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犧牲的有六人: 楊靖宇(一軍)、王德泰(二軍)、趙尚志(三軍)、夏云杰(六軍)、陳榮久(七軍)、汪雅臣(十軍);被錯殺的一人:祁致中(十一軍)。 活到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有二人:李延祿(四軍)、周保中(五軍)。 叛變的二人:謝文東(八軍)、李華堂(九軍)。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因被叛徒出賣,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濠江縣三道崴子壯烈犧牲。 王德泰,“九·一八”事變后,投身抗日。1932年,任延吉縣反帝同盟組織部長。1934年,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政委。1936年11月在撫松縣戰斗犧牲,時年28歲。 趙尚志,遼寧省朝陽縣人,1932年到巴彥游擊隊工作,1933年創建珠河反日游擊隊。1934年后,歷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等職。1942年,在作戰中受傷被俘壯烈犧牲。 李延祿,號慶賓,吉林延吉人。16歲投入東北軍,1931年入黨。“九·一八”事變后,參加抗日義勇軍。后他改編救國軍為中共直接領導的抗日游擊隊,任總隊長,后改稱為東北人民抗日革命第二軍,任軍長。1936年奉共產國際中國代表團之命赴蘇聯、后到延安匯報東北抗日聯軍戰績。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抗戰勝利后,隨八路軍入關重返東北,任合江省省長。建國后任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副省長等職,并參加了第一屆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1985年病逝。 周保中,原名奚李元,白族,大理人。周保中15歲從軍,曾在云南講武堂學習,1926年他到廣東參加北伐革命,任過副團長,于1927年7月在武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底,黨派他到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九·一八”事變后回國,赴東北參加抗聯領導工作。歷任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吉東省委書記、中共東北委員會書記等。抗戰勝利后,周保中擔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遼軍區司令員,吉林省政府主席。解放后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書記,云南大學校長等。在“八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64年2月22日,逝世于北京。 夏云杰,山東省沂水縣人。1933年,創建湯原反日游擊隊。1936年,曾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同年11月,遭敵人襲擊,身負重傷后犧牲。 陳榮久,黑龍江省寧安縣人。“九·一八”事變后,由東北軍投奔到抗日救國軍,任新編第五連連長。1933年任東北抗日救國游擊軍副官,1936年從蘇聯回國,組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任軍長兼第一師師長,1937年在與日偽軍戰斗中犧牲。 謝文東,原遼寧寬甸人,滿族人。1920年全家逃荒到合江省(后并入黑龍江省)依蘭縣,1934年,領導了家鄉土龍山反抗日本鬼子的幾萬農民暴動,并組成了抗日的“民眾救國軍”,謝為總司令。后“民眾救國軍”改編為中共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謝任軍長。 李華堂,擔任抗聯軍長時年齡為48歲。遼寧人,“九·一八”時是吉林駐軍的一名營長,因不愿當漢奸,率部抗日成立了“中國自衛軍吉林第二支隊”,后接受中共領導,并加入中共。1935年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李任軍長。1939年7月,抗聯九軍受挫,由于日寇與偽滿軍討伐隊“追剿”,1939年7月19日,李華堂身邊僅剩部屬5人,又遇敵軍鄧云部的一個密探并為其認出,經密探說服,饑餓疲乏且已生“沒法了”心情的李華堂,便同意投降。第二日李華堂帶其妻李素珍及部屬5人出山降敵。后來,到佳木斯做了一個叫“三江”的公寓經理。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后,他也拉起了一支隊伍,追隨謝文東,成了東北“四大匪首”(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孫榮久)之一。1946年12月12日被抓獲,在押送途中車禍身亡。 汪雅臣,別名王景龍,山東省人。1929年,到東北軍三十四團當兵。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三十四團投降日寇,他則帶領部分士兵到五常進行抗日活動。1934年,組織成立東北反滿抗日義勇救國軍,在五常、舒蘭等地開展抗日斗爭。1941年2月,在戰斗中犧牲。 祁致中,又名祁玉堂,山東曹縣人。1932年6月,成立東北山林義勇軍,報號“明山”。1934年3月,參加東北民眾義勇軍在土龍山組織的暴動。1936年夏,加入東北抗日聯軍,任獨立師師長,同年11月任抗聯十一軍軍長。1939年,任抗聯總司令部副官長,同年在部隊向小興安嶺進發前,被時任抗聯總司令的趙尚志錯殺。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總指揮張壽篯即李兆麟,遼寧省遼陽縣人,于1945年8月隨蘇聯紅軍抗聯“國際旅”返回東北后,任濱江省副省長,1946年3月9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