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的生物里,親子之間的權力架構是不存在的,當它們要孕育、生產的時候,會為下一代找到一個最適合成長和生存的環境,充分發揮其本能。像綠蛸龜就會在剛好離海有一段距離的沙灘上產卵,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太遠的話這些剛生出來的小龜沒有足夠的力氣爬到海里,太近的話可能對它們又太容易了,沒有辦法培養它們生存的能力,讓新生命本身經歷大自然的篩選。 鹿媽媽、羊媽媽、馬媽媽也是選擇水草豐富、安全的地方生產。動物用它們自然的撫養本能允許小生命用它們自己的步調攝取食物、成長,而不加以任何的干涉與操控,全然地相信它們生命本身的生理需求、沖動以及欲望,然后盡力滿足它們,供應它們,一直到它們獨立長大為止。 這個培育過程里面,動物本能知道如何取得及給予下一代最需要的資源。可是它們并沒有使用權力,人類社會則全然不同。多數父母會在這樣的一個權力架構下使用他們的權力,除了撫育的本能外,會行使教育之責,去介入、干涉孩子的發展,有些源自于智慧的不足,有些源自于過于急切的愛和關心。 許多父母堅持用他們認為是好的去對待孩子,而這個“對孩子是好的”的背后,可能沒有去接納孩子本能的反應,反而對這個生命造成無心的傷害。或者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把自己人生未能夠完成的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社會上充斥著太多這樣的觀念:“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我要你將來比我更強”,“我要你將來比我更棒”,所有的這些字眼,都象征著有些父母,他們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而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我個人覺得,我自己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告訴他們:“你將來可以比我更好,可以跟我一樣好,也可以比我略遜一籌。”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觀念下去要求孩子,孩子在孩提時便失去了他的童年,被剝奪了他應該享有的童歡。甚至五六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對人有禮貌,上各種才藝班,這些都是父母教育、操縱、干涉造成的結果。 再舉個更明顯的例子,當幼兒在學走路的時候,在父母的頭腦里,早就有了一個“跌倒是不好的”這樣的觀念。越是關心孩子的父母,越是愛孩子的父母,越是花精神陪伴著孩子成長的父母,越會搶先一步在他跌倒之前,就保護孩子不讓他受傷,結果反而剝奪了孩子全身肌肉、神經學習協調的機會。 同樣地,有多少父母允許孩子在犯錯當中學習、允許他們有犯錯的機會呢?父母總是不斷給予教誨,告訴孩子怎樣做才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當然,為了適應未來的社會架構,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這些教育都是有必要的,關鍵是教育的方式。如何讓孩子自己充分經歷以后,用分享的方式,由他自己體會、領悟后選擇決定。擁有真實的生命經驗、領悟,遠比只是填鴨式的教導,讓他在生命未曾經歷之前,就用固有的觀念去束縛、捆綁、干涉、操控他來得強。 記得看過一部電影的名字是《小樹的故事》,描述了一個印第安小孩,在父母雙亡后回到祖父母家里成長的過程。電影中的小孩跟他的祖父偷釀私酒,然后拿去賣,之后祖父拿給他一些零用錢,他非常珍惜好不容易賺到的這些錢。 有一次,有一個人牽了頭小牛來販賣,小孩非常喜歡那個小牛,就拿他最珍惜的、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買下了那頭小牛。 結果那頭小牛在他們從教堂走路回家的路上就死掉了。其實那頭牛早就生了病,這個小孩上當受騙了。當他很難過地哭泣的時候,他的祖父走過來陪他,他們之間的對話很讓我感動。那個小孩跟他的祖父說:“你一定早就知道這頭小牛生病了,對不對?你一定知道那個人是要騙我的,對不對?為什么你不先跟我說?為什么要讓我上當受騙,讓我這么傷心、這么難過?”,他祖父就回答他說:“如果我事先跟你說,你會相信我嗎?我覺得你有權力做你想做的事,在這個過程里學習。” 這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同時我也發現有太多的父母欠缺這位印第安爺爺的耐心與智慧,他們往往用自己的生命歷程、自己固有的觀念來制約孩子,這些觀念可能是來自文化或社會的價值觀,甚至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就強行加諸在孩子身上,然后在對待孩子時緊握著一塊免死金牌,那就是“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因為我愛你、我關心你”。 如果不管你想要做什么事都會被教導、被訓斥或者是被強制,不管是用溫柔的誘導或暴力威嚇的方式,這一份對操控想要反彈的能量都會逐漸高漲。總之,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生命的自主性受到干擾,他本身自然的需求,被掌握有資源的人用他的權力來操控。生命里的這些能量,不管是情緒、需求還是行為都不能流暢如它本來的樣子,遇到挫敗后,那個反挫回來的能量就會進入到潛意識的深處。這樣的一個叛逆性在幼兒時期就逐漸在累積,不是到了青少年才會叛逆,只是因為到了青少年時期,他比較有能力在社會上生存,所以那個時候他才敢叛逆。 有更多的人選擇沒有叛逆,他們成為社會上的正常人,順利完成學業、長大成人,然后戀愛、結婚。可是這樣的一個男性,這樣的一個先生,在他的潛意識深處,充滿著被母親操控然后想要反彈的經驗。于是在婚姻里,許多男性分辨不清楚,是他的太太要操控他,還是他童年的經驗讓他覺得他的太太要操控他、要掌握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人在男女關系里,也常常用從父母那邊學會的免死金牌一一因為我愛你、我關心你,所以我可以對你做出這種事情;我對你撒謊,是因為我怕你傷心。 |
|