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屬性的影響 (1)人的生物學屬性是性心理產生的物質基礎; (2)人類的進化改變了性交的行為方式,從而促進了性心理的產生和發展; (3)從個體發育的角度看,性心理是性生理成熟的產物。 2.心理屬性的影響 豐富多彩的人類心理活動使人類的性關系早已脫離了動物界,變成了人的一種高級復雜的情感和心理活動。 (1)一方面,心理因素決定了以生理機制為內在驅動力的性會通過性欲望、性幻想、性夢、性情感表達出來; (2)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使性獨立于生物學本能之外,廣泛的反映和化解在各種文化藝術之中,如小說、詩歌、戲劇、舞蹈、音樂、美術、攝影、雕塑、服飾以及建筑設計等。 3.社會屬性的影響 (1)家庭環境的影響 兩性關系締結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故家庭因素對性心理的影響十分重要。家庭性環境對子女性觀念和性道德的特殊作用在于:一方面,對子女的性角色意識、性心理、性的是非、善惡、榮辱觀念的初始定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耳濡目染中,在潛移默化中,在無意識的示范和模擬中進行的,具有持久深入、具體細微、滲透性強、示范性強等特點。 (2)社會環境的影響 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對性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個體的性態度。長期在封閉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容易對性征變化持驚奇、恐慌等消極的心理狀態;而在開放社會成長的青少年,則會因為處于性信息無處不在的氛圍中,他們的性心理成熟較早,對性問題的態度比較坦然開放。特定社會的道德觀念、社會輿論導向,也會影響個體性心理的產生和發展,使其或按某種既定的模式出現,或逐漸的發生某種演變。 (3)同齡群體的性氛圍 同齡群體由于年齡和發育階段的同步和相仿,性問題、性關系成為他們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從而形成了小群體內部特有的性道德價值取向和輿論氛圍。群體中的性觀念和性規范并非代表每個人的意愿,但是個人對群體從心理上的依附和從屬,從感情上的親密和穩定,常常使他們服從小群體的性道德輿論,認同其道德價值,長此以往,小群體的性道德價值標準就內化為每個成員的內在的性道德觀。同齡小群體中的性道德輿論是一種強化和放大了的輿論,對其成員性觀念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常常超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因此,從不良小群體中獲得的性道德觀念,教育改造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反過來,如果從小群體入手來矯正不良的性觀念和性行為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
來自: maonana007 > 《性愛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