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家紓難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熊貲因病去世,太子熊僖繼承王位,他任命文王的弟弟子元擔任令尹(宰相〕。子元自恃掌握了兵權,根本不把熊僖放在眼里,氣焰十分囂張。
子元為了取悅楚文王的遺孀息媯,輕妄地對鄰國發動戰爭,但卻無功而返。
子元的為非作歹終于引起了公憤。申公調集軍隊包圍了王宮,準備將子元繩之以法。子元率軍竭力反擊,兩軍在郢都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子元下令焚燒宮室和民宅,以阻止申公的進攻。
由于不得民心,子元節節敗退,最后被徹底擊敗。申公在宣布了子元的罪狀后,下令把他處死。
子元死后,大夫子文繼任為令尹,他很有賢名,深受楚國百姓的愛戴。
當時,郢都的民房幾乎都被戰火燒毀了,到處是一片狼藉。百姓流離失所,吃不飽、穿不暖,境況十分凄慘。國難當頭,情況十分危急。子文毅然決定毀家紓難,把自己所有的房產都捐獻出來讓難民入住。他的這一舉動使當時不安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子文在以后二十八年的政治生涯中,曾三次離開令尹的職位,再沒有給自己積蓄過一點家產。他毀家紓難的義舉,作為美談流傳至今。
后來,“毀家紓難”這一典故,用來表示傾盡家產以解救國難。(張磊)
《左傳·莊公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