏度,不適合生命存在。 2014年發現的開普勒186F直徑只比地球大10%,處于宜居帶中,但它的母星不是恒星而是一顆體積小、溫度低的紅矮星。 開普勒452b的綜合條件可能更像地球,比許多曾經占據媒體頭條的“地球兄弟”更兄弟一些。能達到這個程度的候選行星不多,包括2015年1月NASA公布的開普勒438b和開普勒425b,它們也處于宜居帶內、可能是固態行星。但這遠沒有到滿足大眾的科學幻想的地步,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普勒452b不算稀奇。 ![]() ![]() 換個角度來思考:讓外星人找地球讓我們換一種思路,如果地外生命和人類一樣對宇宙探索懷有好奇,它們會用什么方法發現地球? 可能觀測反光 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曾利用“深度沖擊”太空探測器,以地外生命視角從遙遠距離觀測地球。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利用鏡面反射原理,其他行星的“天文學家”可以借助地球洋面對光的反射,發現我們這顆藍色“水球”。 可能探測臭氧 由于臭氧在紫外線中容易被觀測,所以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指示器”。地球的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線,使地球生物免遭傷害,如同地球保護傘。來自其他星球的“天文學家”探測到大氣層臭氧,就能找到我們這顆宜居行星。 ![]() ![]() 換個角度來思考:讓外星人找地球讓我們換一種思路,如果地外生命和人類一樣對宇宙探索懷有好奇,它們會用什么方法發現地球? 可能觀測反光 200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曾利用“深度沖擊”太空探測器,以地外生命視角從遙遠距離觀測地球。研究人員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利用鏡面反射原理,其他行星的“天文學家”可以借助地球洋面對光的反射,發現我們這顆藍色“水球”。 可能探測臭氧 由于臭氧在紫外線中容易被觀測,所以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指示器”。地球的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線,使地球生物免遭傷害,如同地球保護傘。來自其他星球的“天文學家”探測到大氣層臭氧,就能找到我們這顆宜居行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