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是鳥類世界的建筑工。其他物種利用草和樹枝筑巢,而啄木鳥則直接啄擊最粗的樹木,在樹干上鑿洞作為自己的巢穴,尋找蛀蝕樹干的獵物,并釋放樹干汁液。
但是這些鳥既不需要安全帽防止頭部遭受劇烈撞擊,也不用戴護目鏡防止木屑掉進眼睛里。它們自己有非常炫酷的方式來避免頭部受損和失明。
10. 啄木鳥預防腦損傷的措施
啄木鳥,從字面意思上看,它的生活就是使勁敲擊。就像一個人牟足了勁反復用頭撞樹,啄木鳥可以每分鐘敲擊樹干100次,敲擊速度高達每小時24千米(每小時15英里)。一個人撞上這么一次可能就要進醫院,但啄木鳥反復敲擊,平均一天12000下,卻能毫發無損地活上十幾年。
如此反復沖擊造成的減速力可達到驚人的1000G,會對這些鳥的頸部、骨骼和臉部造成極大的壓力。因此,科學家都想知道啄木鳥如何保護自己的頭部免受傷害。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強壯的頭蓋骨。迄今為止,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三個明顯的因素,即強大的頸部肌肉,靈活的脊柱和一根繞頭蓋骨一圈的舌頭,它們可以使啄木鳥抵擋對頭部的持續猛擊。
香港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觀察了啄木鳥的慢鏡頭,評估了它們的頭蓋骨并進行了計算機模擬,準確地了解了啄木鳥鑿擊樹木時發生的事情。具有支撐作用的骨骼環繞頭蓋骨一圈,稱為“舌骨”,像一條安全帶,保護腦部免受傷害,而上下喙長度不一致,也減輕了力量的傳送。
最后,頭蓋骨的某些骨骼具有海綿狀的板狀結構,可以分散傳入的力量,并減少可能作用于腦部的壓力。總之,盡管啄木鳥的生活方式特殊,但頭部和頸部共同發揮作用就可以使它保持最佳狀態。
9.啄木鳥擁有鋒利的尾部尖釘
啄木鳥擁有超常的身體彈性和攀樹能力。啄木鳥的尾巴長有鋒利的尖釘,可以插入樹干,特別適合在樹干上生活。啄木鳥利用自己獨特的爪子抓住樹干,尾巴則作為第三條腿,或“支架”,使它穩如泰山。
當啄木鳥強有力地釘在一棵樹上去尋找昆蟲或鑿出新巢穴時,它可以依靠尖利的尾巴制造出一個三腳架,起到杠桿的作用,保持穩定。尖釘加上那雙特別的爪子,讓啄木鳥可以牢牢抓住樹干或快速而輕松地攀爬。這樣,無論它的位置多么尷尬,或它鉆樹木的力量多么劇烈,啄木鳥都不會從樹上掉下來。
啄木鳥的尾巴成扇形散開時尤其引人注目,末端有很多尖角,與尾巴深層的寬羽毛截然不同。
8.機智的橡樹啄木鳥
為了消滅害蟲或者建個新窩,大部分啄木鳥會不停地敲打樹干。但是,廣泛分布在美國西部、墨西哥以及中美洲的橡樹啄木鳥明顯是個例外。這種鳥類雙眼寬闊,羽毛艷麗,活脫脫一個個馬戲團的小丑。由于偏愛儲藏食物和尋找伴侶,它們有著豐富的社交生活,工作自然也就懈怠了。在繁殖的季節,許多鳥類傾向于獨居,而橡樹啄木鳥則群居在一起,它們一起進食,一起繁衍后代。
在橡樹啄木鳥的領地內,它們會在橡樹上啄出數以百計的小洞來儲存橡樹果。這些成群的鳥兒會守衛它們的橡樹,或者稱之為“糧倉”,因為這是它們賴以生存的所在。當需要食物的時候,橡樹果就會從樹上被啄落下來。這個場景如同橡樹果被篩子篩下來一般,篩子則是布滿了彈孔似的樹干。有時候,房子也會被橡樹啄木鳥視為儲藏佳地,而門框則被它們啄得就像被槍擊了一樣。
7.地啄木鳥
大多數啄木鳥是根據它們所生活的樹來命名的,它們在特定的樹上捉蟲、打洞、筑巢。地啄木鳥的名字因此看起來是錯的。幽靈般的雙眼加上泥土色的羽毛里混雜著鮮紅色,與巖石、土壤的色彩相搭配;地啄木鳥在地上覓食,而非在樹上。這種鳥只分布在南非、斯威士蘭、萊索托地區,通常棲息在貧瘠的丘陵地區,那里分布著陡坡、草地以及礫石。
作為這些區域體型最大的啄木鳥,地啄木鳥(Geocolaptes olivaceus)能生長到30公分(1英尺)。為了尋找特別的美食——一種螞蟻,它們會仔細地搜尋巖石和開闊地區。盡管這種螞蟻已經足以為它們提供充足的食物,地啄木鳥也會吃些白蟻或者其他昆蟲。它們那長長的,伸縮自如又帶有粘液的舌頭能捕捉到細小的目標,還能把隱藏的昆蟲拽出來。
地啄木鳥是雌雄一起工作的,它們用強有力的鳥喙挖出地道,在堤岸里做巢,并將蛋下在土制的窩中。當蛋被孵化后,雌雄地啄木鳥則會一起將之前吃的昆蟲反芻出來,用來喂養它們的雛鳥。
6.對趾足
雖然鳥兒能展翅飛翔,但它們很難靈活地在樹木間跳躍。黃鶯的不等趾(第一趾向后伸,其余三趾向前伸)有助于它們行走、涉水、游泳抑或在樹枝上棲息。尤其是在黃鶯棲息時,不等趾能將它們緊緊地固定在枝干上,讓它們即便在熟睡中也不會掉落。
盡管啄木鳥的腳趾有別于黃鶯,但它們同樣可防止其從樹上跌落。與黃鶯迥異的是,啄木鳥有一雙對趾足——如同照鏡子,兩個腳趾向前伸,兩個腳趾向后伸。當啄木鳥用鋒利的爪牙抓住樹干,企圖向上跳躍時,帶尖刺的尾巴是防止它掉落的另一武器。啄木鳥利用它有力的喙在樹干上鑿孔時,兩個向后的腳趾和帶有尖刺的尾巴能很好的將其固定在樹木上。
5.吸汁啄木鳥和蜂鳥的雙贏關系
在北美森林,有四種類型的啄木鳥:威廉姆森啄木鳥、黃腹啄木鳥、紅頸啄木鳥和紅胸吸汁啄木鳥。吸汁啄木鳥在某些特定的樹木上鉆孔來吸取樹液,并捕食被樹液吸引而至的小昆蟲。這類啄木鳥與蜂鳥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互利關系。蜂鳥跟隨著吸汁啄木鳥,在它們鉆洞吸取樹液的樹木上覓食果腹。
對于吸汁啄木鳥來說,蜂鳥能趕走那些覬覦樹液的大型鳥類,將食物留給自己。盡管許多鳥類對樹液垂涎欲滴,但無奈它們沒有恰當的喙自行鉆洞。
蜂鳥依賴花蜜中的營養物質而生存。然而,在春天它們向北遷徙時,寒冷的天氣會推遲花期,這就導致了蜂鳥所需營養物的短缺。而由于樹液與花蜜的組成成分相似,樹液自然就成了花蜜的絕佳替代物。和花蜜一樣,樹液富含營養,包含大量糖分、礦物質和氨基酸。
吸汁啄木鳥只在春夏鑿洞,當樹液趨干,它們就吃昆蟲、堅果和水果充饑。
4. 仙人掌專家
希拉河啄木鳥 (Gila woodpeckers)生長于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的沙漠地帶中。它們以樹形仙人掌 (saguaros)為賴以生存的居所和食物。這些樹形仙人掌高度可達13米,周長可達足足三米之粗。這種啄木鳥身長約25厘米,身體多為棕色,背部布滿醒目的方格花紋,臉部呈現紅色。除了捕食昆蟲之外,它們還以仙人掌的果肉和漿果為生。
希拉河啄木鳥有厚厚的喙,可以用來消滅樹形仙人掌上的昆蟲,移除受損的組織細胞,因此它們對保持仙人掌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一年,它們都會開發新的巢穴。在它們離開原來的巢后,一些其他動物可以用這些鑿出來的樹腔繁殖后代,比如姬鸮、嚙齒類和爬蟲類動物。由于人類侵入了它們的沙漠生活區,希拉河啄木鳥已經適應了環境,進化到可以像蜂鳥一樣安然享用飼養員們準備的花蜜了。
3. 對橫飛木屑的保護措施
除了有作為支撐的尾巴和起到加固減震作用的頭蓋骨之外,啄木鳥還有長在鼻孔周圍的柔軟的毛發來保護它們的鼻子遠離傷害。它們還有特殊的氣囊來阻止灰塵靠近鼻孔。當啄木鳥在樹上鉆孔時,這些身體特征就變得極為有用,因為鉆孔會產生很多木屑和殘片,在腦部周圍四散橫飛。
生長在北美的身形最小的啄木鳥叫做絨啄木鳥,身體通常只有15厘米長,而它們擁有最明顯和相對最長的鼻毛。它們的背部呈黑白二色,而僅有雄性絨啄木鳥在后腦勺處有一塊紅色印記。這個種群遍布整個美國,從佛羅里達到阿拉斯加。
關于在鉆洞時如何保護眼睛免遭飛起木片的刺傷,啄木鳥們都有另外一個高招。它們擁有一個叫做“瞬膜 (nictitating membrane)”的第三層半透明的眼瞼。當它們的喙快要接觸到木頭的一瞬間,這一層眼瞼會立刻緊閉,而眼睛依然可以透過“瞬膜”看見前方。這樣一來,“瞬膜”在眼球周圍移動的同時,也順便清潔了眼睛。
2.食蟲鳥
路易斯與克拉克在19世紀初領導的遠征考察是第一次探索美國西部的活動,在此期間,一只黑色閃光的、引人注目的劉氏啄木鳥(Lewis’s woodpecker)在眾啄木鳥中脫穎而出。當地的居民用松樹或橡樹來開拓疆域和公用場地。劉氏啄木鳥有鉆孔的本領,但它們鉆孔主要是為了找個用來居住的洞,并不是因為想吃蟲子。
然而,劉氏啄木鳥可能會吃樹上的昆蟲,但更多時候是待在枯木上或桿上注視著,然后飛出來捉住這些昆蟲作食物。秋冬季節,這些啄木鳥就吃橡樹子、水果、種子和其它堅果。
美國最大的啄木鳥有28厘米(11英寸)長,劉氏啄木鳥比其它啄木鳥更善于飛行。它滑行能力非凡,并且能較慢地扇動翅膀,這讓它飛起來比其它啄木鳥更像一只麻雀。
1.歪脖的巫術
除了一些奇怪的特性,歐亞的“歪脖”還會扭動頸部,發出像蛇一樣的嘶嘶聲。它的學名叫蟻鴷,意指它有巫術,就好像這種鳥會給人們帶來厄運。歪脖的兩個物種都有尋常的雜色羽毛和較小的身體,看起來更像麻雀而不是啄木鳥。它們的食物幾乎都是螞蟻,歪脖能夠從腺下分泌出大量厚厚的粘液用來捕食。
歪脖在森林里筑巢,有時也在地面捕食。當它受到威脅時,它會把頭扭轉180°面對它的敵人,發出驚人的像蛇一樣的嘶嘶聲。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自我防衛給人一種被下咒的感覺,所以歪脖的研究者也在它念咒的時候默默祈求保佑。現在,由于棲息地不斷流失,歪脖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冬天,歐亞的歪脖就遷徙到非洲去。
翻譯:土遁的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