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一
莊子臨終時,弟子們準備厚葬他。莊子知道后笑了笑,幽了一默:“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槨,日月就是我的連壁,星辰就是我的珠寶玉器,天地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難道還不夠豐厚?你們還能再增加點什么呢?”
學生們哭笑不得地說:“老師呀!若要如此,只怕烏鴉、老鷹會把老師吃掉啊!”
莊子說:“扔在野地里,你們怕飛禽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螞蟻吃了我嗎?把我從飛禽嘴里搶走送給螞蟻,你們可真是有些偏心?。 ?/b>
莊子以浪漫達觀的態度和無所畏懼的心情,從容地走向了死亡。
二
心靈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識去灌溉,讓知識真正成為心靈的一部分,成為內在的涵養,成為包藏宇宙,吞吐大地的大氣魄。
修養心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
心靈的寧靜是一種超然的境界!高朋滿座,不會昏眩;曲終人散,不會孤獨;成功,不會欣喜若狂;失敗,不會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鮮花美酒,灑脫面對生活的刀風劍雨,還心靈以本色。
養心并不是非要有什么特殊的條件才能辦到,在生活中,只要我們能夠日日更新,時時自省,就能夠擺脫世俗的困擾,清除心靈的塵埃。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長久地擁有一顆健康純潔的心靈,也才能在塵世獲得屬于我們自己的幸福。
三
事物各有長短,關鍵在于運用到正確的地方。
書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卻不能躍馬馳騁,縱橫疆場;赤兔烏錐,能日行千里,但若將其放到屋里捕鼠,它們甚至比不上一只野貓;紫電青霜是天下聞名的鋒利寶劍,若借給木匠用來做工活,可能還不如一把普通的斧頭。
事物不在于完美,而在于是否發揮了正確的價值。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彼未娙吮R梅坡借梅雪之爭,告誡眾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是自然之理,不必過于執著。江河中的小水滴自知力微,所以積聚大家的力量,形成一股激流,努力沖過礁巖,才能激起壯麗的浪花;叢林間的小毛蟲自慚形穢,用盡全身的力量,奮身掙破蛹繭,變成一只蝴蝶才能翩翩起舞,享受絢爛的陽光。所以殘缺是生命的本質,也是世界的百態。
我們應該放寬自己的心態,包容殘缺,善待殘缺,欣賞殘缺,最后我們發現殘缺也是一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