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其實是個復雜的病,老中醫也有失手的時候。最近,讀了幾本書,一是彭堅《我是鐵桿中醫》,一是高建忠的《傷寒闊眉》,一是朱進忠老的個人經驗。 頭痛先辨三陽經證是個好思路。三陽經頭痛,過去金元醫家提出過。同樣是陽經,也要選擇合適的方藥,這叫方證相對。每個藥有其特性,每個組合也有其特性。 1,與外風有關,或是誘因,或因之加重,發則游走,川芎茶調散主之;若大風前一天發作,大風過后痛止,脈沉者,腎風湯主之(朱老父親方)。此湯類少陰病之表陰證,麻黃附子細辛湯,但更平和也。麻附細湯有治經期高血壓頭痛之記載,其方配伍川芎和葛根。若因于濕,首如裹,苔白膩,身酸脹,可用羌活勝濕湯主之。 2,內傷頭痛,發病多端。可因氣虛清陽不升者,用補中益氣可也,而順氣和中湯最對證,其在補中益氣湯底上加川芎,白芍,蔓荊子,細辛等,也說明內傷頭痛也有伏風在內也。說到伏風,仲景在論中最精也,一般風入肝,伏風多入腎經也,因此有麻附辛湯。朱老父親組方:骨碎補、獨活、地骨皮,也有溫腎祛風之意也。 3,血虛頭痛,多因月經過多也,頭痛有暈,面白唇淡舌質淡,脈細弱,圣愈湯主之,若脈弦伴心悸、經期相關者,麻菊散可主之,或圣愈湯合柴胡龍牡法。或逍遙散可也。 4,肝陽(火)頭痛可有兩端,一端是肝腎陰虛為本,肝陽上亢為標,頭痛面紅脈洪弦者,天麻鉤藤飲主之,若頭痛口苦,尿黃熱,舌紅苔黃,脈弦數,肝膽實火也,龍膽瀉肝湯下之,后可調以天麻鉤藤。 5,瘀血阻絡,多有外傷史,如刺面晦暗,舌紫舌下絡青,脈澀,血府逐瘀湯主之。 6.寒厥頭痛,冷痛,劇則吐清水,舌胖淡津多,苔白,沉寒也,吳茱萸湯可也,合麻附辛更佳。朱進忠老用吳茱萸湯加歸芍也。
7,熱證頭痛,這里也是陽明頭部熱痛,口苦口渴,苔黃膩,小便黃,就要清熱止痛,用方清空膏。其組成很有意思:羌活,防風,川芎,柴胡,甘草,黃芩,黃連。而如果是熱證不明顯,只是經證,有兩個選擇,如果是有外感史,頸肩前額痛,可用葛根湯或是用桂枝加葛根湯;而有些是單純前額痛,脈沉不浮。 方用選奇湯。羌活,防風,,黃芩,甘草,半夏,生姜。 8,寒熱錯雜頭痛,寒熱相互矛盾者,用烏梅丸加減。高建忠認為此方可治療顛頂痛。 9,婦女經前頭痛,肝郁者,用宣郁通經湯;或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宣郁通經柴歸芍,香附梔芩郁金炒;甘草丹皮白芥子,經前腹痛并能調。傅青主的方子很多也是經方化裁而來。若經前或經期頭痛,偏寒者,溫經湯可用。 10,偏頭痛者因不同證候可采用不同方子,如宣郁通經湯、川芎茶調散,血府逐瘀湯等,甚者用散偏湯。散偏芎芍柴胡草,白芷白芥郁李香。方根還是經方也。 11,痰濁頭痛,與濕濁頭痛有相似之處,但病偏里,無表證,可用溫膽湯加減;若頭痛日久,氣血不足,十味溫膽湯加減可也。 12,鼻竇炎頭痛,可用網友加減頭風神方,即土芩芎芷草蔓荊,蒼耳辛夷辛桔梗,開竅泄濁鼻淵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